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秀才遇到兵

當秀才遇到兵

看過了巴西與比利時火星撞地球般的世紀之戰,再看英格蘭對瑞典的比賽頓覺雞肋,就像從滿漢全席一下到了農家樂,從北上深廣到了濟南長清,從玉環飛燕到了通房丫頭。

英格蘭隊中據說沒有一個在本島之外踢球的,瑞典隊中據說沒有一個在本國踢球的,一部分到了德甲,大部分去了英超,說起來,兩國足球早已是一家,風格一樣,只見球在空中飛,難見球在腳下跑,這麼說有點貶低兩隊,但激烈有餘,精彩不足卻是中肯的。兩隊都以防守見長,進攻是短板,球到了禁區前沿便有些張皇,既缺乏梅西,內馬爾的突破,又缺乏阿扎爾那樣的穿針引線,更缺乏馬塞洛那樣精準遠射,倉促無措間,球便丟了,最後得分還得靠祖傳絕技—鐵頭功。

英格蘭隊枉擔了一個強隊的虛名,卻多少年沒有雄起過,這次來俄羅斯便格外低調,人一低調便招人憐,英格蘭一低調便招上帝憐,於是這次晉級之路便順風順水,史前無例的進了前四。但恐怕也就到此為止了,再想往前進一步難上加難,概因為,他們的對手是克羅地亞隊。

都說俄羅斯人是戰鬥民族,其實,和斯拉夫人比是小巫見大巫,這個地球上戰鬥力最強的是斯拉夫人,不管是內鬥還是外鬥,都是最強悍的對手,當年斯大林氣焰那樣囂張,遇到鐵托也沒辦法。

上帝似乎格外垂青斯拉夫人,他們不但有平均一米八五以上的身高,而且有靈巧的天賦,在運動方面得天獨厚。當年南斯拉夫籃球隊可以抗衡美國和整個前蘇聯,後來一分六,戰鬥力依然不減。塞爾維亞隊就是其中代表,多年來一直雄踞世界籃壇前列,足球也不遑多讓,只是這界世界盃在和瑞士隊的比賽中被黑出局,否則,他們不定能掀起多大風浪。

三十多年前,信息還很閉塞的時候,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靠報紙和雜誌,那時我大概上高中,因為酷愛運動,便訂了一份很權威的雜誌《新體育》。

其中有一期介紹到南斯拉夫,說有個記者去當地採訪,發現大街上隨便一個男的身高都在一米九以上,這一下子震撼了我,那時的生活條件差,周邊有個一米八以上的,我們都稱之為大個子,別說一米九了,那得多高啊。當時認為記者的說法有點虛,文人嘛,都喜歡誇大其詞,但現在看來,的確是事實。

英格蘭隊碰到克羅地亞隊,有點像秀才遇到兵的感覺,英格蘭人自詡為貴族,幹什麼都講究範,在足球場上也循規蹈矩。但斯拉夫人最煩那些清規戒律,巴爾幹半島上的槍林彈雨和悽風苦雨也不允許他們做紳士,他們拿起槍就是戰士,上了球場就是勇士,只有刺刀見紅,沒有寒暄客氣。

可以想象英格蘭隊和克羅地亞的比賽場面,就像兩個人打架,一個白衣青年,一個黑衣漢子,白衣青年拱手作揖,對黑衣漢子說,大哥,您先請,黑衣漢子並不答話,上來就是撩陰腿,霹靂掌,白衣青年退後一步,怒氣衝衝道,靠,上來就開撕啊。

克羅地亞人不怕硬碰硬,怕的是繞指柔,或許,巴西,阿根廷,西班牙這樣的拉丁技術流是他們的剋星,但遇到英國這樣又硬又端架子的,克羅地亞還真不怕。

英國這個國家孤懸於海外,四面受大西洋狂風巨浪的肆虐,冬天陰冷多雨,夏天悶熱潮溼,踢球還真不太適宜。像冬天,凍得和孫子似的,上了場便要玩命跑,而夏天,踢一會就大汗淋漓,哪還顧得上琢磨球技,這和南美大地一年四季燦爛的陽光以及地中海沿岸和煦的季風有天壤之別,因此他們的球風往往粗獷有餘,細膩不足。

但英格蘭隊也有一個技術不錯的小個子斯特林,斯特林作為混血或者移民,有著非洲球員靈活的身手和敏捷的速度,敢於拿球突破,在禁區裡翻雲覆雨,只是機會一旦來臨往往把握不住,上屆世界盃就錯失大把機會,四年過去,依然沒有進步。他和內馬爾的差距其實只有一個拳頭的距離,但這點距離可能一輩子也邁不過去,這就是普通人和球星的差距。

我最期盼的是決賽在克羅地亞隊和比利時隊之間進行,比利時紅魔正恰逢其時,克羅地亞戰車誰都不懼,不管他們誰奪冠,都將脫胎換骨,一步跨入豪門俱樂部。

謝謝轉發和收藏,歡迎點贊和評論留言。關注:小馬哥愛影視,專注文學影視,更多精彩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