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一座建於石頭上偌大古堡,三面環水一面臨山,至今不通公路

到貴州旅行,總會首先考慮民族特色的地方

畢競貴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因此,貴州的四大古鎮:青巖、鎮遠、隆裡、丙安

彷彿沒什麼知名度,藏在深閨

它們保留了自己的原始特色,很多建築雖然年久失修

風韻猶存

如同一座建於石頭上偌大古堡,三面環水一面臨山,至今不通公路

如同一座建於石頭上偌大古堡,三面環水一面臨山,至今不通公路

如同一座建於石頭上偌大古堡,三面環水一面臨山,至今不通公路

貴州四大古鎮

這麼多年的行走下來,順帶順路我也走完青巖、鎮遠、隆裡,而丙安

終於,在赤水行中列入了計劃

我是不是來遲了?

如同一座建於石頭上偌大古堡,三面環水一面臨山,至今不通公路

丙安古鎮距赤水市區20多公里,因為是紅軍四渡赤水的首渡地而出名

實際上,丙安在明朝萬曆二十九年設立行政區劃

清乾隆年間丙安更是成為赤水河航運最繁榮的水陸碼頭,乃中國西南滇、川、黔三省地區往來鹽船和商家必經的夜泊之地。

丙安的名字,有這樣的傳說:丙安原名炳灘。因幾度毀於大火,當地人將炳字的火去掉,改稱為“丙”,此後火災果然沒了。但船行至此仍然老是翻船,於是,又改“灘”為“安”,便成為了今天的“丙安”。

如同一座建於石頭上偌大古堡,三面環水一面臨山,至今不通公路

如同一座建於石頭上偌大古堡,三面環水一面臨山,至今不通公路

此刻,丙安古鎮近在咫尺,我怦然心動

眺望丙安古鎮,古鎮如同一座建於石頭上的偌大古堡:一座巍峨的城堡雄踞在高高的危巖壘石之上,俯瞰著奔騰的赤水河

整個古鎮是一個三面環水,一面臨山,至今不通公路的古鎮

由於他不能公路造成的相對封閉,所以也讓古鎮上的建築得以完好的保存了下來。

如同一座建於石頭上偌大古堡,三面環水一面臨山,至今不通公路

如同一座建於石頭上偌大古堡,三面環水一面臨山,至今不通公路

通過一條顫顫悠悠的鐵索橋,是唯一進入古鎮的通道

因為很少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鎮內至今也沒有一棟現代化的建築

砌石為門,壘石為牆,由於地勢使然,丙安坡陡溝深,幾乎沒有適宜建築的寬闊平壩,臨江面,沿崖壁掏出一條凹槽,錯錯落落地建有一些木頭支撐的吊腳樓

那些房子全是用木樑架在懸崖上,許多由數百根圓木支撐的吊腳樓,十分壯觀

如同一座建於石頭上偌大古堡,三面環水一面臨山,至今不通公路

如同一座建於石頭上偌大古堡,三面環水一面臨山,至今不通公路

近看,我總擔心老街上的傾斜的、扭扭歪歪房屋會不會塌?當地很少刮北方的大風,房屋的牆壁都是先用竹子編成網,再糊上泥,支撐主要靠幾根木頭的大梁,因為當地平地很少,竹子編得網也比較柔軟,因此才會使得建造的房屋都是歪歪扭扭的感覺,實際相當安全。

如同一座建於石頭上偌大古堡,三面環水一面臨山,至今不通公路

如同一座建於石頭上偌大古堡,三面環水一面臨山,至今不通公路

城門是用石徹成的,現在東城門保存得比較好

沿崖壁修築的石階延伸到河灘邊

古鎮只有一條窄窄的石板街,長約幾百米,從古至今一直是周圍幾個村寨商品交易的重要場所

同時,古鎮裡有很多這種僅供一人通行的小道,想起小時候在農村玩捉迷藏的小巷子

石板街的中部,有棟全木結構的二層小樓是渡赤水指揮部所在地,現為紀念館

如同一座建於石頭上偌大古堡,三面環水一面臨山,至今不通公路

如同一座建於石頭上偌大古堡,三面環水一面臨山,至今不通公路

如同一座建於石頭上偌大古堡,三面環水一面臨山,至今不通公路

如同一座建於石頭上偌大古堡,三面環水一面臨山,至今不通公路

整個丙安古鎮雖然有修整的痕跡,但結構被保存下來,保持了明清以來赤水河谷的古城堡原貌

牌坊、石碑、廟宇、祠堂、會館依然存在

古鎮的小街上,大多關了門,兩三戶人家做著可有可無的小買賣,時光陰彷彿一下子回到了許多年前,一下子遲緩了好多

歲月就這樣,不緊不慢,悠然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