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三類人最要防心理問題

點擊藍字

「科普」三类人最要防心理问题

關注我們

「科普」三类人最要防心理问题

在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心理健康在全民健康中的重要性。2017年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宣部等22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民心理健康意識明顯提高。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家、社會的重視。

然而,大多數人始終不把精神心理問題當成嚴重的事,尤其是以下三類人,平時不注意加強對心理問題的關注,很可能深受其害。

「科普」三类人最要防心理问题「科普」三类人最要防心理问题

青少年

「科普」三类人最要防心理问题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從幼稚走向成熟、從家庭邁進社會的過渡期。在身體、自我意識和人格迅速發展的同時,青少年面臨多種危機,容易出現各種心理、情緒和行為問題。這一階段的心理問題沒有解決好,很可能影響今後的發展。

我國3.67億18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中、小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為21.6%~30%,突出表現為人際關係、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成年早期的犯罪、酒癮、吸毒、反社會人格障礙發生率是普通人的5~10倍。

「科普」三类人最要防心理问题

女性

因為擁有細膩的心思,女性比男性想得更多,她們的煩惱也更多,尤其是感情用事、過度遷就、顧慮重重和過分依賴的女性。與男性相比,她們更容易出現抑鬱症、神經衰弱、癔病、更年期綜合徵及焦慮症。

老年人

到了老年期,人的器官開始老化,功能出現衰退,各種軀體疾病陸續出現,導致老年人容易發生各種精神心理障礙,最常見的是老年期抑鬱障礙,其他的還有老年期譫妄、痴呆、老年期創傷後應激障礙、睡眠障礙等。

在社區居住的65歲以上老年人群中,重型抑鬱症患病率為1%~5%,70~85歲及以上的高齡老年人群患病率增加一倍。老年人的抑鬱症狀常出現於慢性軀體疾病、認知損害和功能障礙之後,存在高自殺風險,給患者、家庭帶來巨大痛苦。

「科普」三类人最要防心理问题
「科普」三类人最要防心理问题

這三類高危人群,一旦發現心理問題,不能“無為而治”、一味忍著,需要積極應對。一般說來,出現心理不適,首先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自我調節。

「科普」三类人最要防心理问题

01

正確面對壓力

遇到挫折時,轉移注意力,暫時拋開煩惱,先做喜歡做的事。等心情平靜後,再重新考慮如何解決煩惱。

02

以獨特的方式適應社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你有你的精彩,我有我的自豪。立足點不一樣,閃光點也不一樣。要敢於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適應社會,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

03

學會宣洩

不順心、不如意時,可以通過運動、娛樂、找朋友傾訴等方式來宣洩不愉快情緒,切忌壓抑負面情緒。

04

用積極的方式與人溝通

改變對待他人的態度,善意待人,不要處處與人爭,更不要隨意猜測別人,必要時學會妥協,對他人的期望不要過高。

「科普」三类人最要防心理问题

一旦覺得自己心理壓力過大,自我調適無效,就應積極求助於專業人員。

1

END

1

「科普」三类人最要防心理问题

勿須獨自承受

讓我為您分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