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輿論工作應有戰鬥風格——也談「過好網際網路這一關」

7月4日,《湖南日報》發表署名“晨風”的評論文章《過好互聯網這一關》,提出了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守好網絡輿論陣地的時代課題,揭示了網絡輿論工作應有戰鬥精神的本質問題。

網絡輿論工作應有戰鬥風格——也談“過好互聯網這一關”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輿論是強有力的武器。輿論鬥爭從來就不是請客吃飯,不是繪畫繡花,來不得半點溫良恭讓。70年前毛澤東同志在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中,鮮明提出辦好報紙需要“戰鬥的風格”,“要尖銳、潑辣、鮮明”,“用鈍刀子割肉,是半天也割不出血來的”。黨領導下的輿論媒介,如果沒有堅定的立場、鮮明的態度和戰鬥的勇氣,就難以擔負起黨和人民“喉舌”的重大職責使命。

事實上,注重輿論的戰鬥性,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一以貫之堅持的原則。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的結尾,理直氣壯宣稱“共產黨人不屑於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在《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一文中,馬克思更是深刻寫道,“真理像光一樣,它很難謙遜”。後來在科倫法庭上為《新萊茵報》辯護時,馬克思進一步指出,“報刊按其使命來說,是公眾的捍衛者,是針對當權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無處不在的眼睛,是熱情維護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萬應的喉舌”。列寧在1900年《火星報》編輯部聲明中也強調,黨的機關報不能“變成一個形形色色的觀點簡單堆砌的場所”,必須堅決反對“那些似是而非的、曖昧不明的和機會主義的修正”。可見,馬克思主義輿論宣傳在堅持什麼、反對什麼的問題上,沒有任何搖擺含糊的餘地。

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是堅持黨的領導的重要方面。黨性原則不僅要講,而且要理直氣壯講,不能躲躲閃閃、扭扭捏捏”。黨領導下的各類輿論陣地,講黨性原則,就是最鮮明的立場,就是一種戰鬥風格。進入互聯網時代,輿論的前沿陣地儘管正在逐步從傳統媒體轉向新媒體,但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媒體格局如何變化,黨管媒體的原則和制度不能變,旗幟鮮明講黨性的戰鬥風格不能丟。

揆諸現實,互聯網輿論生態還存在這樣那樣的隱憂,有的以網絡營銷來盈利、通過“吸睛”來“吸金”,刻意迎合低俗需求,片面追求點擊量;有的以輿論監督為名,行渾水摸魚、混淆視聽之實,熱衷於炒作和揭露所謂的社會陰暗面;更有甚者,把網絡當成西方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滲透的渠道,企圖擾亂思想、爭奪人心,等等。面對這種情況,如果缺少“守夜人”、沒有“過濾器”,後果難以想象、影響不可估量。因此列寧很早就指出,黨的出版物要有原則,“寫作事業不能是個人或集團的賺錢工具”。做好網絡輿論工作,也是一樣,需要在舉旗亮劍中立導向、謀共識,敢抓敢管、善抓善管,守好紅色陣地、壓縮黑色陣地、轉化灰色陣地,讓主流思想輿論成為網絡最強音。對網絡輿論戰線的同志來說,就是要當戰士、不當紳士,不做“騎牆派”和“看風派”。

毋庸諱言,網絡輿論工作是搶奪“制腦權”的鬥爭,這就如同搶奪“制空權”“制海權”一樣,有立場、敢戰鬥才能守好陣地、打贏戰爭。可能有這麼一些同志,以為“讓說話”“不介入”是“講開明”、有雅量的體現,是尊重輿論自由。殊不知西方媒體向來標榜的所謂“獨立媒體”“新聞自由”“政治中立”,本質上是一個虛偽的命題,時時刻刻都體現著其自身特定的價值、立場和觀點。一旦輿論觸及損害國家安全、政治穩定和制度基礎之時,西方國家會毫不猶豫地收緊“輿論自由”的口袋。文藝復興時期的資產階級政治思想家馬基雅維利就曾宣稱,在政治宣傳中一定要立場堅定,態度鮮明,絕對不能含糊其辭。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更是毫不諱言,“互聯網世界就像當年蠻荒時代的西部,美國政府就應該成為那裡的警長”。可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受限制的輿論。輿論從來都是在面對面的交鋒中生長起來的,正確的輿論壓倒錯誤的輿論是這樣,錯誤的輿論擠佔正確的輿論也是如此。在輿論上,誰放棄了戰鬥精神,誰就會丟失陣地。

可能也還有這樣一種認識誤區,強調網絡輿論工作講黨性、講立場、講戰鬥風格,會不會忽略網絡民意?這樣的擔憂也是偽命題。在我們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中國,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統一的。我們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網絡輿論工作宣傳黨的主張就是宣傳人民的主張,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那種認為“你是替黨說話,還是替老百姓講話”、“你是站在黨的一邊,還是站在群眾一邊”的論調,在思想、理論和實踐上都是錯誤的、有害的。

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網絡輿論工作是一場看不見的“較量”,放鬆警惕、放任自流就會在思想上“捱打”,就難以過好互聯網這一關。網絡輿論工作這根弦,任何時候都要蹦得緊些、再緊些,任何時候都不能少了戰鬥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