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在民族與國家的宏大敘事中飄轉流離

撰稿 | 馮浩然

排版 | 齊光

人生在世,飄若旋蓬,生命的旅程像一條線,悠然綿延在以時空為軸的平面上。總是遺世獨立,未免有些蕭索;天下熙熙攘攘,也免不了和他人產生交集。由是,也開始尋找相交點所屬的集合。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哲學三問未嘗不是歸屬之問。懷著疑問,遠古的人們找到了部落生活這個合集,古代的社會投入了神學與王朝的懷抱,近現代的我們發明了民族國家的概念。這些概念是如此令人心醉神迷,多少豪傑俊才向她那溫暖的榮光進發,奏出了一曲一曲宏大而精彩的敘事詩;這些概念又是如此令人目眩情迷,多少獨夫民賊為她那炙熱的光芒所吞沒,留下那一首一首宏大卻暴烈的詠歎調。在邏輯和歷史的統一中,有“少年中國”的悲歌慷慨,也有“五大流氓”的“大武樂章”。敘事有點大,如何能不為物役?時代有點熱,如何寒暑不能傷?也許,“請循其本”是個不錯的辦法——回到歷史與思想的起點,詳繹宏大敘事不同的變奏樂章。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恩格斯

开卷|在民族与国家的宏大叙事中飘转流离

家庭形態從什麼時候源起?國家制度在什麼時間確立?先有國還是先有家?在國與家的形成過程中,背後的經濟推動因素是什麼?恩格斯以摩爾根《古代社會》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分析了易洛魁人、希臘人、雅典人、羅馬人、克爾特人和德意志人幾個族群從氏族社會邁入階級社會的軌跡。一夫一妻制代替群婚制,地域國家代替氏族部落……家庭與國家的形態或許千差萬別,各具情態,但在經濟主線的統攝下,卻也展現出了驚人的一致性——都是從野蠻矇昧時代向文明時代的過渡。文明時代開始於商品生產階段,社會階級發生了分裂,這種分裂持續至今。依賴於生產力的進步,文明時代做到了以前難以想象的事情,卻也激起了人們卑劣的衝動與情慾,現代社會便建構在光與暗夾雜的基礎之上。

書中有個頗為有趣的細節,即全書的案例分析結束於德意志人國家的形成一章。而正是這個族群,提出了哲學的終結與國家的終結。“愛國主義”也曾在這個國家燃起了難以想象的狂熱。一路追尋,恰可觀覽民族與國家概念的演變軌跡。

延伸閱讀:摩爾根《古代社會》、列寧《國家與革命》

《何以中國:

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許宏

开卷|在民族与国家的宏大叙事中飘转流离

西方的經典與歷史或許免不了與東方人群的隔膜,中國傳統的國家形態與民族觀念似乎也不宜用“歷史五段論”統而論之。從中國實際出發,摸過考古鏟的許宏研究員的思考或許更平易近人。正如本書序言部分提到的,這本書想通過敘述最早“中國”誕生的故事,來“深入發掘‘中國’之所以為‘中國’的環境與文化底蘊”,“澄清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歷史軌跡”,“瞭解最早的‘中國’何以誕生”。從陶寺開始,到二里頭告一段落,以龍山-二里頭文化為主線,作者帶我們泛覽了幾千年前中原大地上一個個文化的興衰交融,用簡練明白的文字娓娓道來:陶寺高度發達的文明下隱藏著革命潛流,嵩山南北或許存在著兩大族群的對立,新砦文化攜帶著中原與邊地的文明交匯,二里頭的地層下疊壓著夏商兩朝的成就。作者用考古發現佐證古史脈絡,將一鏟一鏟挖出來的陶器土瓦與口耳相傳的堯舜傳說放在歷史的維度上相互印證。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上講,人群的交流帶來了文明的發展;從後世審視的維度來問,中原是否能代表中國概念的起點?什麼現象能代表中國文化的播灑,什麼發現能代表中華意識的建構呢?本書給出了最早“中國”誕生的一種敘事模式,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敘事模式也存在差別。中原本位?滿天星斗?概念的建構與結構,其實一直在發生。

延伸閱讀: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蘇秉琦《滿天星斗:蘇秉琦論遠古中國》

《中國古代帝國的形成與結構:

二十等爵制研究》西嶋定生

开卷|在民族与国家的宏大叙事中飘转流离

如果說遠古時代國家的建構過程為今天的解讀提供了思考的發端,那麼延續千年的帝國形態更深刻的影響了當代人的思維模式。在中國存在了很久的中央集權制國家,所遺留的不光是高中歷史課本上幾行字。成套的政治制度和衍生的文化觀念,它們的影子在今天也不難尋見。作為日本東京學派的史學家,西嶋定生髮揮文獻功夫,統計漢代“授民爵”的史料記載,討論秦漢爵製作為一種社會控制方式在帝國統治中的作用。由“爵制”一點深入,探尋其發展的歷史淵源,以小見大,討論其背後所反映得帝國形成史和帝國結構。二十等爵可以彰顯身份,可以減免罪過,作為一種身份秩序而存在。通過這個制度,皇帝建立起對全體民眾的個別人身控制,古代帝國也在這種社會控制中建立起最初的形態。編戶齊民在爵制的控制下,期待著皇帝的恩惠,征伐在烽煙沙場,遷移到邊地屯墾,捐輸其百萬家財。這樣,國家凝聚起一個金字塔形態,既等級層生又集合一體。民族和國家,在政治強力的撮合下生成,經濟和文化粘合了人群,中華帝國也由此屹立於東亞大陸上,開始了它對外的擴展與碰撞,開始了它對內的整合與撕裂。一個個個體,在擴展、碰撞、整合、撕裂中浮游。所謂宏大的波光粼粼,閃現著無數微小的閃爍光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