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是一柄鋒利的雙刃劍,我不贊成把這個概念引入教育中!

孩子是人,不是狼,性格懦弱的孩子要培養他的“狼性”,我不贊同。

“狼性”從企業文化到人格培養,是很受推崇的一個詞。

狼性是一種帶有野性的拼搏精神,和粗暴、攻擊、兇狠、殘酷等負面特性有關係,和團隊、拼搏、攻克、勇敢等正面特性也關聯頗深。

狼性是一柄鋒利的雙刃劍,我不贊成把這個概念引入教育中!

要想成為強者,是多種性格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狼性也好,羊性也罷,家長們的出發點是希望孩子在群體中不受欺,很多人認為培養孩子的狼性就是教他學會兇,能夠去懲罰施暴者。

要想孩子懂得,而且有能力捍衛自己的權利,並不是“狼性”能解決的,而是很多種性格的綜合!

自信爽朗、堅強樂觀、果斷獨立、堅毅執著這些才是讓孩子成為強者,決定孩子相處觀的重要因素。

狼性是一柄鋒利的雙刃劍,我不贊成把這個概念引入教育中!

父教能夠消除很多消極品質,家庭教育要注意培養。

沉默寡言、自卑害怕、軟弱不爭,這些性格確實跟生活環境和教育方式有關係。

在一個家庭中,有些性格形成母親很難獨自承擔,需要父親的力量參與其中。

首先,自信的孩子無所畏懼。

挺胸抬頭必定自信滿滿,這樣的孩子面對困難才會勇往直前,自己想辦法解決,而不是無底線退縮。一定告訴孩子“你很棒”“我們相信你你能行”,如果連父母對他都不抱以信心,孩子的信心從何而來。

自信來自於積極的心理暗示,來自於家長不斷堅持、扶上馬送一程的細節處理。

家長要幫孩子找到自信,這是自立的前提。

其次,堅強和勇敢都可以培養。

培養孩子,不要太嬌慣,因為成長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放開他的手腳,尤其當他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你的過度保護成為他頭頂綠蔭的同時,也遮住了一片豔陽。

教育一定不要唯學習,一定要注重體能上的磨練。一則錘鍊意志,二則鍛鍊身體。

還有,一個孩子抗爭的意識不要磨滅在家長的暴脾氣中。

很多家庭存在吼叫、打罵孩子的情況,家長太過強勢,這不是批評,和教育是背道而馳的,而且長此以往,孩子內心便不會懂得為自己去抗爭,不懂得說不,不懂得拒絕,唯唯諾諾,在外面當然會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按錯的觀念去做事,當然事情會變糟。有時家長教養態度的改變是孩子全新的開始。

狼性是一柄鋒利的雙刃劍,我不贊成把這個概念引入教育中!

參考狼性法則指導人生可以理解,但是培養一個有“狼性”的孩子並不是教育的初衷,是有一定危險因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