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故事|援疆,就一定要做實事

警察故事|援疆,就一定要做实事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警察故事|援疆,就一定要做实事

“無人機在飛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開機順序,先遙控器,後飛機。關機順序是先飛機,後遙控器,非常重要,一定不要搞反了。”來到博樂市公安局,湖北省援疆幹部楊宇歡正在給科室的同事們教授無人機的使用和注意事項。

今年35歲的楊宇歡中等個頭,講課時嚴肅認真,私下裡性格卻十分開朗。一年多的援疆生活,他和同事們相處得十分融洽。

回想當初接到通知要來援疆,楊宇歡既激動又擔憂,他說:“激動的是,我終於要來到曾經嚮往的地方,看看新疆的遼闊大地,感受與南方城市截然不同的西北風情。可更多地擔憂是父母年邁,孩子幼小,妻子一人承擔著照顧家人的重任。”

在組織的信任下,家人的支持下,楊宇歡背起行囊開啟了他的援疆生活。

既然來了,就一定要做實事。秉承著這樣的初心,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楊宇歡充分發揮自己所學的知識,配合博樂市公安局的領導同事,不斷提升公安業務水平和能力。

楊宇歡說:“之前,我原本以為這裡的設備可能會有點滯後,民警們的年紀相對較大。可來了之後看到,這裡的設備很先進,公安民警也都十分年輕,青春、有活力,和他們在一起工作,感覺自己也很有激情和幹勁兒。”

“既能破大案,也能破小案,同時還要做到案前分析、案中會商、案後總結。”這是楊宇歡經常和同事們交流經驗時提到的,楊宇歡感慨地說:“看到新疆的公安民警們,有時我會反思,因為他們不僅做事態度認真,而且對工作沒有絲毫怨言,每個人都是勤奮努力。這次援疆,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擁有了像家人一樣的同事,並且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麼是無私奉獻。每每想到這裡,我就告訴自己,要盡己所能做更多的實事。”

如何使鄂博兩地公安的信息互通、數據共享,加強兩地公安機關在業務技能上的溝通協調。這是楊宇環援疆以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經過積極與派出單位協調,先後兩次派專家到博指導開展工作。並於2017年12月來博簽訂兩地警務交流合作協議,定期安排兩地刑偵人員開展警務合作。同時,捐助了一批智能化應用裝備,進一步提升了本地智能應用化水平。

“儘管時間匆匆,但我依舊要站好最後一班崗。”在即將結束援疆工作的這段時間裡,楊宇歡時時刻刻在關注著鄂博聯合共建的重點援疆項目,使其更好為實戰服務。

警察故事|援疆,就一定要做实事

一段援疆經歷,一輪春夏秋冬。楊宇歡不僅在工作上結識了一群好朋友,還結下了在博樂的少數民族親戚。楊宇歡說:“這段經歷,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我倍感珍惜。尤其是村裡各族村民都非常樸實,孩子們也都都天真爛漫。”

2017年4月,在博樂市青得裡鎮昂崩那巴格村村委會大院的乒乓球檯上,擺滿了寫滿祝福語的精美卡片和文化體育用品。博樂市公安局“訪惠聚”工作隊隊員和村裡的幾十名小朋友們,滿面笑容,正在欣喜地分享著這一份跨越了八千里路的愛心禮物。

原來,這是楊宇歡在2017年2月在青得裡鎮昂崩那巴格村開展工作時,恰巧有遠在武漢的同事通過微信詢問他近況,他便將自己在村裡的生活情況,以及和‘親戚’一家的合影照發在了微信群裡。武漢的同事們看到照片後,都誇讚博樂天藍水清,是個美麗的地方。同時,也有不少同事注意到了村裡孩子們的生活環境,他們也想表達自己的一份心意。

沒過多久,楊宇歡就收到了來自武漢的祝福和問候,“當武漢同事家的孩子們看到這裡孩子們的照片後,主動跟父母說,要親手製作賀卡,再買些學習用品和小禮物寄給遠在博樂的小朋友們。這讓我很驚喜,為孩子們純潔的友誼而感動。雖然兩地的孩子們相互不認識,但這種濃濃的民族團結情卻在大家心中。”楊宇歡說。

面對即將結束光榮而神聖的援疆生活,這段時間裡,楊宇歡的腦海裡經常會浮現這一年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他說:“一年緊張有序的工作,我很榮幸成為博樂市公安局的一員。我在這裡的時間很短,而他們卻常年在崗,活動在城市鄉村、戈壁荒漠。特別能戰鬥、能吃苦、能奉獻,我為這個集體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一次援疆行,一生新疆情。這是我的體會,也是我的情感表達,我會傳給來者,我會一生珍藏。我將終生情繫新疆、情繫博樂、為她歡喜,為她憂慮,為她傾注我們的畢生精力。”楊宇歡激動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