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館陶產業因路而興~

要想富,先修路!馆陶产业因路而兴~

要想富,先修路!馆陶产业因路而兴~
要想富,先修路!馆陶产业因路而兴~

作為省級貧困縣,館陶縣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自2014年以來累計投資4.66億元,新改建縣鄉村道路490.55公里,全縣公路總里程達到991.494公里,其中農村公路934.508公里,佔通車總里程的94.3%,公路密度達217.29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居全省前列,公路質量居全市第一。2017年底,館陶縣被評為全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館陶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將其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命脈、脫貧攻堅的基礎,堅持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抓手,不斷加大財政投入,高標準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補齊農村交通短板,打造交通特色品牌。

要想富,先修路!馆陶产业因路而兴~

困難再大也要辦好交通

“要想富,先修路”。館陶縣以城鄉交通一體化為目標,優先支持偏遠鄉村公路建設,著力補短板、惠民生、促發展。

在資金投入上,館陶縣本著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的原則,在對擬建交通工程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統籌安排縣本級財力,優先支持交通工程,用於文大線、肥館線、果柴線、馬旦線等縣鄉村道路建設。目前,館陶的縣鄉村道路均為新建或改建,搭建了縣鄉村無縫銜接、村村通公路、各村五分鐘上等級路、半小時到縣城的路網,解決了偏遠鄉鎮群眾出行難題。

館陶縣政府縣長孟凡雄表示:“困難再大也要辦好交通。在縣財政緊張的情況下,我們每年拿出1100餘萬元,專門用於農村公路日常養護、人員和管理,為全縣‘四好農村路’建設提供財力支持。”

為把公路養護好、運營好,館陶縣把農村公路日常養護經費、縣鄉級農村公路管理機構人員和管理經費足額列入財政預算,進一步完善了“四好農村路”管理機構,每個鄉鎮都成立農村公路管理所,配備3—5名管理及專業技術人員,每個村設立護路員,縣有路政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形成了縣、鄉、村三級管理體制。

館陶縣交通運輸局局長石學平說:“自農村公路管理所運行以來,長期困擾我們農村公路管養工作的資金、體制、人員等問題逐步得到解決,極大提升了農村公路的通行和服務能力。”

要想富,先修路!馆陶产业因路而兴~

建好管好護好鄉村路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該縣將質量監督貫穿於建設的全過程,強化施工前、中、後管理,確保了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全覆蓋、無死角。2017年,市交通運輸局質監處組織評比,館陶縣農村公路質量位居全市第一。

2016年以來,廊坊市交通運輸局質監處、三河縣交通運輸局、香河縣交通運輸局等同行多次到館陶縣專題觀摩學習工程質量監督工作。近期,在全省組織的交通扶貧項目專項檢查中,該縣的農村公路質量控制與監管工作,得到檢查組領導的一致認可,並在全省推廣館陶縣質量監督的成功經驗。

該縣堅持建管並重,創新管理機制,全面管好農村公路,保護路產、維護路權。開展了公路綠化提質行動,打造“一路兩溝四行樹”生態景觀。結合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整合永濟河水、綠和兩岸7個美麗鄉村資源,投資1550萬元沿永濟河建設了永濟河健身步道,打造了永濟河生態文化長廊,2016年8月28日、2017年11月19日,連續兩屆承辦了“鄉村風情”半程馬拉松賽事。

“建設是發展,養護也是發展”,該縣按照“先試點、再完善、後推廣”的思路,對文大線、肥館線等5條道路養護實行市場化運作。館陶縣交通運輸局副科級幹部麼俊永表示,“得益於農村公路養護工作的精準到位,今年遭遇兩次強降雨,由於準備充分,應對及時,從而保證了道路安全暢通。”

要想富,先修路!馆陶产业因路而兴~

為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過去,果柴線北段路橋鄉沿線10多個村莊,一到下雨天,群眾出不了村。果柴線的通車,公交車開到了村口,群眾自發地為交運局送來了錦旗。

為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高效出行需要,館陶縣進一步優化線路,實行公交化改造,新建了美麗鄉村遊公交總站,撬動社會資金購置新能源公交車26輛,開通縣城至壽東、翟莊等小鎮的5條美麗鄉村公交和美麗小鎮瀏覽專車。

截至2017年底,館陶縣共有農村客運線路31條,候車亭63個,招呼牌78個,全縣277個行政村通客車率為100%,城鄉客運公交化運行率為47%。該縣將進一步加快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優化線路、完善網絡,公交化運行率在2018年底將達到60%。

該縣堅持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民生改善、作為激活農村經濟的重要途徑,建設了永濟河健身步道、振興路、發展大道等美麗鄉村旅遊路線,把糧畫小鎮、黃瓜小鎮等特色小鎮串聯起來,促進了鄉村旅遊業發展。2017年該縣累計接待遊客724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1.995億元,增長40%,居全市前列。

產業因路而興。該縣培育壯大了黃瓜、晚秋黃梨、黑小麥等特色產業發展,全縣黃瓜日光大棚由2萬畝發展到了10萬畝。軸承園區與全國最大的軸承市場山東煙店軸承市場連接線的打通,改善了園區交通環境,降低了運輸成本,吸引了10家企業入駐園區,14個項目達成合作意向。

黃瓜小鎮翟莊村黨支部書記王維嶺高興地說,隨著道路升級改造,如今全村黃瓜大棚有1000多個,並擁有輻射方圓數十公里,成為全縣最大的村級蔬菜生產批發基地。

文大公路修好了,連村路、通村路修到了田間地頭,南徐村鄉南徐村依託良好的交通優勢大力發展電子商務,2017年被阿里研究院評為中國“淘寶村”。

要想富,先修路!馆陶产业因路而兴~要想富,先修路!馆陶产业因路而兴~

宣傳館陶

每一個熱愛家鄉的陶山人

都關注了宣傳館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