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二戰期間建造了恐怖的伊400型潛艇,如果多建造一些,能否打敗美國的航母海軍?

軍史吐槽君


當然不可能打敗美國。下面講為什麼。


伊400型潛艇老實說我挺喜歡的,看了下技術指標,這個完全不是潛艇啊,明明是水下飛機母艦啊!

讓我想起《全金屬狂潮》中“強襲揚陸潛水艦”丹奴之子母艦了。。。其用途其實很象。


言歸正傳,我們來看看日本人在二戰中製造的這款潛艇到底有多厲害。

以下內容搬運自百度百科。如果你看過可以跳過:


伊400型潛艇,是日本在二戰時期製造的一款“黑科技”武器,是二戰時期最大的也是直到20世紀60年代核動力潛艇建成前最大的潛艇。伊400所攜帶的燃料足以繞地球航行一圈半,可裝載3架晴嵐強擊機並可使其迅速投入戰鬥。




原計劃打算造18艘的伊-400型潛艇,每艘搭載3架水上飛機。戰爭期間日本原材料和勞動力嚴重匱乏,最終勉強完成三艘,另外兩艘尚未建成日本便已投降。


伊-400潛艇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製造主要不是為了對付美國海軍的,這從它的作戰目標選擇也可以看出來,它最早的目標是”用10架艇載機對美國西海岸及太平洋上一些人口稠密的島嶼投擲細菌武器。“


然後是”轟炸舊金山、巴拿馬、華盛頓或紐約等城市。其中出動艇載機炸燬巴拿馬運河的計劃最終被採用,這將使美國海軍數月內無法通過該運河輸送兵力“。


也就是說,伊400潛艇,是用來攻擊美國本土的”戰略武器“。其實用途和二戰德國夭折的 用於攻擊美國本土的遠程轟炸機Me-264計劃,是一樣的。



對二戰中的日本和德國來說,最頭疼的一點就是美國有著太平洋和大西洋保護,使得日本和德國的優勢陸軍無法輕易抵達,只要無法攻擊美國本土,等到美國的工廠轉為戰時狀態以後,無論日本和德國如何善戰,都無法改變失敗的命運。


到1945年,美國的軍工產業已經可以做到每天下水一艘新船,每5分鐘製造一架戰鬥機的程度,這遠遠超過了日本德國每天摧毀的美國船和戰機的數量。


所以日本人也想到,只有直接攻擊美國本土,才能逼迫美國談和,而要跨越遙遠的太平洋,水面艦艇恐怕越不過太平洋中線就完蛋了,於是只有派潛水母艦偷偷潛到美國海岸,再用水上飛機來攻擊。


但實際上哪怕日本如願把伊拉400潛艇 按原定計劃造出來,18艘全滿,實際也改變不了結局。

我們看看,伊拉400上搭載的“晴嵐”強擊機是專門為搭載於潛艇上而開發的機種,可攜帶800公斤炸彈 或 17.71英寸(450mm)直徑的空投魚雷。


3架一起出動的話,就是攜帶2400公斤炸彈。等於說每架伊拉400潛艇一次最多給美國人造成這麼大傷害。


那反過來,看看美國轟炸日本本土,用的是什麼武器?


1945年3月9日夜間,美軍 334架B一29從關島直撲東京,實行輪番地毯式轟炸,投下2000餘噸燃燒彈,市中心41平方公里被夷為平地,26.7萬幢建築物付之一炬,共炸死燒死83793人(實際死亡可能超過9萬人),超過1923年9月1日東京大地震的死亡數(7.3萬人);另有10萬人被燒成重傷,100萬人無家可歸。


這就是著名的東京大空襲。

每架B-29能攜帶9000公斤的炸彈!相當於日本的晴嵐”強擊機的破壞力的11倍以上!而美軍能在一次空襲中出動這樣的B29轟炸機------334架!


日本費盡心機,造成來的水下攻擊母艦伊拉400潛艇,哪怕18艘全部造滿,能給美國本土造成的傷害,也只有美軍轟炸的1/100不到!


這還怎麼打仗?


紅楓歷史觀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慘烈的一場戰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各主要參戰國將本國的先進科學技術、強大工業實力轉化為一件件殺戮兵器,縱橫於海、陸、空各個戰場。而日本因為工業不夠發達,因此在飛機、坦克等技術兵器上是比較落後的,但是破船還有三顆釘更何況一個國家呢?日本的伊400級潛艇是最成功的的一件武器,它的作戰思想和設計思路在今天看來都是很先進的。

伊400級潛艇並不是常規的作戰潛艇,除了發射魚雷之外,它還是水下飛機航母,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伊400級潛艇的建造遠超過大和級戰列艦的意義。伊-400級潛艇全長122米,水上排水量3550噸,水下排水量6560噸,是二戰期間體型最大的潛艇,就是放在今天也是僅次於核潛艇的龐然大物;最高航速水上20節,水下7節,航程33,000海里/16節;該型潛艇可以持續航行作戰四個月以上,作戰半徑幾乎覆蓋全球。伊400級潛艇的主要作戰武器是8具魚雷發射管和3架M6A1晴嵐強擊機;同時還配備有當時日本最先進的柴油機通氣管工作裝置、早期預警雷達和雷達信號探測器,堪稱二戰時日本的科技結晶。

很多人都知道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空襲了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所在地夏威夷珍珠港;但實際上日本在1942年11月,曾經利用潛艇潛伏到美國西海岸放飛飛機,向美國俄勒岡州投擲了兩枚燃燒彈,正是因為這次成功的襲擊才有了伊400級潛艇的研發製造。

1942年6月中途島戰役日本聯合艦隊損失慘重,讓狂妄自大的日本海軍清醒地意識到想憑藉常規作戰消滅美國海軍,逼迫美國走上談判桌已經不可能了,因此想要直接襲擊美國西海岸造成美國民眾恐慌,這可以說是伊400級潛艇剛研發的作戰任務。本來日本海軍計劃建造18艘的伊-400型潛艇,這樣數十架飛機的轟炸是絕對會震動美國的。

而且日本聯合艦隊代理司令小澤治三郎曾經制定過一個“PX行動”,計劃出動伊-400型潛艇向美國本土及太平洋上的盟軍基地投擲細菌武器,但是這個計劃過於喪心病狂,最重要的是日本高層害怕徹底激怒美國,因此被否決。之後日本海軍又分別制定了常規轟炸舊金山、華盛頓、紐約、巴拿馬等城市的計劃,最終真正投入進行的只有炸燬巴拿馬運河的計劃。

日本人計劃的是挺好,但是趕不上變化快,被日本寄予厚望的伊400級潛艇實際上根本沒起到任何作用。首先是伊400級潛艇出現的時間太晚了,1943年以後日本在各戰場都陷入頹勢,能夠投入生產伊400級潛艇的物力、人力非常有限,勉強生產出3艘,數量不足因此作戰計劃一改再改;其次從日本到巴拿馬運河跑一個來回,每艘伊400級潛艇需要油料達1600噸,而日本本土根本沒有這麼多油料,為了籌集油料又花費了大把時間,等到各方面條件都齊備,時間已經到1945年6月上旬了,而當時美軍逼近日本本土,轟炸巴拿馬運河已經沒有意義。

日本海軍取消巴拿馬作戰後,於1945年7月4日派出3艘伊400級潛艇去騷擾在烏利提環礁的美國艦隊,妄圖阻止美國登陸日本的“奧林匹克”行動。3艘伊400級潛艇出航極不順利,先後遇到強烈的風暴、火災等等問題,等到1945年8月抵達攻擊位置的時候,卻聽到了裕仁天皇宣佈投降的消息。自此伊-400號、伊-401號、伊-402號三艘潛艇成為美國的戰利品,被美國海軍拖回本土進行研究。


當狗容易做人難


從歷史角度分析:存在即合理

伊400型潛艇的出現是符合當時戰爭局勢發展的,不可否認的是,戰爭能最快的催生軍事裝備的演化。

伊400型潛艇是二戰中出現的異型裝備,太平洋戰爭中,日本在工業和兵器技術上遠遠落後於美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只能說明真的是完了一步,可能不止一步,日軍一共完成建造了三艘,設計建造了四艘。

伊400,1943年 1月18日 呉工廠開工,1944年 1月18日 下水 12月30日 竣工。從這個角度看,當時日本的已經處於戰爭的被動階段,即使已經研製出克敵制勝的武器,也不是扭轉戰爭局勢的救命稻草。

如果進行多建造,時間上已經是不允許,要知道,第一艘的建造時間已經離戰爭結束還有一年,想要大規模建造已經沒有了容身之處。

在當時中途島海戰後,日本損失4艘主力航母,300多架戰機。日均加大了對航母的建造速度,其中信濃號是世界上最大的航母,在還沒有完全竣工的情況下,倉促服役。可是無力迴天,在駛出港口不到17小時,信濃號就被美軍的潛艇發現,並擊沉。

歷史的車輪會不斷的前進,也會留下烙印。


軍務玩家


這當然是不可能了。

簡單來說好了,日本的伊400,或者叫日本海軍發明的載機潛艇好了。其目的是為了什麼呢,說來是一個比較可笑的作用。

日本人希望通過潛艇,將晴嵐飛機在潛艇中放出,然後通過晴嵐轟炸美國本土,製造恐怖環境來瓦解美軍的士氣。

雖然說載機航母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現在科幻電影或者潛艇的作用也算是能和日本潛艇拉上關係。但就當時來說,這可謂是天方夜譚加一廂情願的妄想。

首先說當時的國家沿海岸,只要不是那種海軍力量很差的國家,沿海岸的警備力量都可以說很強了,連德軍也是在沿海岸警備上讓盟軍吃盡了苦頭的軍隊。就算真的在戰前,或者說開戰時候,放出伊400去襲擊珍珠港或者其他沿海岸。一次得手,兩次有成績都可能。難道能一直這樣下去嗎?美國人又不是傻子笨蛋,不會派軍艦日夜巡邏沿海岸嗎?那樣伊400這類潛艇還有多大作用?

當然還會有人用德軍破交戰這樣的說法來操控伊400,但就在當時來說,德軍的破交戰,恰恰是日本海軍的軟肋。說的更清楚,日本人吃錯了藥。用潛艇大多是監視地方軍艦,很少用於對地方補給部隊進行破壞作用。

這還只是指揮失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潛艇學校的學生被認為日本海軍中是最沒出息學生之一。甚至出現了拉軍官下潛艇,軍官依然要求回軍艦的情況。就說那個指揮伊400類型潛艇的那個木梨鷹一(不知道是不是英一),這傢伙要是論起學年排名,可是倒數第一的學生。他之所以被選為去德國交流的潛艇艇長,估計是日本海軍看上了他的運氣(這小子擊沉了美國航母),從側面也正說明日本海軍潛艇沒幾個像樣的人才 ,就算真造出來,下一個問題就是,誰來開潛艇了。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二戰期間日本的潛艇部隊成績幾乎是乏善可陳,最出名的戰績也就是擊沉了中途島海戰中受了重傷返回的約克城號!擊沉運輸船和戰艦的數量和噸位遠遠不是盟友德國和戰績被掩蓋了光芒的對手美國潛艇部隊的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