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來中西醫在香港的消長

原著:中國醫學通史簡編•五十年來中西醫在香港的消長

五十年來中西醫在香港的消長

香港維多利亞港

一、五十年來中西醫在香港的消長

自從抗生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明以後,西醫有了一種新武器,中醫在內科領域所擁有的優勢已大不如前。西醫出身的張公讓先生,1960年5月間曾在《中國新醫藥》第五十一期發表《二十年來中西醫在香港之消長》一文,文章指出:“據老一輩的醫界一般意見,二十年來中西醫在香港是中消西長。二十年前每一條街道,都有很多中藥店,西藥房則寥寥無幾。但是二十年後則中藥店日漸減少,西藥房則日漸增多;中醫生的生意也是如此,中醫生的生意日漸減少,西醫生的生意則日漸增多,尤其是西醫廉價診所設立以後。”

香港中醫多用學徒式傳授新人,戰前潘陸仙、陳伯壇、陳慶保等人都曾設帳授徒,但設備簡陋,教材貧乏,無法與今天中國內地、臺灣的中醫學院相比。中醫團體公開設中醫藥講座,最先由香港中華國醫學會(香港中醫師公會前身)盧覺愚等人提倡。香港的中醫學院多在夜間上課,戰後成立的中醫學院有多間,包括王道、漢興、現代、復旦、香港及各中醫師公會附設的學院等等。現在碩果僅存的除中醫公會會立學院之外,僅得中國國醫學院、菁華中醫學院兩家,歷史也最悠久。九十年代初期,第一家全日制的私立香港中醫專業學院(佛教法住學院附屬機構)正式誕生,另一所由香港中醫學會附設的中醫學院同時成立,學院還設有專修課程。

戰後香港中文大學成立中藥研究中心。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多次舉辦過中醫藥課程,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近年亦設辦中醫藥證書課程,有些中醫藥團體經常舉辦中藥展覽,市政局圖書館長期與中醫團體合辦中醫講座,新近成立的香港科學館也有中草藥、針灸部份材料展出,對擴大中藥的影響有一定的作用。

五十年代初期,內地著名中醫學者大批湧到香港定居,南北人材薈萃,這是香港中醫人材最鼎盛時期。1953年間,香港中醫界首次與國際東方醫學者展開交往,當時西德針灸學會副會長許米特博士(HeribertSchmidt)東渡日本,投身漢醫大家大敬節門下,以一年時間學習中醫《傷寒論》。是年3月途經香港返國時,香港中醫藥團體聯同在灣仔英京酒家作出盛大歡迎,中醫藥界人士逾千人赴會,情況非常熱鬧。香港報章更以相當大的篇幅連篇累牘報導許米特博士此次訪港的新聞。《星島日報》有一篇特稿,題目是《是抬頭的時候了》道出了中醫界幾十年來蘊藏在心上久而欲吐的鬱悶。

1955年4月2日至3日,日本東洋醫學會在日本京都大學召開第六屆學術大會,香港有些中醫團體首次接獲此類國際學術大會請柬(注:大會用個人名義發出的請柬,香港中醫界共有張公讓、陳存仁、謝永光、羅世民四人接到此項邀請)。從五十年代開始,香港已逐漸成為國際重要商埠,國際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五十年代中期,香港針灸界邀請日本針灸名家中谷義雄博士一行十人來港講學,為港日兩地學術交流奠下基礎。1973年9月27日至29日,第三屆世界針灸學術大會在韓國漢城舉行,香港首次派出一行廿多人由謝永光教授率領的代表團參加,此後香港的中醫界不斷組團至國際展開交流活動,但以這一次為嚆矢。

七十年代由於世界掀起“針灸熱”,加上此地一位腦科西醫創造針刺戒毒成功,引起世人矚目,為中醫針灸界帶來一片空前未有的興旺。短期培訓針灸班的設立,有如雨後春筍,不少外國人專程來香港取經。

雖然針灸的療效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承認,根據最新報導,針灸已傳播一百三十個國家,但香港的中醫針灸專家還未獲得應有的地位。1985年7月16日至19日,世界衛生組織在香港召開“針灸穴名標準化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十一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中國針灸學會派出龐大的代表團由魯之俊會長率領來港主持會議。作為東道主的香港,有關當局推派出席的代表只是西醫,並非對針灸學獨有專長的中醫。

七十年代末期,內地開始推行開放政策,八十年代中國內地與香港中醫界的學術交流增多。1984年8月香港中醫界首次參加全國第二屆針灸針麻學術研討會。1985年謝永光應邀參加中國中醫研究院三十週年院慶,同時應該院圖書情報中心三屆學術年會之邀在會上作專題報告,這是香港中醫首次上北京作學術交流。1986年11月20日至22日,中國中醫研究院在北京召開中醫證的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少數外國學者被邀請參加,香港方面有謝永光、劉祚田兩人被邀請出席。1987年12月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在北京召開第一屆世界針灸學術大會期間,謝永光應中華醫學會、蘇州醫學院邀請作專題報告。1990年11月全國第一間針灸陳列館在長沙市湖南中醫學院成立,謝氏被聘為針灸陳列館顧問兼湖南中醫學院客座教授。

五十年來中西醫在香港的消長

香港維多利亞港

二、中醫藥概況

香港中醫,除部份來自國內移居外,主要經由本地培訓。

戰後最先開辦的中醫學校,是譚寶鈞主辦的“香港中國國醫學院”,該院創立於1947年秋,辦至今已有48年。另一家由範兆津主辦的“香港菁華中醫學院”,創立於1953年,校址原設軒尼詩道539號2樓,1961年夏遷到灣仔馬師道國民大廈4樓3號上課。1985年秋更在銅鑼灣英皇道2號鴻安大反3樓B座自置校舍,該院也有43年曆史。上述兩家中醫學院都是歷史最悠久,但均未獲港英政府的承認和資助,幾十年來一直走著崎嶇的道路,進展艱難,但卻為培育中醫新一代作出積極的貢獻。

五十年代初期在香港開辦的中醫學院,還有王道中醫學院(院長陳濟民)、現代中醫藥學院(院長陳居霖)、復旦中醫學院(院長謝禮卿)、漢興中醫學院(院長方德華)、中國新醫藥研究院(院長張公讓)、香港中醫學院(院長梁翰芝)、僑港中醫學院(院長徐漢屏)、嶺南國醫學院(院長馬麗江)、東方中醫學院(院長羅世民)、嶺南傷科研究院(院長梁永亨)、健民國醫學院(院長潘茂容)等等。

一般來說,大部分的中醫學校都以教授中醫學課程為主,小部分專門講授針灸學、生草藥學、推拿、跌打骨傷科等;此外還不少數學校開辦中醫進修班,供已有中醫學基礎訓練的人士進修(包括曾在中醫學校本科班畢業及現業中醫)。根據香港中文大學中藥研究中心畢培議博士八十年代的調查報告指出,近四十多年來先後在港開辦或掛名的中醫學校和研究院大約有50家,而專以針灸為主的學校則至少也有16家。

香港的中藥研究,主要在香港中文大學中藥研究中心進行。香港中文中大學中藥研究中心成立於1975年,初時定名為中藥研究組,到1979年提升為中心。在組織上隸屬於理工研究所,參加工作人員包括理學院、醫學院以及其他專門人材。中心設主任1人、副主任1人及研究員25人,由研究員組成協作委員會,推動科際合作研究計劃。1984年中藥研究實驗大樓正式啟用,內設有化學實驗室、生物化學實驗室、藥理學實驗室、組織培養室及實驗動物觀察室等,都是由專責人員管理。

中藥研究中心基本經費來自中文大學,但研究材料和設備方面經費,大部來自國際機構和社會人士的捐助。國際機構的捐助,有以該中心的研究工作為對象,亦有特別支持某一項計劃的。例如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即曾資助“女性避孕藥研究”、“男性避孕藥研究”。此外國際科學基金會、福特基金會及IBM公司等國際機構,亦有捐款支持該中心的特定研究項目。

除國際機構外,香港各界人士歷年來的捐助,數額亦很大。從1978年至1982年間收到的“研究基金”捐款,總數達530萬元。截至1983年止,還有直接捐募的研究捐款,亦達480萬元。這是初期捐款概況,其後續有增長。

避孕藥研究由1976年開始,香港中文大學中藥研究中心即進行避孕藥研究,作為國際協作項目之一,並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的支持。研究目的在於由中國傳統草藥中提煉不含類固醇的抗著床藥物,以及男性用的避孕藥。香港中文大學中藥研究中心在進行葫蘆科研究過程中,又發現4種新引產蛋白質。此類蛋白質經深入研究,更進一步發現有抑制多種癌細胞生長的效用,而且又證明能有效及選擇性地殺傷愛滋病毒感染的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目前天花粉蛋白已獲美國FDA批准,進行臨床試驗工作。

毒性中藥研究香港自開埠至今,中藥一直廣為市民採用,但港英政府百多年來對中醫藥一直推行歧視政策,未有任何監管,亦從未加以扶植,以致中草藥及中成藥的品質管理不堪理想。及至1989年以後,屢有誤服中藥中毒及死亡事件發生,港英政府才作全面檢討。行政局於1994年11月接納《中醫藥工作小組報告書》的建議,認為港府應及早建立制度,推廣及監管中醫藥業。因應此發展,中藥研究中心遂提出設立“中藥及健康食品成分化學質量控制實驗室”,尋求解決中藥質量管理方面長久以來存在的難題。此計劃不但可以協助中藥業發展,保障市民健康,也可幫助政府建立監管制度。中藥研究中心對毒性中藥進行深入研究,其包括品種鑑定、炮製技術的品質控制、毒性成分測定和毒理研究。並與南京藥科大學合作編寫《香港常用有毒中藥圖鑑》。最近又獲裘槎基金會贊助,開展研究成立“中國食品及中藥毒性和副作用電腦數據庫”。這些工作對保障市民服用中藥的安全,將有幫助。

除了基礎研究、專題研究之外,還有中醫文獻研究、醫療社會學方面的研究等等計劃正在進行中。應該特別記述的是1985~1992年所進行的《心血管藥物與鎮靜劑》研究計劃。這項計劃的經費由香港賽馬會捐助,內容包括鎮靜劑研究、心血管藥物研究兩大部分。研究計劃在1985年提出,1992年3月完成。

中藥研究中心的最新計劃是,連結國內中醫藥電腦資料庫,以及統一兩岸三地中醫藥電腦庫的主題詞及關鍵詞。該中心的正副主任畢培曦、簡永基於1995年4月出席北京一箇中藥會議時,已爭取得大陸及臺灣代表對統一中醫藥主題詞建議的支持。此項計劃意義重大,除裨益中、港、臺三地中醫藥發展外,更會影響日、韓、歐、美等地的中醫藥研究。

該中心又鼓勵整體合作,有目標地開發新藥、包括中成藥及健康食品,參與這方面研究的同人更多。另外中心在1995年年中開辦了“針灸”和“毒性中藥”等短期課程,專為校內及其他大專院校的學生而設。

五十年來中西醫在香港的消長

香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