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控制不靠譜引發的各種問題

從問題產生的根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最為事半功倍的方法論。小微企業信用風險控制的解決之道,應當從小微企業信用風險爆發根源出發,追本溯源。如果我們把握了小微企業信用風險引致的原因、演變路徑、表現徵兆,自然找到識別風險、監控風險、預判風險甚至處置風險的辦法並不困難。本文從多年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實踐經驗出發,提煉出小微企業信用風險演進模型,用以指導小微企業風險控制人員風控實務。

前言

最近幾年是小微企業信用風險集中爆發的一段時期,小貸企業家們在被繁瑣的催討和訴訟折磨得心力憔悴後,總結出若干個不靠譜。銀行介紹的客戶不靠譜,朋友介紹的客戶不靠譜,商會圈介紹的客戶不靠譜,總裁班介紹的客戶也不靠譜。到底是客戶不靠譜,還是我們評審客戶的方法不靠譜呢?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答案就是風險控制不靠譜!於是,風險控制工作成為所有小額貸款公司生存並發展的核心命題。筆者經過多年實踐與總結,嘗試提出小微企業信用風險演進模型,期望通過在理論上定性描述風險演進路徑,指導實踐中對風險演進規律把握,從而提高風險控制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期望拋磚尚可引玉,則拙文不枉筆墨!

一、信貸視角下常見的風險徵兆

風險徵兆對於風控人員來講猶如病症之於醫生,如果醫生及時發現病人病症,並且能夠對症下藥,則可以最大限度減少病痛危害,風控工作機理亦如是。倘若能及時發現風險徵兆,並且掌握風險演進的路徑與規律,則可以儘早採取措施,或防患於未然,或斷臂求生。理解小微企業風險徵兆不能總是站在信貸視角,必須迴歸企業經營視角識別並解讀風險徵兆,通俗的講應該站在客戶需求的角度理解風險徵兆。下面對五種最為常見的風險徵兆加以簡單的描述與解讀。其中,資本抽離和隱形負債是權益檢驗技術所能輸出的兩種風險徵兆,非相關多元化投資和經營惡化是損益分析技術所能輸出的兩種風險徵兆。

1.資本抽離

在盡職調查過程中如果發現借款企業的經營情況很好,歷年利潤累積情況與資產盤點情況明顯不符合,利潤累積數額遠大於淨資產數額時,說明企業家很可能將權益資本抽離進行其他項目的投資,並且不願意向貸款機構公開投資盈虧狀況。通常企業經營狀況越好,企業家越有投資意願和能力,企業家特質就是永遠都不滿足。不能因為企業經營情況好,就認定沒有風險。現實中,絕大多數優質企業都是失敗在重大投資上,企業家總是要失敗在自己能力的邊界上的,這是企業家特質決定的,尤其是小微企業家更是如此。隱瞞投資去向,本身說明投資情況不妙,如果投資情況良好,則或者願意公開投資情況,或者很少會向小貸公司借款。

2.隱性負債

在盡職調查過程中發現借款企業的資產累積情況與歷年利潤累積情況明顯不符合,且資產積累要遠大於利潤累積,說明企業有其他資金來源,或者是其他投資人,或者是隱性負債。企業不願意向小貸公司公開其隱性負債的情況,本身就是不應原諒的非誠信表現。弔詭的是,有大量隱性負債的企業經營上一般都會表現良好,因為如果經營不佳,要麼很難融到那麼多資金,要麼經營支撐不了過高的財務成本。所以企業家特質再次將企業的經營規模推向自身能力的邊界。對這類企業,應當給予高度關注,一旦支撐良好經營的諸多前提條件有所變化,很可能因短期的經營不善就會導致企業流動性危機。

3.非相關多元化投資

多元化投資是小微企業很容易陷入的敗局陷阱,無關多元化失敗的概率要遠高於相關多元化投資失敗的概率。小微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面臨成長的瓶頸,那些持續謀求專業化、不斷創新的企業,最後都會有很好的專業化成長空間。對於那些沒有能力謀求專業化發展的企業,一般在經營規模遭遇瓶頸時,多數會選擇另外開闢戰場,其結果是很少有企業家能夠把控多個業務單元並且取得成功的,這是一個悖論式的邏輯,因為如果企業家有把控多個業務單元的能力,他一定有能力在專業化的方向上取得突破,所以逐漸走向衰敗就是等待那些非相關多元化投資企業家的宿命。

所以一旦發現多元化投資,應立即關注投資的效果如何,尤其是非相關多元化投資,如果投資損失可控,尚且可以考慮授信,如果投資損失甚至可能將主營業務拖入泥潭,那麼從風控角度考慮應該回避此類企業。

4.經營狀況惡化

經營狀況惡化是最為常見的信用風險徵兆,如果企業淨資產累積不大,那麼經營狀況的惡化可能會直接導致貸款出現信用風險。所以無論是盡職調查還是貸後回訪,都應該高度關注企業的經營狀況變動,是改善提升了,還是持續惡化了,必要的時候應該採取及時的風險控制措施。經營狀況惡化通常表現形式有很多,常見的是行業危機衝擊、下游需求減少、上游支持政策變化、競爭產品提升、替代產品出現、關鍵人脈資源喪失、核心團隊離職等等,並且行業不同具體表現形式多有不同。

值得強調的是,持續的經營惡化,尤其是失血性經營惡化,即產生實際虧損的經營惡化,直接蠶食企業的流動資金,進而減少企業的淨資產,會導致企業的流動性加速惡化,一旦發現務必儘早採取相應的風控措施。

5.控制權爭議

多股東企業比控制權清晰的企業多一種源於企業控制權不明導致的風險。這種風險的根源在於核心企業家的缺位。很難想象企業裡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企業家,一個企業會取得成功。儘管沒有理論與證據顯示多股東企業都會產生這種風險,但實踐表明多股東的小微企業最後因為股東分歧爭議導致企業難以為繼的現象卻極為普遍,所以風控人員仍然要高度關注企業可能導致的控制權爭端,尤其是在經營狀況不佳的時候。多股東企業如果出現股東分家很容易造成重大的資產變化,可以肯定的是,無論何種變化,都是對債權人不利的。

正如病人可能同時表現出多種病症,醫生必須通過發病機理聯繫發病徵兆才能精確確診,進而給出治療方案。信貸視角下風險徵兆通常也是相互聯繫的,因此應該高度關注各種風險徵兆及其相互間的關聯關係,進而能夠通過徵兆識別與分析,判斷企業風險狀況及其演變趨勢與路徑,為風險控制決策提供堅實的依據。

二、風險情境細分與演進路徑

尋找風險問題的控制方案,僅僅識別風險徵兆是不夠的,還要理解徵兆產生的根源以及演變的路徑。迴歸信貸初始決策無疑是求根溯源,一般來說,授信決策依據兩個判斷:(1)淨資產判斷;(2)淨利潤判斷。通常淨利潤可以理解為企業當前的經營能力;淨資產因為是歷史經營成果累積,故可以理解為企業歷史的經營能力;而決定信貸資產安全性和收益性的是企業未來的經營能力。

信貸風險的根源在於基於歷史與當前預測企業未來的經營能力所產生的偏差。如果清楚歷史和當前狀況走勢中的規律性,就能更好的把握企業未來的經營能力,進而減少預測的偏差。本質上這就要求變靜態評估為動態監控,這是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在缺乏抵押、擔保等緩釋手段的前提下,降低信用風險的本源之路。本文建構“兩淨判斷”情境細分框架,探究信用風險演變的多種路徑,為風控人員提供一種監控信用風險的理論方法。基於經營規律理解風險誘因、演進路徑、表現徵兆,進而為風控人員全過程的管理信用風險提供幫助。

1.根據“雙淨判斷”劃分的四種細分情境

如圖1所示,根據企業淨資產和淨利潤兩個判斷,可以定性的將企業的經營狀況細分為四種情境:(1)雙高淨情境;(2)低淨資產、高淨利潤情境;(3)高淨資產、低淨利潤情境;(4)雙低淨情境。

風險控制不靠譜引發的各種問題

信用貸款角度看:“低淨資產、高淨利潤”情境下,借款人即便沒有淨資產,如果企業的經營能力足夠強,即經營可以產生足夠的淨利潤,那麼可以給予一定額度的授信;

“高淨資產、低淨利潤”情境下,借款人經營較差,但歷史上積累了較多的淨資產,通常有較強的再融資能力或變現能力,所以也是可以給予一定額度的授信;

“雙高淨”情境下,如果借款企業淨資產和淨利潤情況均可,那自然可以給予一定額度的信用授信。這是三種可以授信的經營情境,而“雙低淨”情境則可理解為風險情境。信用風險的產生就是客戶的經營情境從三種授信情境中某一種動態演變成風險情境。

如果把握了這種演變的規律的,就把握了信用風險產生並爆發的路徑,針對性實施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則因有的放矢而事半功倍。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如果界定淨資產、淨利潤高低大小的問題,具體到實際風控工作中應該對上述定義加以清晰的界定,需要引入諸多參考修正條件,限於篇幅,這裡不加詳細闡述。這些修正條件可以將上述理論框架修正成為實際風險控制工具,具體情況應該結合本地區企業狀況進行區別對待。

2.五種信用風險演進的路徑

2.1【2→4】“低淨資產、高淨利潤”向“雙低淨”的演變

通常“低淨資產、高淨利潤”情境的企業,是那些創業時間較短,經營發展形勢較好的企業,由於生意形成時間較短,所以資產累積較少,淨資產也不多。授信額度應嚴格依賴於其創造淨利潤的能力。一般來講,授信額度上限不應超過企業年度淨利潤的一倍,即最大的風險底線就是“寅吃卯糧”,嚴禁出現“寅吃辰糧”或“寅吃巳糧”。淨資產較小的企業抵禦風險能力較小,一旦短期內出現影響其經營的風險,導致淨利潤降低或者虧損等狀況出現,會直接導致企業出現信用風險。

“低淨資產、高淨利潤”的企業向風險情境演變的路徑是最為直接的。所有影響短期內淨利潤水平的因素都是導致風險的驅動因素,例如:銷售下滑、成本上升、促成銷售的關鍵人脈喪失、行業危機事件、快速擴張費用過大、安全事故、政策調整等等。無論是企業內因還是環境外因,只要能對當期淨利潤產生重大影響的因素,都是風控人員應該關注的風險點。尤其是對於極端情形--創業初期的企業,更應慎重對待,創業初期由於基數較小,所以很容易造成“增長假象”,即早期的快速增長不能代表未來穩定持續的增長,經營上會很快遇到規模瓶頸或組織瓶頸,而且擴張過程一旦失誤,很容易揹負較大的財務包袱,從而演變成雙低情境。此外對於創業時間短的企業要關注“隱性負債”的徵兆,因為企業家面臨經營狀況好,容易冒險性選擇高槓杆經營從而加大財務風險。所以對於這一風險演變路徑來講,經營惡化與“隱性負債”容易產生併發徵兆。

2.2【3→4】“高淨資產、低淨利潤”向“雙低淨”的演變

通常“高淨資產、低淨利潤”情境的企業,是那些經營時間較長,由於經營狀況惡化導致當期利潤情況不理想的企業。較高的淨資產說明歷史上企業有過經營成功經歷,當前由於內、外因的影響導致生意逐漸走下坡路,或處於維持狀態。雖然總體上從前景上不一定看好企業,但是從信貸視角尤其是短期貸款的角度上,還是可以授信的,授信額度結合具體經營狀況和再融資能力綜合考量。

通常我們會常識性的認為這類企業由於有較大的淨資產累積,風險演進不會太迅速,短期的信用風險不大。但現實實踐中常常出現有違常識的現象---風險演進非常迅速。其中理解的誤區在於我們沒有深入的理解企業家的冒險精神。對於家族經營的生意,企業家決策的冒險傾向會遭受家族其他成員的相應抑制,而對於企業家絕對控制的企業來講,企業家冒險特質對企業傷害恰恰是致命性的。尤其是那些財富積累較快、較為順暢、業務投機成分較大的企業家,一旦原有業務的利潤狀況不具備吸引力,或者謀求升級,或者謀求轉型,企業家會充分利用淨資產融資能力,進行相關甚至無關的投資,以圖改變經營狀況的低利潤局面,於是投資的風險也就隨之而來,造成所謂“辛辛苦苦幾十年,一下回到解放前”的悲劇。

所以完全沒有理由假設淨資產是長期償債能力的保證,要充分認識到企業傢俱備創造和毀滅財富的雙重能力。專業的風控做法是在授信以後,密切關注企業家隱性負債、隱瞞投資、轉型投資、多元投資的實際數額和效果,一旦出現上述情形,要重新評估企業的還款能力變化,是否足以引致相應的信用風險。這種演變路徑可以解讀為企業衰敗末期,所以風險徵兆的併發較為常見,很可能既有隱性負債又有資本抽離,然後將資金投向陌生領域,結果是投資達不到預期,反而由於資金與精力的分散導致主業加劇衰敗,最後企業無以為繼,走向沒落。

2.3【1→4】“雙高淨”向“雙低淨”的直接演變

風險演進更為極端的情形是“雙高淨”向“雙低淨”的直接演變。演進的邏輯與上述邏輯相類似,這種風險演進不是源於“企業轉型和扭轉頹勢”,而是源於謀求更大的發展的“投資的驅動”。很多優秀企業有一定的淨資產積累,有較高的盈利能力,通常這是一種低風險的經營狀態。不幸的是,很多這類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也是投資資本追逐的對象,投資資本會激發企業家的膽識、魄力和冒險精神,甚至會在投資協議中約定對賭條款,很多時候表現為對跨越式增長的非理性追求,企業非理性的擴大投資規模,接受投資並提高財務槓桿同時,也降低了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一旦有外來風險衝擊,或投資達不到預期效果,企業則因財務負擔過重導致企業短期現金流斷裂,如果調整措施不及時或者不到位,企業也是岌岌可危的。

對信貸者而言,這類企業在沒有爆發風險前還通常被視為優秀的客戶,因此風險爆發傷害更大,小貸公司甚至在這種不求甚解的客戶管理理念中越陷越深,直至引發大額信用風險。漸進式的路徑通常表現為:因借款企業的雙高狀況,認定為優質客戶,逐漸擴大授信額度,風險監控不及時,沒有發現鉅額的隱性負債,當風險爆發時候,借貸者已被綁架成為投資者,甚至還繼續施以援手,不切實際的等待企業經營逐漸好轉,從而喪失了處置風險的有利時機和有利地位。

這種風險對信貸經營者來講是最為致命的風險,源於風控技術不精,源於風控意識薄弱。從風險控制角度可以稱之為“小貸悖論”。小貸公司第一原則就是小而分散,應時刻堅守。通常優秀企業找到小額貸款公司借小額資金本身就可以定義為不正常的經營現象,此時說明該企業從傳統融資渠道已經不能融到資金,甚至小額資金也可以解決燃眉之急,所以反向說明企業經營處於非正常狀態。這種演變路徑表現出來的徵兆通常是“隱性負債”和“經營惡化”以及創業者和股東之間的“控制權爭議”。這是優秀企業快速成長戰略失誤後產生的急劇衰敗後果。

4.【1→2】“雙高淨”向“低淨資產、高淨利潤”的演變

“雙高淨”向“低淨資產、高淨利潤”的演變是風險演變並不常見的情形,因為主業經營未發生較大變化,通常是企業進行行業外大額投資遭受損失,或者是某些不可抗力災難造成的嚴重後果。所以風控人員應關注企業的安全隱患以及隱蔽的資本抽離與大額投資。這種風險演變常常會因為原有主營業務的經營狀況較好而不會造成較大的風險損失,所以風控人員會有一個處置風險的時間窗口 ,務必充分利用該時間窗口採取有利於控制風險的措施。這種演變路徑中由於主業經營層面沒有實質性變化,所以使得風險更具有隱蔽性,監控要點主要體現為對資本抽離後的去向。實踐表明如果企業家財富積累過於迅速或者依靠投機取得財富,往往會形成投資上的路徑依賴,所以更容易將自身暴露在大額投機的風險之下。

5.【1→3】“雙高淨”向“高淨資產、低淨利潤”的演變

與其他所有風險演變相比,“雙高淨”向“高淨資產、低淨利潤”的演變是最具有漸進性的一種,因為是經營狀況的逐漸惡化導致了風險的演變,所以這也是現實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風險演變。通常情況下,如果不是授信額度過大,單純的經營狀況惡化,高淨資產的客戶不會導致較大的風險損失,更可能是導致短貸轉變為長貸。風控人員有足夠的時間窗口採取措施控制相應的信用風險產生。所以確切一點說,這種風險演變是一種準風險演變,僅僅是經營狀況短期內面臨惡化的趨勢。多數企業的經營會因宏觀週期而具有一定波動的週期性,所以這種演變具有一定普遍性和高發性。

導致企業經營狀況出現惡化的原因很多,與“低淨資產、高淨利潤”向“雙低淨”的演變邏輯相似,差別在於後者的演變更有漸進性,也就是說經營的惡化不是突發的。很多時候,行業需求總體下降、競爭逐漸加劇、成本逐漸上升、宏觀政策調整等多方面的原因交織在一起綜合作用引致了這種準風險演變。通常由於演變的漸進性,企業家有足夠的轉型調整的時間,對於經營能力強的企業家來講,總是能夠通過創新與調整適應市場,但不是每個企業家都有這種走出低谷的能力。所以對於長期與信貸機構合作的客戶,風控人員應密切關注企業經營狀況的變化,甚至應該在短期內根據惡化與好轉的程度微調對該企業的授信政策。

基於上述五種風險演進路徑的定性式描述,風控人員能夠對客戶的經營狀態進行風險描述,進而識別每個客戶面臨不同的風險點,有針對性的跟蹤與監控,從而及時發現風險爆發的苗頭,可以將客戶的信用風險納入到精細化的過程管理中來。

三、結束語

風險徵兆識別與演進路徑分析,為風控人員提供了理解企業信用風險產生根源、演變路徑、表現特徵的系統性思路,這使得風控人員動態解讀風險形成與爆發的過程成為可能。盡職調查過程中,雖然表現為時點的、靜態的評估,但如果風控人員能夠建立系統性思維,動態性的分析與解讀,就能夠全面地解讀各種風險徵兆,進而結合企業經營歷程變化,判斷可能存在的風險及其演變趨勢。

筆者相信基於企業經營情境動態演進的邏輯,更容易理解隱藏在經營過程中的信用風險積累與爆發。信用風險不是一天形成的,風險有動因、有起源、有積累、有觸點,最後的環節才是爆發。因此,科學的做法是緊密跟蹤企業的經營狀態,實施風險識別、預防、選擇、緩釋、監控、處置與補償全過程的風險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