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水利在涼山11個深貧縣發起總攻 讓逾50萬人喝上放心水

衝鋒號

“距離水源地有多遠?取水成本是多少?”6月29日,剛到西昌,龔文波趕忙前往昭覺等地的貧困村調研。10天前,這位省電力設計院黨委副書記有了“兼職”身份:省水利系統綜合幫扶工作隊的領隊。

今後兩年半的時間,龔文波和48名隊員的重點任務,是在大小涼山深處不斷擴大有效灌面和農村自來水的覆蓋面。而這,也是公認的涼山州水利扶貧“硬骨頭”。

那麼,涼山州脫貧攻堅總攻號角吹響之際,如何啃下水利扶貧兩塊“硬骨頭”?帶著疑問,記者走訪了省水利廳和涼山州相關負責人。

A

找痛點

51.5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亟待解決,11個貧困縣有效灌面僅四成

修建更多的灌溉工程、農村自來水廠和配套管網,兩大任務直接影響了幫扶工作隊的人員構成。

龔文波說,他所帶領的隊伍中,農村自來水建管技術人員和農田水利工程技術人員佔比達到三分之二。“一來,涼山的技術力量薄弱。二來,受氣候和地形影響,在涼山州修建水利工程的技術難度極大。”龔文波說,今後兩年半,這些技術員將在11個貧困縣的涉水工程建設中承擔技術骨幹角色。

那麼,涼山水利扶貧的兩塊“硬骨頭”,是如何確定的?

涼山州水務局水利科科長楊勇提供了一組數據:統計顯示,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共計安排涼山州農村飲水安全項目總投資6.71億元,累計讓77萬多農村居民和在校師生喝上放心水。至今年初,涼山州11個貧困縣有效灌面達99萬畝左右。

“但是,未完成的任務更重。”楊勇介紹,截至今年初,涼山州境內尚有51.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納入農村安全飲水供水範圍。同期,11個深度貧困縣的耕地面積已達232萬畝。換言之,11個深度貧困縣尚有近六成耕地為“望天田”(靠天吃飯的田)。

“這兩個問題不解決,很難徹底脫貧。”談到今後綜合幫扶的方向,省農水局相關負責人認為,對涼山州而言,促農增收最有效的手段是發展特色農林產業。而光照強導致的蒸發量大、高海拔落差導致的取水難度大和成本高,讓涼山的特色農林產業發展,離不開水利工程支持。

B

抓重點

傾斜項目資金+“三增一免”,圍繞四大工程引水灌溉

“開工!”6月28日上午,一聲令下,數十臺挖掘機緩緩駛入西昌市太和鎮外的工地。這裡,是大橋水庫灌區二期工程建設現場。從今年3月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到完成開工準備,前後不過3個月時間。

開工速度為何如此之快?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1999年竣工的大橋水庫,地處冕寧縣與西昌市交界處。其設計總庫容量6.58億立方米,扣除附近灌區和鄰近城市的供水量外,水庫每年尚有3億立方米左右的富餘庫容。

“考慮到大中型水庫建設投資額度大、週期長、難度高,現在著手修建很難保證在2020年底前投用。”省水利建管處副處長徐波說,把水庫的富餘庫容轉化成灌溉用水,是一條可行之路。同時,改擴建工程投資額度相對小、難度不高且見效快。根據設計,大橋水庫灌區二期工程涉及冕寧、西昌、德昌3縣(市),設計灌溉面積45.85萬畝,多年平均供水量2.55億立方米。

“產水配套和水源建設都是為了灌面擴域,這也是整個涼山水利扶貧的重點。”省農水局農水處處長陳鵬看來,為貧困村引來灌溉水,事關增收這個脫貧攻堅的核心任務。

根據規劃,今後3年,我省將投入中央、省級水利扶貧項目資金30億元左右,重點用於涼山州在內的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其中,涉及灌面擴域的工程建設,共計劃投入近10.8億元。其中,主要建設內容圍繞灌區續建配套、小農水建設、骨幹工程小型水庫建設和病險水庫整治四大工程展開。

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透露,除開前述“真金白銀”外,我省還將拿出特色政策——對11個深度貧困縣啟動執行“三增一免”政策。具體內容是,新增水利脫貧攻堅資金、新增水利脫貧攻堅項目和新增水利脫貧攻堅舉措,免除納入年度專項計劃的水利新增發展專項項目的縣級配套資金。

C

克難點

新建自來水廠水質有保證,水價有紅線

“有了自來水,生活方便多了!”6月21日中午,正在洗菜的喜德縣光明鎮阿吼村村民吉覺阿牛木感慨。就在一年前,她每天都要花上兩個小時,到3公里外的小河裡背上3次水。

農村自來水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改變。此前,省農水局曾在涼山的貧困地區做過調研:農村自來水覆蓋的村子,農戶腸胃病發生率較之前降低八成左右,人均醫藥費每年減少百元以上。同時,在接通自來水後,以往挑水吃的貧困戶,戶均節省一個勞動力。省農水局供水處處長周家富坦言,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作用,關係貧困戶的錢袋子。

依據此前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精準施策綜合幫扶涼山州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意見》,2018年至2020年,每年將國家下達我省的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的30%以上,用於11個縣解決農村安全飲水問題。楊勇說,根據估算,州本級只需配套少量資金,就可以在2020年底前,讓全州剩下的51.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用上自來水。而這些新建的自來水廠,將全部納入已建成縣級水質監測檢測系統。

錢有了,水質也有保障,那麼,管網如何管?貧困戶能否用得起?

“主幹線管網由水廠負責,支線及以下管網由各村負責。”省農水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管網的巡查管理將由各村的水利公益性巡管員承擔。今年,我省將設置6000多名水利公益性巡管員,三成指標用於11個縣,“上崗人員都從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遴選。”

“貧困戶完全用得起。”楊勇說,根據今年上半年的摸底,剩餘的貧困村多數取水條件較好,“90%以上是自流水,汙染少,水質相對穩定。”而這也意味著,取水制水成本並不高。“不過,對於少數取水制水成本高的村子,我們定下一條紅線:農村自來水價不得超過當地城鎮水平。”楊勇說,超出部分將由地方財政補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