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札記:不負鼓浪里,相約廈門海

每一次的旅行都想與你同在

旅遊札記:不負鼓浪裡,相約廈門海

畢業那年我給自已許了一個願望:不論遠近,每年都去旅行一次。每年我都如約兌現諾言:15年我去了西安,16年我遊了長沙,17年我們一起去沙坡頭騎駱駝。18年呢?嗯~那就一起飛到廈門看海吧。

旅遊札記:不負鼓浪裡,相約廈門海

第一次來到一座海濱城市

對我這個西北姑娘來說,廈門很遠,遠到我只在書上了解過它,只在電影裡瞥見過它。廈門位於臺灣海峽海域,是一座四面環海的島,在我國曆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明末清初,鄭成功駐紮在這裡從荷蘭人手中收復了臺灣;1926年魯迅先生在廈門大學任教,期間寫下了著名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奔月》、《範愛農》等作品;近代,廈門成為了一座旅遊影視基地,87版《西遊記》曾在廈門植物園取景。剛下飛機,蔚藍海岸廈門店的司機師傅就已在機場等候我們,我們一路從高崎機場兜風到思明區溪頭下,天空中清晰可見的飛機、隨風搖曳的棕櫚樹、溼潤的海風、遠遠近近的複式洋樓讓我們立刻就愛上了這座海濱城市。

旅遊札記:不負鼓浪裡,相約廈門海

第一次離臺灣這麼近

20歲的時候我隨三嬸和堂妹去寧波,也是在東海邊,我們恣意的逐浪,嘗試在海水裡狗刨。一個浪打來讓我猛喝了一口海水,我清楚的記得那裡的海水很鹹很髒。廈門的海就不一樣了,同樣是東海,它清澈、湛藍,遠遠地和天空相接,水天一色。廈門思明區有一條43公里長的環島路,這是離海最近的一條環海公路,也是全球最美的馬拉松賽道。很多外地遊客都慕名來到環島路,在這裡不需要門票,騎一輛共享單車、聽著音樂、任海風溫柔的撫摸自己的頭髮,累了就停下來沿木棧道隨意找一處凳子休息。聽著一波一波的海浪,遠窕海上的船隻,遙望對岸的金門,第一次我感覺到自己離臺灣這麼近。

旅遊札記:不負鼓浪裡,相約廈門海

第一次在海上高談闊論

衝浪是多麼high fathion的一個詞,我以前只在英語書上學過,可望而不可及地羨慕過。幸運的是,我們的攝影老師認識帆船公司的人,幫我們爭取到一個很低的價位,我和BF如願出海了!我們同船的是一名實習醫生,他可能有不開心的事吧,帆船行駛到比較遠的海域時他站起來開玩笑的說他想跳下去,逗得我們和船工一陣笑。我們問他怎麼一個人,他說他來找豔遇,但是傳說全是騙人的,他啥都沒遇見。又逗的我們一陣笑。他說他是游完麗江來廈門的,恰好BF讀大學時也去過麗江,於是兩人開心的攀談起來。我們隨著帆

船馳騁在海上,在離海平面不到10釐米的甲板上暢快的高談闊論,遠看來來往往的船隻,欣賞著夕陽的餘輝,BF笑的可歡暢了。他的工作變動以後,我還是第一次見他卸下壓力、開心的像個孩子,我為他能快樂起來感到欣慰和開心。

旅遊札記:不負鼓浪裡,相約廈門海

第一次直面南靖土樓

自從看了《大魚海棠》,就一直被電影里美輪美奐的建築群吸引。聽說土樓即是這部電影裡建築的原型,於是我們慕名而來。早晨六點就出發,奔波了三個小時之久的山路才趕到。聽導遊說三個小時的行程已經算短的了,土樓多建在山區,17年以前的參觀之旅是很艱難的。土樓大多是為躲避戰亂的客家人所建,一座土樓就是一個大家族,土樓大約有50米左右的直徑,三四層高,能容納三四十家約兩三百人。站在土樓下,身臨其境的感覺讓我很是震撼,它巍峨、壯觀、它久經滄桑、它堅固如昨。2008年,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

世界文化遺產。你可能覺得既然這麼金貴,那應該沒有人住了吧?錯啦!再金貴也是祖先留下來的房子,好幾戶客家人還住在這裡,讓土樓曠美神奇的同時又增添了人間的煙火氣。

旅遊札記:不負鼓浪裡,相約廈門海

旅遊札記:不負鼓浪裡,相約廈門海

第一次踏上鼓浪嶼

上大學的時候我第一次聽說了鼓浪嶼,知道了它是一個海岸邊的度假勝地,那個時候很是憧憬。於是這次飛了上百

公里來到廈門,鼓浪嶼成了我們攻略上必去的一個地方。聽說鼓浪嶼是廈門人內心深處的後花園,廈門生活節奏快、陌生而魔幻,鼓浪嶼的生活則小資、悠閒而真實。來到鼓浪嶼,享譽盛名的龍頭路美食街是必去的,神秘安靜的羊腸古道也是不錯的選擇。鼓浪嶼建築物密集、道路窄仄,在這裡依靠百度地圖、谷歌地圖很容易迷路,我和BF索性信步遊走,走到哪裡就欣賞哪裡不一樣的風景。鼓浪嶼上的建築物大多是外國人及事業有成的華僑在二十一世紀初建立的,這裡公館、別墅林立,中西結合風格充斥著每一個角落,遊走在著名的菽莊花園裡,從它藏海造山的建築構想就可窺得一斑。這裡拍了很多影視劇,《雲水謠》中徐若瑄的家就在鼓浪嶼上一處公館拍的。

旅遊札記:不負鼓浪裡,相約廈門海

旅遊札記:不負鼓浪裡,相約廈門海

第一次走進雲水謠

以前看《雲水謠》這部電影的時候很有感慨,為終身未嫁等待愛人的王碧雲唏噓,為執著追愛不惜改名的王金娣感動。這次慕名前來,走過全程鵝卵石鋪設的情人道,踩著石橋墩趟過當年陳秋水和王碧雲一起趟過的小河,坐在名為夫妻樹的百年老榕下小憩,我用渾身每一個細胞去回憶電影裡的臺灣風情,感受到了不一樣的閩南小鎮。這座原名叫做長教的小鎮因電影《雲水謠》而聞名,2007年這部電影獲得第26屆金雞獎的最佳影片。隨後,長教改名為雲水謠,這裡成為了全國聞名的旅遊勝地。不得不說當一個地方被賦予了文學素養後,它就不單單是一片土地,它還變得有靈性,有感情,有溫度。譬如說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就讓人們感受到了戰爭中香港的殘敗和博弈之愛的艱難,路遙《平凡的世界》讓人們感受到了陝北高原老實,敦厚的人情和人們面對無奈命運的倔強與生生不息。雲水謠傳達給我的是淳樸的民風和堅貞的愛情。

旅遊札記:不負鼓浪裡,相約廈門海

旅遊札記:不負鼓浪裡,相約廈門海

後記

雖然說:所謂旅遊,就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跑去別人活膩的地方。但我覺得,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秀美河山,如果我們能去不同地方小住、旅遊,體驗不一樣的山川河流,還是很有意義的。我們不僅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還能滌盪心靈,產生不少感悟反饋到我們的生活中來。

曾經看到一篇文章《我要去廈門當乞丐》,我在心裡深深為這篇腦洞清奇的文章點贊。文章中說,一個乞丐在廈門不愁衣食住行,廈門的一座橋下有居民淘汰的衣服,還很乾淨,乞丐沒衣服了就去挑幾件穿;餓了就去各種景區吃那些讓顧客免費品嚐的小吃;困了就住在橋墩下、地鐵口,反正亞熱帶海洋氣候的廈門冬天一點都不冷;行的話更方便,一塊錢的29路公交能帶自己到廈門的各個主要景點。我覺得作者是以幽默的手法寫出了廈門的繁華、便利,反觀我們大西北仍然沒有擺脫貧窮、落後的局面。我們平涼竟然連一條過路的高鐵都沒有,出行還要靠綠皮火車。作為一個在平涼工作、生活的人,我很是心痛。

我平常的生活基本三點一線,公司,食堂,宿舍。我感覺這種流水線式的生活讓我快要喪失生活能力了,什麼新鮮的事總是趕不上趟,飯也不會做幾樣,自身能力完全沒有提高。這次遠行,讓我深刻的意識到我要快速提高自己的個人能力,生活上的,工作中的,專業上的,感興趣的領域中的。那麼,先定一個小目標吧,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到駕照!

最後,請欣賞我拍的美麗大廈門(多張美圖來襲)~

旅遊札記:不負鼓浪裡,相約廈門海

旅遊札記:不負鼓浪裡,相約廈門海

旅遊札記:不負鼓浪裡,相約廈門海

旅遊札記:不負鼓浪裡,相約廈門海

平章知事:歷史、人文、旅遊、分析軟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