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十堰市:突出鄉村振興 打贏脫貧攻堅戰

摘要

十堰,“武當山”、“丹江水”、“汽車城”三張名片名聲響亮的同時,也是全國及湖北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其中5個縣(市、區)為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任務重。

2014年以來,十堰貧困戶總數從83.3萬人減少到如今的34.1萬人,貧困發生率從37.22%到15.24%。

7月9日,十堰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鋒做客湖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在線訪談》節目,向全省網友介紹了十堰扶貧攻堅 “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經驗做法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舉措辦法。

访谈|十堰市:突出乡村振兴 打赢脱贫攻坚战

十堰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鋒做客湖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在線訪談》現場

難題:多維貧困 限制開發

貧困面廣量大。2014年,十堰市新一輪建檔立卡共識別貧困村456個,佔全市行政村總數的24.8%;貧困戶27萬戶、82.67萬人,貧困發生率33.3%,高於全國26.12個百分點、湖北省18.9個百分點。

貧困程度深。按貧困發生率計算,十堰市8個縣市區全部為全省重點縣(全省37個),其中6個縣市區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國592個),易地扶貧搬遷對象12.7萬戶36.1萬人。

访谈|十堰市:突出乡村振兴 打赢脱贫攻坚战

7月9日,十堰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鋒做客湖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在線訪談》

解題:第一民生工程 六個一批分類幫扶

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產業是精準扶貧的“發動機”。周鋒在訪談中表示,2014年以來,十堰將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實施“六個一批”分類幫扶。

力圖發展,產業扶貧。組織貧困戶發展經濟作物種植,人均增收1500元。實行以獎代補、入股分紅、眾籌扶貧、電商扶貧等新模式。加大金融扶貧創新,累計投放扶貧貼息貸款44.8億元,覆蓋貧困戶14.9萬戶。

易地搬遷,搬離“窮窩”。十堰累計建設安置點2034個,搬遷入住貧困戶8.2萬戶25萬人,佔總任務的70%。

治貧治愚,扶貧扶智。十堰對貧困戶子女教育全階段資助,對貧困初高中畢業生和貧困勞動力實施技能培訓,試點興辦中職定向培養免費班。

政府兜底,保障脫貧。符合條件的家庭納入低保救助,十堰市精準扶貧對象納入低保90334人,年補助1.15億元。

醫療救助,健康扶貧。立大病補充醫保統籌基金,貧困戶患大病後兜底報銷90%,慢病實施每月定補。累計實施醫療救助人數20.08萬人次,發放救助金7138萬元。

轉移就業,脫貧一批。建立技能培訓、勞務輸出、維權保障全流程工作機制。推廣鄖西試點經驗,加快貧困勞動力轉移。

访谈|十堰市:突出乡村振兴 打赢脱贫攻坚战

十堰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鋒與主持人進行訪談前溝通

未來:十個“到村到戶”打贏攻堅戰

“到2020年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總目標和莊嚴承諾迫近,十堰將採取哪些有力措施?周鋒表示,十堰將做好十個“到村到戶”,打贏脫貧攻堅戰。

精準管理到村到戶。繼續做好貧困戶動態調整,對錯評的不合規對象及時調出建檔立卡範圍,確保國家扶貧開發信息系統、貧困戶扶貧手冊、貧困戶家庭實際情況三個一致。

產業扶貧到村到戶。實施61產業行動計劃,推進“一村一品”,讓貧困戶在產業鏈條中增收。

就業創業到村到戶。摸清底數,建立臺帳,為貧困勞動力免費提供政策諮詢、就業信息、職業指導等就業服務。

住房保障到村到戶。

全面完成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因人因戶落實各項後續幫扶措施,確保實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教育扶貧到村到戶。實現從學前到研究生各階段資助政策全覆蓋,實施學齡人口全部入學、困難學生全程資助等教育扶貧計劃。

健康扶貧到村到戶。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性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確保貧困人口住院及門診慢性病實際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達到90%以上,個人年度自負醫療費用控制在5000元以內。

保障兜底到村到戶。農村低保制度有效銜接,確保保障標準不低於當年國家扶貧標準。對低保特困家庭中未成年人等4類人員實施重點救助。

生態扶貧到村到戶。生態旅遊富民,提高森林資源轉化率,帶動貧困村和貧困戶穩定增收。設立生態公益崗位,優先安排貧困人口就業。

提升工程到村到戶。落實安全飲水、電網改造、村組公路、寬帶網絡、移動通訊、環境改善“六到農家工程”。

群眾工作到村到戶。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村村開辦脫貧攻堅講習所,引導貧困戶克服“等靠要”思想,激發自我脫貧的內生動力。

访谈|十堰市:突出乡村振兴 打赢脱贫攻坚战

圖解十堰實施2018年脫貧攻堅“春季攻勢”行動方案(來源:十堰市政府門戶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