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者的大腦

很久以前我就自我種草了一本書:The Reader's Brain,讀者的大腦,副標題為“神經學告訴我們如何成為好作家”,劍橋出版社出版,最近終於收割了。

阅读者的大脑

書名簡明扼要,其實是關於寫作的,也是關於閱讀的,希望通過閱讀者的習慣來指導寫作。

作家是一位很有意思的學者,Yellowlees Douglas ,她主要研究寫作,而且走在寫作的最前沿,你看她的其他書名就知道了:

The End of Books or Books Without End

"The Act of Reading: the WOE Beginners' Guide to Dissection"

First Person: New Media as Story, Performance, and Game (這一本是 contributor)

插播一句啊,我們認為寫作無聊,很多是考試害的。

讀書的

分界線

不知道你有沒有類似的經歷:秉燭夜讀時,發現自己盯著一句話,裡面一個生詞都沒有,看了整整一分鐘,還是沒明白什麼意思?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翻開一頁書,興致勃勃讀起來,結果五頁之後,發現自己一個星期之前做的筆記Highlight,耶?難道這些都是已經讀過的?

好多人埋怨自己:笨腦子啊!單詞都認識居然還可以看不懂!笨腦子啊!好不容易讀完的東西一個星期就忘了!

其實,不要怪自己。

能寫出讓你讀不懂的、讓你讀完就忘了的文章,這作者也有責任。

例如這句話:

What those of us who know Agee's criticism almost by heart read over and over, however, is the reviews that appeared in The Nation.

所有詞彙都在六級以內,估計大家都要回去再讀個一兩遍才搞明白句子的主謂賓是誰,原因就是那個 read over and over 把你給唬住了。這就是所謂的 Garden Path,這句話居然出自 New Yorker ,作者公開表明:這種彎彎繞的腔調不可取。

作者說:各位作家,請不要寫那些讓人半天看不懂,或者看完就忘的文章!

如何才能做到呢?

作者說,我們需要了解人類大腦處理閱讀的習慣,用這個習慣來指導自己寫作。

例如,英文讀者希望儘快看到句子的謂語,你就別把動詞藏那麼遠;人們對開頭和結尾記憶深刻,你就不要把重要內容藏在中間;人們偏向使用兩個音節的簡單詞彙,你就不要沒事裝b用一大堆拉丁語詞根的詞……

很有意思!

作者還說,其實到今天,我們依然不知道閱讀者的大腦裡到底發生了什麼,這是個黑匣子,literally 裡面都是黑的。

在語言教學層面,我們只能用輸出倒推學生輸入的效果,例如閱讀理解必須跟寫作或者口語聯繫,否則老師很難看出學生的進度。但是 output 出現的時候,整個閱讀過程已經完結了,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 你也不知道!

無數科學家用昂貴的儀器測試大腦電波,追蹤人眼運動,但只能說“閱讀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

就我來看,這本書用科學告訴我們,寫作不要裝,寫作要平易近人,就好像當年老編輯跟我說的一樣:Write as you speak.

最後說一句,作者本身的行文相當流暢,讀起來覺得一瀉千里,絲滑無比,有超級無感的流暢體驗,估計是學有所用了。

好書!推薦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