曹丕麾下最低調的悍將,曾平定河西,取代司馬懿,可惜卻默默無名

每次談及曹魏名將,我們總會從曹氏和夏侯氏入手,因為在曹操興兵以來,主要還是依靠著曹氏和夏侯氏,所以這個2個家族都屬於曹魏的宗親,是曹操最為倚重信任的嫡系。

值得一提的,在曹操信任的嫡系之中,名將輩出,家喻戶曉的比比皆是。不過,通過對歷史的探尋,我們會發現在夏侯家族之中也存在低調的大將,他叔叔和哥哥都是名將,也立過戰功,曾替代司馬懿坐鎮荊州,可惜卻默默無名。

這個人到底是誰? 這還得從他叔叔夏侯淵說起,夏侯淵是曹操的左膀右臂,擅長千里奔襲作戰,在曹操麾下戰功赫赫,官至徵西將軍,曾先後平定昌豨、徐和、雷緒、商曜等叛亂,是曹操打擊賊寇的一把好手,駐軍涼州的時候,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右,成為曹魏西線最高統帥。

曹丕麾下最低調的悍將,曾平定河西,取代司馬懿,可惜卻默默無名

夏侯淵的威名,我們都知道,但是夏侯淵的侄兒也非常不錯。其中一個侄兒叫夏侯尚,跟魏文帝曹丕的關係非常好,曾為徵南將軍,領荊州刺史,假節、都督南方諸軍事,立下攻拔蜀國上庸,平定三郡九縣的戰功,而且在參與曹丕伐吳的過程之中,夏侯尚也在江陵擊敗吳將諸葛瑾,一時間風光無限,成為曹魏第二代之中閃耀的將星。

曹丕麾下最低調的悍將,曾平定河西,取代司馬懿,可惜卻默默無名

夏侯淵還有一個侄兒叫夏侯儒,他是夏侯尚的堂弟。夏侯儒在歷史上的記載很少,顯得無關重要,然而事實上,他也是夏侯家族低調的人才。我們通過於《三國志》、《魏略》等史料記載,才發現這個夏侯儒不簡單啊!

怎麼不簡單呢?因為夏侯儒剛出道就是曹彰的驍騎司馬,曹彰是誰?曹操最得意的兒子,是個馳騁沙場的猛將,年輕的時候就可以勇鬥老虎的人物,一直是曹操麾下的急先鋒,武藝過人,曾為驍騎將軍,征討烏桓,又降服遼東鮮卑大人軻比能,威震塞外的戰將。

曹丕麾下最低調的悍將,曾平定河西,取代司馬懿,可惜卻默默無名

而夏侯儒是曹彰的司馬,類似於曹彰的部將,具體統領兵馬的校尉。主將勇猛,其麾下的司馬也不會差到哪裡去。足以可見,夏侯儒的勇武和膽略是有的。因為戰功,夏侯儒後來晉升為徵蜀護軍,進駐河西,成為涼州刺史張既的副將。

張既是文臣,曾協助夏侯淵平宋建,定臨洮、狄道,安郡民,遷徙氐人,相當於一個參謀類型。曹魏建立之後,張既擔任尚書,在曹丕登基的時候,雍涼之地出現大面積的叛亂,曹丕十分憂慮,讓張既負責平叛。

曹丕麾下最低調的悍將,曾平定河西,取代司馬懿,可惜卻默默無名

張既在這次平叛的時候,啟用當時額的徵蜀護軍夏侯儒,成功的擊敗盧水胡騎、酒泉蘇衡、與羌豪鄰戴及丁令胡等人。夏侯儒還與張既一起上疏主張修建左城,築關隘,置烽火臺、糧倉以備胡人。西羌驚恐,率眾二萬餘投降,為平定河西做出極大的貢獻。

夏侯儒是張既治理雍、涼二州十餘年的武力保證,之後的表現卻不見記載,直到曹叡登基之後,在太和五年成為徵南將軍,都督荊豫二州軍事,屯宛。這個崗位,其哥哥夏侯尚曾經擔任過,後來夏侯尚病逝,由司馬懿擔任了。

隨著諸葛亮伐魏越來越多,司馬懿調任雍涼戰區,這個時候,曹叡想起了夏侯儒,讓其替代了司馬懿,坐鎮宛城,防禦東吳。

由此可見,夏侯儒在曹叡的心目中,還是很有分量的,而且夏侯儒在荊州都督任上,一坐就是十年,直到正始二年(241),才被徵召入朝,拜為太僕,之後的歷史記載不詳,又沒有在《三國演義》中出現,所以沒有默默無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