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宣布取消醫護和教師的事業編制,利弊幾何?

人社部宣佈取消醫護和教師的事業編制,利弊幾何?

醫院取消事業編制已成定局,對於過五關斬六將取得編制的醫護來說,心理難免質疑:公立醫院取消編制後還能否留住精英人才,沒有編制的我要不要跳槽去追求百萬年薪?

人社部宣佈取消醫護和教師的事業編制,利弊幾何?

人社部宣佈取消醫護和教師的事業編制,利弊幾何?

▲在日前人社部舉行的第二季度新聞發佈會上,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介紹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時明確表示,將“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直接後果就是,這些人不再有特殊編制,成為貨真價實的社會“勞動者”!然後呢?然後,私人開的醫院或學校可以更輕易的挖走其中的業務尖子,再以十倍或百倍的價格提供高端服務,而公立醫院和學校,由平庸者提供平庸的、缺乏活力的服務,並隨著與私立機構的差距拉大,公立機構逐漸失去追趕和競爭的期望(反正只要有點出息的都會去私立機構),整個公共服務系統徹底失去競爭意識,並進一步失去吸引人才的氛圍。一 醫療和教育目前不大適合私有化私有化的效率高的前提是其市場屬性,而市場屬性的核心是價格與使用價值的均衡,醫療和教育,如何通過價格博弈?醫療和教育,不可能像普通商品那樣考慮性價比,而是竭盡全力的謀求更好一點、更好一點的服務,因為其服務的差距哪怕只有一點,也會對未來形成重大影響!不願意考慮性價比的服務就不具備商品屬性,也就不適合市場化!用錢來劃分生命和子孫前途,這也是巨大的不公——公立醫院或學校,你可以憑藉“概率”讓自己獲得最優服務,當然你會說有錢人能有更多機會;但私立之後,你沒錢就會無法享受優質的醫療和教育!有事業編制,對醫療和教育從業人員還有些吸引力,輕易不肯離開原單位,但現在,這個編制沒了,必然促進人員流動,而流動的趨勢以經濟為動力,然後按照經濟標準提供服務。食鹽私有,大家無非多花兩三塊錢,一些人穩定和安逸的賺取一些利潤,對大家的生活影響不大,但醫療和教育,尤其教育,長期來說將構成社會分層的重要因素。這種情況,感覺真的很無力——如此巨大的變革,直接影響未來子孫後代,卻僅僅一紙行政命令就決定了。二這兩個領域可以搞個“半市場化”更大的問題是,這一措施一旦開啟,根本沒有回頭的餘地,私立醫院和學校一旦開始建立,你根本沒辦法再弄成公立。 
人社部宣佈取消醫護和教師的事業編制,利弊幾何?

▲醫院私有化早就開始了,只是因為莆田系等野雞醫院的存在,讓私立醫院一直不受信任,但以後,隨著大量高端人才的加入,恐怕會發展非常迅猛了。如果是普通領域,私有化或市場化都沒有問題,但醫療和教育,在目前的法制、法規尚待進一步完善的基礎上,還是有些特殊。其實,這兩個領域可以搞個“半市場化”。國家給從業人員一個兜底人頭費,不用多,與當地收入平均水平為限即可,畢竟這兩個領域都屬於貨真價實的知識分子,給個平均收入真的不多,然後給其單位一個最基本的運轉費用,這樣一來,人員和機構都算基本安頓了。剩下的,在核準的標準範圍內收費:水平高的適當多收點,大家的福利也就好一大截了,這樣大家都有積極性。水平差的大不了半死不活待著,所耗費的也不過就是最基本的人頭費和辦公費,不會比半個鄉政府更費錢;再說,他們還可以在公共防疫、小的疾病治理方面提供服務。 
人社部宣佈取消醫護和教師的事業編制,利弊幾何?

三失去業務精英,本來平庸的人會更平庸接踵而來的問題是,如果公立醫院的精英人才跳槽了,會讓本來平庸的人更平庸,整個團隊必然失去活力和進取心。反正定位就是按部就班的半死貨,任何出彩的人,都是為別人做嫁衣,你做的越出色,單位越認為留不住你,從而放棄培養和促進;其他人,湊合就好。如果由註定平庸的人組成的團隊運作,你覺得風氣會如何?醫療和教育不比其它領域,這兩個領域都沒辦法提供標準服務,而是直接依賴優秀人才提供優質服務。誰擁有更多的優秀人才,誰就有更多的為公眾服務的能力。取消編制,利弊?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