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靈山」靈山史話·史海鉤沉(四)

「文化灵山」灵山史话·史海钩沉(四)

5.抗日武裝起義

1945年2月8日(農曆十二月廿六日)晚,根據中共廣東南路特委的部署,靈山縣黨組織領導靈山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攻打縣城,揭開了靈山人民抗日革命武裝鬥爭的序幕。

1944年秋,國民黨軍隊在豫湘桂戰役節節敗退, 11月,侵華日軍打通湘桂線後,直下廣東省欽縣、合浦縣,進逼雷州半島,可是國民黨當局,罔顧中國共產黨提倡國共兩黨通力合作、打敗日本、復興中國的“五項建議”, 反而煮豆燃箕,變本加厲迫害共產黨人。中共南路特委經請示南方局,決定發動所屬各地人民舉行抗日武裝起義,並明確欽廉四屬黨組織要在武裝鬥爭中考驗鍛鍊黨員,所有黨員都要參加武裝起義。

「文化灵山」灵山史话·史海钩沉(四)

欽廉上思起義

1945年1月初, 欽廉四屬起義的領導者和組織者阮明,在合浦白石水金街向靈山縣黨組織負責人陳銘金傳達了南路特委關於舉行武裝起義的決定。陳回靈山後,於1月中旬在鍾靈白鳩埠小學,向岑嘉毅、黃文法、黃式高等傳達了上級關於武裝起義的決定,初步研究了起義前的準備工作, 佈置黃式高負責籌集槍支彈藥。1月31日晚,陳又在旺圩寧明忠的禾塘屋召開主要骨幹會議,討論決定了起義有關事項。陳銘金為攻城總指揮,莫平凡、鄧業兢為軍事方面的負責人。起義隊伍聯絡符號是白毛巾扎手臂。會議結束後,即分頭髮動、籌備。距預定起義前一星期,陳銘金往白石水地區的勾刀水向阮明彙報,再次接受阮明指示後,重回鍾靈白鳩埠小學召開緊急會議。檢查起義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參加會議的主要有莫平凡、何林、鄧業兢、張家保等。

起義按預定時間舉行, 參加起義的隊伍近500人。2月8日早上,司練起義隊伍86人,與獅嶺來的自衛隊13人合併,由莫平凡率領向旺圩進發,中午時分與旺圩起義隊伍62人會師,下午4時許到達大塘與該村起義的23人匯合。晚9時許,鍾靈起義的隊伍90多人,在梁允洲的率領下也趕到大塘, 加上從白花趕到的31人,附城及新圩來的女戰士21人,共324人組成了西路主攻部隊。在大塘廟嶺坡,由西路指揮莫平凡動員後,即向縣城進發,陳兵六峰山北側的棠梨垌待命。由官屯、塘排、淥水、萍塘等地參加起義的隊伍組成的南路部隊共65人,由南路指揮鄧業兢和覃家桓等人率領,先到原指定的城南大江橋、石寶嶺一帶集結,後發覺縣當局有防範,又轉到十里渡江過龍武大塘,與鍾靈派出往平山靈家運武器回來的13人會合,隨西路部隊之尾,亦向棠梨垌進發。與此同時,白木、靈家等地的起義隊伍共24人組成北路部隊,原定北路指揮是黃式高,後因黃另有任務,便改為李萃和廖恆明率領,集結於城北香爐嶺待命。

「文化灵山」灵山史话·史海钩沉(四)

武裝起義

負責城內埋伏內應的突擊隊,分別在下午到入黑時潛入縣城。由黃式高、何林率領20人,潛伏在靈山簡師(現縣供銷社)校內;由勞康祖率領11人,則潛入紅樓(中山公園旁);由黃文法負責的聯絡組,在安誠堂鋪活動。

按起義計劃,午夜零時開始向縣政府進攻,主攻由陳銘金、莫平凡指揮的西路隊伍,從六峰山方向直趨縣府;由鄧業兢指揮的南路隊伍,從大江橋直插小南門;由李萃指揮的北路隊伍,從燕子嶺方向直入大操場。城內潛伏的突擊隊,黃式高與何林率領的突擊隊,自靈山簡師向縣政府(相距300米)東北面進攻;勞康祖率領的突擊隊,自紅樓向縣政府(相距400米)東南面進攻。這是一個完整的戰鬥部署,而且起義隊伍的人數多於縣當局的武裝人數,主攻方向又集中了優勢兵力,在於給他們以措手不及的打擊。

原先計劃切斷大塘、檀圩、佛子、新圩等地通往縣城的電話線路,破壞縣當局的聯絡。但檀圩通往縣城的電話線路切斷後被重新駁接而未發覺。致使檀圩鄉鄉長陳籌芳發現鍾靈起義隊伍行軍的情況後,當即打電話報告了縣長陳公佩;大塘通縣城的電話線路也未切斷,當大塘的地主勞迺祥發覺勞家參加起義的子弟搬槍的情況而威逼其子時,又得悉有人進城活動後,也打電話報告了陳公佩。於是,陳公佩責令其警察局長徐尚綱嚴加防範。當時縣城的武裝有一個縣中隊,一個警察中隊,常備大隊的兩個中隊和一個外來的接兵連,總共實際兵力250多人。此外尚有由各鄉鎮的一保一兵一槍組成的2個自衛大隊散居縣城內外。陳公佩接到密報後,即令外出檀圩的縣中隊商之廉分隊火速回城,並派一個班死守環秀橋一帶;命縣中隊副張劍文率隊巡城;命兩個自衛中隊和接兵連分別設崗把守。當潛伏在縣城內的突擊隊員楊敦荃在聯絡中被張劍文捕獲後,縣當局更加警覺。當發現靈山簡師有異樣後,陳公佩又命自衛隊第二中隊長歐炳坤帶領全隊武裝包圍簡師,並命商之廉分隊派出兩個班警戒縣政府,兼協助包圍簡師。

「文化灵山」灵山史话·史海钩沉(四)

簡師校歌

晚上9時許,當局派人敲簡師校門,叫嚷檢查戶口,見校門緊閉,便無可奈何地溜了。但不久,縣常備大隊的一隊兵丁來了,猛敲校門嘶叫,聲言要撬門進校。面臨情況的突變,打嘛,預定時間未到;不打,縣大隊進來也會暴露,何林焦急地思考著。黃式高把勞振運和勞振綱拉到跟前果斷地說:“想派人出去聯繫,可出不去也來不及,與其束手就擒,倒不如先發制人!”於是起義被迫提前打響。3支駁殼槍齊發,子彈穿過門縫,射向縣常備大隊的兵丁,打得兵丁狼狽而逃。

槍聲停,夜寂靜,但短暫的寂靜,預示著當局更大的反撲。果然到半夜,國民黨縣政府當局派兵包圍簡師,情況十分危急。若等到天亮,敵眾我寡,很有可能被全部消滅的危險,於是,黃式高與何林決定突圍,作出突圍戰鬥方案,並迅速通知突擊隊做好戰鬥準備。凌晨3時許, 隊員們輕輕拉開校門的內閂,校門突然大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短槍、步槍、手榴彈一齊爆響,衝出簡師,一瞬間,把縣當局的兵丁打得四散逃命。黃式高趁機率領隊員往東門街方向邊打邊撤,最後衝上香爐嶺,往西尋找主攻部隊。何林在掩護隊員突圍時,在簡師大門外的槐樹下不幸中彈犧牲。零時過後,外圍部隊情況不明,也就往西撤離,在大塘、枚埠集中。

「文化灵山」灵山史话·史海钩沉(四)

簡師紀念章

潛伏在紅樓的突擊隊,聞到簡師方向的陣陣槍聲,十分焦急。但由於聽不到城外總攻的信號,不敢貿然行動策應。拂曉時分,國民黨縣當局派兵團團包圍了紅樓,隊員們要求突圍,但勞康祖考慮到天已亮,衝出去十分危險,如果不衝出去而被捕,可以說其他人是受自己用副鄉長的名義強迫來的,責任自己挑,即使死,也只死自己一人。就這樣,除了勞慶祖逃離外,其餘突擊隊員全部被捕。被捕後,勞康祖由於全部承擔責任,當天中午即被國民黨縣當局殺害。

這次武裝起義雖然以失敗而告終,但為靈山革命武裝鬥爭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文化灵山」灵山史话·史海钩沉(四)

6.中共靈山縣委誕生

1940年6月,中共合浦中心縣委派羅森(女,又名羅英)等6名中共黨員從北海來到靈山,與黃文法、譚承裕組建中共靈山縣特別支部(簡稱“特支”)委員會,羅森任支部書記,黃文法任組織委員,譚承裕任宣傳委員。特支根據合浦中心縣委關於開展抗日宣傳工作和統戰工作的指示, 派出8名黨員,以進步知識青年身份,進入國民黨駐靈山的蔡廷鍇第26集團軍總司令部政治工作隊工作,在隊裡秘密成立中共黨支部,羅森兼任支部書記。8月,發展政治工作隊中的積極分子莫平凡入黨。9月,蔣介石撤銷第26集團軍總司令部,政治工作隊隨之解散。在蔡廷鍇部工作的中共黨員和積極分子,以各種社會職業為合法身份隱蔽下來,中共特支書記羅森轉移到大塘村任家庭教師,繼續做特支的領導工作。

「文化灵山」灵山史话·史海钩沉(四)

蔡廷鍇將軍故居

1941年2月,特支又吸收何林、鄧業兢、鄧傳孔(女)、勞瑞佳(女)等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建立附城、大塘和司練3個黨支部,支部書記分別是黃文法、羅森、莫平凡。3月,中共合浦中心縣委根據“皖南事變”後形勢的變化,將可能暴露身份的羅森調離靈山,由黃文法臨時負責特支工作。6月,合浦中心縣委書記黃其江到靈山白水塘召開中共地下黨工作會議,傳達“皖南事變”的形勢和中國共產黨的方針任務,同時,宣佈岑嘉毅任特支負責人。11月,盧文任特支書記,岑嘉毅任組織委員,鄧業兢任宣傳委員。這期間,特支貫徹執行黨的“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方針,在靈山中學和靈山簡師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8月,驅趕了反共的國民黨靈山縣黨部書記長兼靈山中學校長勞權及一批反動教師。在此期間,隸屬合浦寨圩中心支部的豐塘鄉石陂村小組謝善炳等,在“皖南事變”發生後,動搖害怕,靈山縣地方黨組織放棄了該小組的組織關係。1942年春,靈山特別支部又建立了萍塘、簡師和平山(靈家)3個支部。此時,特支領導6個支部,黨員40餘名。同年春,合浦中心縣委派黨員岑煥祥到文利鄉香山小學任教,建立香山黨小組,岑煥祥任組長。

1943年2月,中共廣東省南路特委根據上級的指示,決定改黨委製為特派員制,撤銷靈山縣特別支部委員會,盧文改任中共靈山縣特派員。7月,調張家保到鍾靈開闢新區,發展黨員,建立鍾靈支部,張家保任支部書記。為了準確掌握敵人動態,中共靈山縣地方組織派出13名黨員骨幹打入國民黨的縣、鄉、保政權機構任職,利用合法身份組織群眾,掌握武裝,為抗日武裝起義做準備。1944年3月,盧文調欽縣工作,4月,阮明任中共靈山縣特派員,併為靈山黨組織籌資,在合浦廉州鎮辦永信煙莊,作為欽廉四屬(合浦、欽縣、靈山、防城)黨組織聯絡機關。這一時期又發展了一批黨員,全縣共有中共黨員79名。

「文化灵山」灵山史话·史海钩沉(四)

欽廉防城起義

1944年9月22日,欽廉四屬聯絡機關合浦廉州“永信煙莊”被國民黨特務破壞。南路特委決定停止欽廉四屬各黨組織的組織關係(停止過組織生活、停止繳納黨費、停止發展黨員) ,靈山縣地方黨組織貫徹執行了這一決定。同年11月,阮明調任欽廉四屬黨的聯絡員,宣佈陳銘金(又名陳榮正)為靈山縣黨組織負責人。陳銘金根據阮明傳達南路特委的指示,積極做好靈山人民抗日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

1945年2月8日,奉南路特委命令,靈山縣地方黨組織領導發動靈山人民抗日武裝起義,參加起義的人員近500人,編為7箇中隊,其中,中共黨員60多名,陳銘金任總指揮。起義隊伍在攻打積極反共、消極抗日的國民黨靈山縣政府受挫後,撤退到山區,轉戰在靈(山)合(浦)欽(縣)邊境一帶,粉碎了國民黨保安部隊、縣自衛大隊和民團一次又一次的“清鄉”和“圍剿”,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同月15日,欽廉四屬聯絡員阮明及其妻杜振蓉,從靈山縣鍾靈山區返回合浦縣,在白石水途中不幸被捕,28日深夜,遭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殺害於縣城先農亭。3月中旬,靈南香山村蘇顯樞和城南官屯村梁振威分別率隊起義。至抗日戰爭結束,全縣共犧牲中共黨員11名。抗日戰爭勝利後,根據南路特委“就地堅持,分散發展”的指示精神和欽廉四屬聯絡員譚俊的指示,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第3支隊靈山大隊改編為靈山縣人民武裝部隊,陳銘金為政委,下編3個大隊,以領導人姓名為隊號,即莫平凡大隊、黃式高大隊、梁振威獨立大隊。

「文化灵山」灵山史话·史海钩沉(四)

粵桂邊區人民解放軍胸章

1946年2月初, 靈山縣地下黨組織負責人陳銘金在六正村召開幹部骨幹會議,貫徹南路特委指示,總結一年來武裝鬥爭的經驗教訓,部署今後的鬥爭任務。6月,蔣介石悍然發動了全面內戰。靈山縣地方黨組織領導的武裝隊伍投入到以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為目標的偉大的解放戰爭。冬,南路特委恢復了欽廉四屬的組織關係。在黃式高大隊和莫平凡大隊建立了黨支部,向梁振威獨立大隊派去黨代表。從此,靈山縣地方黨組織得到了較快發展。

「文化灵山」灵山史话·史海钩沉(四)

蔣介石

1947年2月,莫平凡大隊改編為南路人民解放軍直屬第二營,建立中共二營支部。7月,在靈山成立了粵桂邊區人民解放軍第18團,團長莫平凡、副團長梁幹、政委陳銘金、副政委梁中光。下轄7個連共600多人,在連隊建立6箇中共連隊支部。11月,組建中共靈(山) 橫(縣)邊境工作委員會,陳銘金任書記,莫平凡、梁中光、覃家桓任委員,有力地領導第18團在靈山和橫(縣) 南(部)地區的革命武裝鬥爭。1948年4月,為了加強領導,以適應革命鬥爭發展變化的需要, 靈橫邊工委決定下設2個區工委,即靈西北區工委,由莫平凡任書記,直接領導靈西北區(包括靈西南和橫南)的革命鬥爭;靈東南區工委,由陳銘金任書記、梁中光任副書記,直接領導靈東南、靈東北區的“六縣邊”(即靈山、合浦、博白、橫縣、貴縣、興業的邊境區) 的革命鬥爭。靈橫邊工委成立後,先後派武裝部隊中的黨員骨幹到2個區工委下轄的地區活動,發展黨員,建立黨小組。6月,靈橫邊工委貫徹執行地方工作和軍事工作同時並重的方針,在抓好軍事工作的同時,大力開展地方工作。從此,靈山縣的革命事業得到較快的發展。靈山縣地方黨組織領導下的靈西北、靈西南、欽東、橫南等地區基本連成一片;靈東南、靈東北和“六縣邊”也基本上連成一片,成為公開和半公開的革命活動地區。

「文化灵山」灵山史话·史海钩沉(四)

粵桂邊區人民解放軍成立宣言

1948年1月,黃質勝任國民黨靈山縣縣長,隨即將縣大隊擴充為總隊,由原來的300多人擴充到1000多人,“圍剿”革命根據地,大肆捕殺根據地群眾。在國民黨白色恐怖籠罩下,1948年春,18團兵分3路:一路由陳銘金帶領,在靈東、靈東南堅持活動,開闢新區;一路由莫平凡帶領,往靈西北、靈西南以及橫南地區活動;一路由梁幹帶領,向合(浦)博(白)邊發展。此外,為了保證部隊供給,還派出第七連在欽江兩岸建立稅站,開展稅收工作。

1949年春,為了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重點“清剿”,粵桂邊區人民解放軍新6團和18團活動於武利江兩岸、西場、三那、靈(山)合(浦)邊、合(浦)博(白)邊、寨圩、橫南等地,各地武工隊也積極開展活動,伺機出擊,使國民黨靈山縣保一團、保二團、合浦軍官大隊和各縣警察大隊疲於奔命,四處撲空,勝利地粉碎了當局的“清剿”。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邊縱隊第4支隊宣告成立(由合靈部隊建成的新6團和18團組成) ,支隊司令員符志行,副司令員莫平凡,政委陳華,政治部主任譚俊,參謀長陸新。四支隊在全面部署就緒後,為配合全國解放戰爭,即以白石水根據地為依託,主動向外線出擊,集中優勢兵力消滅合靈各鄉鎮據點和分散孤立的小股武裝。

「文化灵山」灵山史话·史海钩沉(四)

魯埇村

1949年3月,中共六萬山地委決定,並報粵桂邊區黨委批准,成立中共靈山縣委員會,陳銘金任縣委書記,梁中光任縣委副書記。1949年4月中旬,在靈東南魯埇村(今屬新圩鎮茶田村委)召開縣委擴大會議,宣佈縣委和各區黨的負責人,討論擴大武裝、配合解放軍南下等問題,自此中共靈山縣委員會在魯埇村正式成立,靈山縣委誕生了。

「文化灵山」灵山史话·史海钩沉(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