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就是溥儀剪辮子後的光頭老照片

1921年5月一天的《申報》上,一則僅有六個字標題的小消息成了轟動新聞,這則新聞是“溥儀昨剃辮子。”作為清朝統治的象徵,清政府曾以高壓的手段實現了“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但隨著清政府的垮臺,辮子的去和留成了許多人焦慮的問題。

看,這就是溥儀剪辮子後的光頭老照片

對一部分人來說,辮子是煩惱絲,是豬尾巴,是大好頭顱上的胡尾,甚至如鄒容者,把辮子列為反清革命的重要原因。對另一部分人來講,留了兩百多年的辮子,早已成為一種固化的習慣,是身體的一部分,想要減去,談何容易?有人還成立了“保辮會”、“復古會”,反對剪辮子,有人將辮子盤在頭上,假裝剪辮子了,有人因為減掉辮子而跳河尋死,還有很多的人,把剪下來的辮子捨不得扔掉,一直保存,希望死的時候帶進棺材。

看,這就是溥儀剪辮子後的光頭老照片

隨著1911年12月7日行將垮臺的宣統王朝向全國發布大清國民可“自由去辮”的號令後,全國掀起了一場剪辮子熱潮,例如上海軟硬兼施,一邊鼓勵市民剪辮子,一邊軍警在街頭強迫行人減掉辮子;南京則發佈態度強硬的禁令:“今者清廷已覆,民國成功,凡我同胞未去辮者,於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淨盡,有不尊者,以違法論。”不過,儘管社會上剪辮子剪辮子熱潮猛烈,但在紫禁城內一點動靜都沒有,儘管溥儀對民間剪辮子都已持開放態度,對宮內有關剪辮子的請示,也都以“剪不剪辮子,你自己說了算”回覆,但溥儀不剪辮子的情況下,宮內上行下效,沒人敢剪辮子。

直到1922年,溥儀叫來剃頭太監給他剪辮子。這個剃頭太監一聽說減掉皇上辮子,嚇得面無人色,跪地哀求。溥儀雷霆大怒,讓另一個太監拿剪刀過來,自己毫不猶豫地剪掉了辮子,接著,他讓剃頭太監給他剃了光頭。

看,這就是溥儀剪辮子後的光頭老照片

那時候,雖然清朝已經滅亡,但作為末代皇帝,溥儀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社會的強烈關注,更何況,這一次溥儀減掉的是祖輩們流傳下來的辮子。據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說,減掉辮子後:“太肥們痛苦了幾場,師傅們有好多天面色陰沉。”不止宮內人士,那些前清遺老舊臣們,也都驚訝萬分,一再嘆氣。在溥儀減掉辮子前,宮內尚有一千五百多人留著辮子,溥儀是紫禁城內第一個減掉辮子的人,隨著溥儀剪辮子,幾天時間內,宮內的辮子全部消失了。

有一種說法是,溥儀減掉辮子是為了見現代大學者胡適,理由是溥儀減掉辮子後,很快就在養心殿見了胡適,這次見面後,胡適還留了這麼一首詩:咬不開,捶不碎的核兒,關不住核兒裡的一點生意。百尺的宮牆,千年的禮教,鎖不住一個少年的心!

看,這就是溥儀剪辮子後的光頭老照片

其實溥儀剪掉辮子是時代使然,他雖然身居宮內,但也時刻在關注外界情況,清朝已經滅亡,國民政策推行強有力的剪辮子政策,清廷過去的權威早已喪失殆盡,更何況,溥儀身旁還有剪辮子的強力支持者莊士敦,多種因素下,這位曾經的大清皇帝也剪掉了辮子。目前,溥儀當年剪掉的辮子還在故宮博物院展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