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環球騎行6年的11個非正常思考(下)

美騎編者按:繼單車環球騎行6年的11個非正常思考(上)作者朱志文繼續來和我們深入分享自己的環球騎行的感悟。

關於語言交流,不會外語還怎麼交流?

“現在都什麼年代了,外語還要學嗎?翻譯軟件就足夠闖蕩世界了。”

但其實語言就是因為說,才能體現它的魅力所在,和老外交流,彼此用翻譯軟件互掐、對扯,那其實是蒼白的信息,你們之間沒有語言所賦予的樂趣和靈魂流露。

单车环球骑行6年的11个非正常思考(下)

可是我語言沒天賦,就是學不好外語。那我跟你說,多少福建老鄉漂洋過海去淘金,人家也是沒多少文化程度高的,但在異國他鄉和當地人溝通交流卻能應對自如。

“那誰誰誰,英語一句不會,走了多少國家。”其實這不應該是勵志的故事,會給很多人去爭相效仿,不學習、匆匆忙忙晃一圈世界,回到自己的圈子有吹不完的牛逼。其實對於世界,我們還僅僅是初見,談何說對人家的認識呢?

单车环球骑行6年的11个非正常思考(下)
单车环球骑行6年的11个非正常思考(下)

我在這個國家因為不會這個國家的語言而自慚形愧,畢竟我缺失了一個很重要的紐帶去了解這個國家的人,僅僅停留在表面和書本是不夠的。

關於語言,語言環境和練習是很重要的,訣竅是筆記,相遇的人都是老師,所有當地人在面對一個來討教語言的外國人都是不會拒絕的,就如我們面對老外來討教怎麼說中文是一樣的狀態,我們會很有耐心地糾正人家的口音,人家說對了,你也有一種無形的自豪感。

单车环球骑行6年的11个非正常思考(下)

剛踏入南美大陸時,我的腦海是一片空白的,神奇的拉美世界給我的第一震撼是:他們為什麼不說英語,不僅僅是隻說西班牙語,而且是不屑於說英語、不會說英語。對於這個陌生的語言環境我適應了半年以上,但是我依然不怎麼會說,差不多有一年的時間,我開始琢磨著從簡單的詞彙和語句入手,一些常用的詞彙、數字、食物等日常需要用的,都在嘴上過了一遍又一遍,說不好,就找當地人幫我矯正。我還多學了一些對女性恭維的話語,Eres muy linda、hermosa......雖是簡單恭維的詞彙,但也讓我與一些相遇的女性更親近一些。

单车环球骑行6年的11个非正常思考(下)

現在我手裡有一本語言筆記,把日常詞彙歸類總結、寫上一些日常對話的語句,多練習那個最難的彈舌發音。

我很地道的說Hijo de puta,周圍的人會捧腹大笑;我深情地對著女士說Muchas Gracias,對方會眼神放電、微笑迷人的回覆De nada或者Buena!

那麼,去說吧,把翻譯軟件先丟一旁。

单车环球骑行6年的11个非正常思考(下)

和外國朋友的相處之道,文化交流該如何更好的方式推進?

很多時候,我們在國外其實要更多的自我檢討,而不是四處張揚“中華文化”,其實大部分國家的國民其實是沒出過國、有的甚至沒有出過自己所在的城市,我們來到人家的地盤裡,用自己的方式和人家相處,除卻各說各話、各吃各飯外,有很多有意思的“衝撞”現象值得大家來交流和探討:

我曾經在阿根廷一個女車友家裡借宿,在不同的晚餐,我們彼此奉獻了拿手廚藝,第一晚我們一起包餃子、第二晚一起做披薩,酒過三巡,鍋碗瓢盆丟在了餐桌上。因為語言交流的差異,她給我提示了兩遍“Clean”的暗示,我錯誤的理解成保持房間和衛生間的整潔,而沒有想起廚房一大堆餐具還沒洗,等她再開口時,她直接把我請出了家門。

单车环球骑行6年的11个非正常思考(下)

雖然當時很吃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給了我很大的反思空間,我們的文化氛圍是主客之道,客人來家裡做客,客人幫忙做家務對於主人來說是有失待客之道的,其實不光是中國,大部分國家的主人也都信奉這份待客之道。但是阿根廷女主人的解釋是,你住在我家裡是需要付出勞動的,我做了披薩,你就應該負責洗碗,而且沒有商量的餘地。

单车环球骑行6年的11个非正常思考(下)

衍生開來,我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入鄉隨俗”的體現,在大部分時間裡,無論有多麼難受,都要強忍與剋制,這是彼此尊重的最好體現,我來到這個國家儘量說他們的語言、來到這個家裡去遵循他們的社交禮儀,該如何用餐,該如何與主人做更進一步的交流,很多都是可以向主人請教的。所有的方式,無非是不讓別人難受,而不是任由自己快活和舒服。

单车环球骑行6年的11个非正常思考(下)

沒錯,我們的飲食文化裡,各個細節都有深奧的解釋,例如蔥薑蒜先在油鍋裡爆炒會散發出濃烈香味、也夾雜了油煙,這股濃香其實是為了敬神的;但是老外會受不了,他會覺得刺激性氣味影響到人家,他們也困惑中國人吃飯為什麼嘴巴發出那麼大的聲響,甚至在公共場合“大肆喧譁”,總結是,他們為什麼不能理解我們的文化。

前提是,我們在人家的地盤上,用自己所謂的大眼光去要求人家來寬容自己、包容自己、理解自己在異國他鄉體現出來的中國文化,這是很讓人哭笑不得的尷尬局面。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其實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所感受的世界都是從媒體那獲得的,無論是電視、紙媒、網絡,以偏概全,這是大部分人的通病,也包括沒出遠門的觀眾:“為什麼這裡的房子那麼矮,為什麼這裡的街道那麼髒亂差,為什麼這裡的人不會使用筷子?你的伙食那麼差,可以去店裡買些醬油、老乾媽、十三香、雞精......你買東西怎麼還用不了微信和支付寶,老外好Lol哦......”

单车环球骑行6年的11个非正常思考(下)

過度民族自信,不僅僅是隻有我們,其實很多國家的人都還以為中國還停留在80年代。我們對於世界都有錯位的認識,我們在網絡上感受到了很多別開生面的世界,也覺得外面世界的人也應該和自己一樣,用同樣的生活方式,我們用的各種配料、世界各地的店裡都能買的到,結賬了都可以自己隨意選擇微信或者支付寶支付......

我們也迫切地期望別人也發展迅速,達到與我們同步的狀態,那麼無論到哪裡,我們都能享受到“鄉愁”的待遇。但其實會發現,人家100年前什麼樣子現在依然還是什麼樣子,無非是手裡的硬件換了又換,房子可以是100年前的,汽車可以傳三代,城市還是老面貌......

单车环球骑行6年的11个非正常思考(下)

什麼時候結束環球之旅?

這個問題或許是目前為止,我回答的最無奈的一個。

作為一次隨心、隨性、隨意的環球穿越之旅,沒有計劃,每天早上都不知道今晚在何處安息的即興之旅,我是不可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我只能說或許還要三年或許還要五年。

单车环球骑行6年的11个非正常思考(下)单车环球骑行6年的11个非正常思考(下)

你報之以瘋狂的表情,我便只能微笑至之。

曾經出發的時候,我跟自己說三到五年,便結束,那會對於這個數字,認為或許這是自己的極限。

但是六年過去了,我卻只走了一半,地球還有一半的路程還沒有涉足,南美臨近尾聲,還有北美,大洋洲,歐洲,還在考慮的西非線路、西伯利亞線路,還有終極願望:自行車穿越南極,這些都是時間問題,它有大致的路線,但是它不能細分到每一天。

我不會強迫自己今天一定要到哪裡,因為那是趕路,那不是旅行。有計劃的旅行不是旅行,是趕路!

单车环球骑行6年的11个非正常思考(下)

還能迴歸現實嗎?

“旅行時間久的人,在現實裡待不長,總是想著還要出來!”

這或許是一個自我矛盾的體現,它本身沒有答案,它也無關對錯。

但是,我完成小男孩的夢想、完成我自己的心願後,當我回歸現實,該相遇的都相遇,該經歷的都已經歷,我不會不滿於周遭的世界是如何的糟糕,或者我會以更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和包容現實裡的種種不足。

单车环球骑行6年的11个非正常思考(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