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書單,不如開卷

寫在讀書日前夜

早在2015年,不知道從哪裡颳了一陣風,只要題目是“

功效+數字+書”,這樣的帖子就點擊率很高,題目例如:瞭解美國曆史(功效)的20(數字)本書,搞定會計管理(功效)的10(數字)本書,口語學習(功效)看這5(數字)本書就夠了……

我自己也寫過很多書單,而且實實在在看過了,才拿出來推薦給大家。例如:

……

每每寫這樣的帖子,點擊率都不錯,但後來,我在塔客學院互動當中提到書裡的內容,卻發現真正看的人非常少,就連買了這些書的人都少

這讓我想起讀研究生的時候的書單,記得有一年,來了個新教授,超級熱心,給我們列了個好長的書單,我們也好高興,爭先恐後的借書出來,但最後呢?

我只讀了一本。

這一本叫做 Why I Write,是喬治奧維爾的關於寫作的一本小冊子,為什麼讀完這一本?因為它短。

但細細讀完,當中關於寫作的知識至今好用,天天都有用。

後天是世界讀書日,我想說的是,書單是別人的事,讀書是自己的功

在心理學上,有時候收集了書單會給你“已經讀完”的假象,其實這很危險,而各位讀者更需要的卻只有三個字:

最近我在讀 Hatching Twitter,驚奇這麼好的故事居然還沒上好萊塢大屏幕,完全放不下來的節奏。對於我來說,也有蒐集新書的慾望,就好像新一季的粉餅出來之後,就很想放棄老粉盒了呢。但是要抑制,要堅定地說:好好看完一本,認真地看,吸收了一本,比攢20個書單來的有用。

世界讀書日的前夜,你在讀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