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细节解密》之 梁山好汉中谁参加过古代高考

《水浒细节解密》系列正在继续,感谢各位读者老爷的支持!本期第五十回!

最近两天,举国上下,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就是2018年高考。在这里,大锤也祝愿咱们大锤说史的读者听友们,其中有参加本届高考的,或者是有亲友参加本届高考的,能够考出好成绩。

咱们水浒细节解密系列,最近一个阶段都是在说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官员们。在高考之际,大锤今天就向列位介绍一下,梁山好汉中,谁与古代高考——也就是古代科举——有过关系。以及,《水浒传》中隐藏的有关古代科举的秘密。

《水浒细节解密》之 梁山好汉中谁参加过古代高考

从历史角度来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活动的北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大发展时期,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读书有好处的句子,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类直白的功利性读书诱惑,就出自于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为了鼓励人们争做读书郎而亲自写的《劝学文》。有了皇帝带头,北宋对科举的重视程度自然极高,两宋前后历任宰相一百多人,几乎全部是科举出身,就是这方面的明证。

《水浒细节解密》之 梁山好汉中谁参加过古代高考

宋王朝对科举制度的重视,一方面是为了维护统治、拉拢知识分子的需要,另外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重文轻武的统治需要。毕竟北宋之前五代十国纷乱异常,武人称雄,搞得神州乌烟瘴气,因此北宋在削弱武人职权的同时,也在有意识地扩大文官集团对武官集团的压制优势。

这种事情发展到顶点,就是北宋成书的《默记》一书中记载的那一则非常著名同时也无法证实的段子:

北宋著名武将狄青的手下一个将领焦用犯罪了,被著名文官韩琦抓住要处决。狄青跑去求情,韩琦晾了他半天,狄青就恳请韩琦网开一面,理由是焦用战场上立过战功,是个好儿郎。韩琦当场回怼狄青,说道:在汴梁城东华门外等着唱名的科举状元才算是好儿郎,焦用算个P。

《水浒细节解密》之 梁山好汉中谁参加过古代高考

这句话极其嚣张极具地图炮效用,甚至把韩琦自己都击中了(老韩自己就不是状元出身,他是仁宗朝考中的榜眼、也就是第二名,按照他这段话,老韩自己也只能算是个四分之三不完整男人),怼得狄青一句话都不敢说。虽然这个段子本身不太可靠,不过确实将宋代科举文人对武人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张牙舞爪。

《水浒细节解密》之 梁山好汉中谁参加过古代高考

两宋时期三百年间,通过科举获得进士及第的总计有十一万人。两宋正史中记载的有名有姓官员,有一半以上都来自这十一万人。这就是这类段子广泛流传的基础。

但是尽管如此,在《水浒传》中,跟古代高考——科举——相关的人,就非常少了。梁山好汉中,跟科举有直接关系的人只有一又四分之三个。这其中,唯一的一位与科举制度直接关联的梁山好汉,就是神算子蒋敬,书中交代,他是科举不第,这才弃武从文。而且这位应该算是水泊梁山中学历最高的神算子蒋敬,并没有把他经史方面的才能发挥出来,他在梁山的特长发挥只是算数比较准确,后来在梁山兴旺发达的时候,蒋敬也只是负责掌算山寨钱粮。

《水浒细节解密》之 梁山好汉中谁参加过古代高考

另外还有二分之一个梁山读书人,就是白衣秀士王伦,书中交代他也是落地举子,因为王伦在林冲火并中被杀,并未列入后来的正牌梁山好汉行列,因此只能算半个。

《水浒细节解密》之 梁山好汉中谁参加过古代高考

还有四分之一个,就是梁山好汉铁扇子宋清的儿子宋安平,书中交代他应过科举,官至秘书学士。由于宋安平已经是梁山好汉下一代了,所以只能算是四分之一。

谈到这里,肯定有读者朋友要问了,梁山好汉本来就是以武术称雄,里面读书人特别是跟科举有关的人少,也是可以理解的嘛。这便是大锤要说的另外一个话题,那就是作为梁山好汉的对应面,小说《水浒传》中的北宋官员们,描写其科举出身的也特别稀少

全书中只有一位官员提及了他的科举背景,这就是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之时,黄泥冈所在的济州府府尹大人。这位大人在《水浒传》作者那里的地位比较低下,除了官名之外,连名字都没有出现过。

《水浒细节解密》之 梁山好汉中谁参加过古代高考

而且表现比较猥琐,书中写道:这位府尹大人自称进士出身,一路熬年头才熬到府尹高位,非常不容易,因此一定要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他因为管辖地面上爆出了生辰纲丑闻,被同僚梁中书利用权臣蔡京的背景来恐吓,急于破案,把手下的何涛等人虐待得够呛。

作为对比,《水浒传》中还有一位夸得最猛的好官,这就是武松杀嫂时的东平府府尹陈文昭。陈文昭在武松杀嫂之后,动用自己的人脉去东京,免费给武松走通关系,让武松逃脱死罪,正义感爆棚。

《水浒细节解密》之 梁山好汉中谁参加过古代高考

在《水浒传》中,有一大串好话来夸陈文昭是个好官,概括起来就是此人正直、聪明、忠孝、仁慈,管理东平府井井有条,当地治安好、百姓收入高,一派太平盛世景象。值得注意的是,这段夸奖话讲了陈文昭很多优秀的方面,其中都已经写到陈文昭读书很好、曾经上金銮殿回答皇帝提问了,但是唯独没有写陈文昭是不是走科举之路的进士出身。

《水浒细节解密》之 梁山好汉中谁参加过古代高考

《水浒传》中出现的好官坏官,全加在一起,就这么两位。这样的情节安排,与大锤上文交代的两宋时期科举兴盛的时代背景相比,差距巨大。

后世学者推测,之所以《水浒传》在这方面出现这样奇怪的情况,很可能是因为作者施耐庵在元代没有经历过科举、也感受不到科举的基本氛围。

《水浒细节解密》之 梁山好汉中谁参加过古代高考

大锤以前在前作 中,曾经提到过,元代没有执行科举制度。——其实咱们严格一点来说,元代是有过科举的,但是元代的科举确实比较可怜:元代统治时间不足100年,有大概前一半时间没有举行科举,后面一半时间举行了科举,大概50年里录取了1000人左右。

之前大锤已经说过,两宋300年间科举录取进士及第大约110000人。这俩录取比例和人数差距太大,元代这个科举太可怜,几乎可以视为没有。

《水浒细节解密》之 梁山好汉中谁参加过古代高考

而施耐庵恰好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大锤估计,老施自己对科举的认识就非常薄弱,而且他也很可能受环境影响,不觉得科举这事跟建功立业有什么关系,因此在《水浒传》中,他把自己这方面经历的空白,自觉或者不自觉的,通过书中各种关于科举的蛛丝马迹,表现了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