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人物」成都腦癱女孩破全國紀錄!全國殘疾人游泳大賽獲2金2銀 背後故事感人肺腑

「典型人物」成都脑瘫女孩破全国纪录!全国残疾人游泳大赛获2金2银 背后故事感人肺腑

6月28日,2018年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游到終點線,看臺上掌聲一片,鄧越沒有看清計分器上的數字,教練走過來低聲在她耳邊說:“你破紀錄了……”

「典型人物」成都脑瘫女孩破全国纪录!全国残疾人游泳大赛获2金2银 背后故事感人肺腑

這次比賽,17歲的成都女孩鄧越斬獲2金2銀。在S4級100米自由泳比賽中,她以1分34.04秒的成績,打破全國紀錄。兩年前,她還曾在里約殘奧會摘下1銀1銅。從1歲被診斷為腦癱到國家級運動員,鄧越用自己的堅持實現夢想,她在競技和個人生活上不斷取得突破,獎牌的背後是難以想象的努力和付出。

「典型人物」成都脑瘫女孩破全国纪录!全国残疾人游泳大赛获2金2银 背后故事感人肺腑

打破全國紀錄

目標是兩年內獲世界冠軍

天津奧林匹克中心遊泳跳水館,高處的計分器上數字定格在“1分34.04秒”,這是全國殘疾人在S4級100米自由泳項目的最新紀錄。此前的紀錄為1分45秒,鄧越將此整整提升了10餘秒,“訓練中最快一次游到1分38秒,這麼快還是第一次。”鄧越說,她從未想過自己能在正式比賽中打破記錄,以至於上臺領獎牌的時候還沒回過神來。直到回酒店,省隊的隊友們將比分牌的照片發到微信群中,大家刷著“666”,她才真正開心起來。

「典型人物」成都脑瘫女孩破全国纪录!全国残疾人游泳大赛获2金2银 背后故事感人肺腑

本屆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中,鄧越還以44.74秒的成績拿下50米自由泳金牌,她已經4次成為全國冠軍了。在她的榮譽記錄中,省級運動會拿過7金3銀,2015年全國殘運會拿過2金3銀並打破世界紀錄,兩年前的里約奧運會,她還代表中國獲得過1銀1銅的佳績。目前,SM2級150米個人混合泳的世界紀錄依然由她保持,三年前的那天,媒體們用“東道主四川可謂勢頭強勁”來描述她和她的隊友們。

「典型人物」成都脑瘫女孩破全国纪录!全国残疾人游泳大赛获2金2银 背后故事感人肺腑

鄧越的媽媽虞海霞告訴記者,如果女兒要在游泳競技上走得更遠,唯一的路徑是考入北京體育大學殘奧冠軍班。現在鄧越在讀高一,她必須於兩年內成為世界冠軍,以達到殘奧冠軍班的硬指標。鄧越說,在2020年東京殘奧會拿一枚金牌,是她現在的目標和夢想。

1歲確診腦癱

4歲為康復學習游泳

鄧越出生在重慶,1歲時被確診為腦癱。拿到醫院給出的確診報告,虞海霞和丈夫難以接受這個事實。百科網站解釋,小兒腦性癱瘓俗稱腦癱,病變部位在腦,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癲癇、行為異常、精神障礙及視、聽覺、語言障礙等症狀。“看著女兒,經常以淚洗面。”虞海霞和丈夫都在大學任教,讀書期間他們雙雙是學霸,當時他們無法接受自己的女兒有肢體缺陷。

既然生下了女兒,就要對她的未來負責。醫院裡,1歲的鄧越和其他患兒待在一起,父母們互相鼓勵,虞海霞漸漸重拾信心,暗下決心要將女兒培養成人。接下來的5年中,她和丈夫帶著女兒在重慶求醫,然後又到過北京、成都、石家莊、鄭州等城市,“中醫、西醫、民間偏方、新研製的藥物,全嘗試了個遍。”為了照顧女兒,虞海霞也從講臺轉到了後勤崗位。

重慶長江大橋之下,珊瑚公園的小島立在長江之中,鄧越小時候,虞海霞每天都帶她來這裡騎馬,那時西方傳來了“馬術療法”,虞海霞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帶女兒騎了七八個月,“感受馬的步伐,可以讓孩子受益”。

2歲半的時候,虞海霞就帶著女兒去游泳。鄧越在陸地上行動不便,但一進入水中,就像魚兒一樣,開心得不得了,那是鄧越在幼年中為媽媽留下為數不多的美好記憶。鄧越4歲時,抱著康復的目的,虞海霞帶女兒找了個游泳教練,與許多發育正常的孩子一起練習游泳。一開始,鄧越只能泡在水中,嘗試單腿站立練習力量。陸地上,她靠腿部綁沙袋練習,從1斤增加到3斤,在水中泡了一個月的她終於學會了游泳。

上小學後,鄧越每天放學後都會在游泳池游上1000米做康復,再回家。“我在陸地上朝前走要依靠輪椅,但在水中我找到了自由前行的快樂。”鄧越曾在作文裡這樣寫道。

泳池中找到自信

媽媽:她終究要獨立

2011年,鄧越的爸爸——鄧澤軍教授作為引進人才來到成都大學,一家人隨即從重慶遷來成都。從此以後,成都大學後門口的游泳池成為鄧越的樂園。雖然現在鄧越很少來這裡游泳了,但游泳池的幾名員工依然記得她:“那個妹妹走路有些不便,但一下水比好多學生都遊得快。”

「典型人物」成都脑瘫女孩破全国纪录!全国残疾人游泳大赛获2金2银 背后故事感人肺腑

2013年11月份,鄧越被教練選中,成為四川省殘聯游泳隊的運動員。離開成都,在什邡市的訓練基地內,鄧越從此開啟了每天7點起床、上下午訓練、晚上看書學文化課的生活。專業、艱苦的訓練加上學業,沉重的負擔難以想象。但更讓父母擔心的不是專業和學業,而是病痛讓鄧越自小形成了自卑、內向的性格,一個12歲行動不便的小女孩離開父母,進入全新的集體,她如何獨立面對這個世界?虞海霞放不下心。

果不其然,一到訓練基地問題就顯現了。“她每天都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以及其他親戚打電話,特別想家。”但只有週末,虞海霞才會接她回成都。2014年6月,學習專業游泳一年後,鄧越代表成都參加四川省第八屆殘疾人運動會,斬獲7金3銀,這份不俗的成績讓鄧越開始拾起信心。“這次比賽後,她只會和我每天打電話了。”虞海霞說。

2015年,鄧越應招加入國家隊。在北京和杭州,鄧越開始了為期1年的封閉訓練,以備戰2016年裡約殘奧會。訓練基地中,鄧越在電話中告訴媽媽,因為同宿舍的另外兩個女孩是同鄉,她很難進入她們的社交圈子,孤獨與不安重新來到她的身上。掛斷電話,虞海霞啟程前往杭州,利用寒假時間陪了女兒一個月。半年後,女兒在巴西摘下一塊銀牌。

“無心插柳柳成蔭。”女兒的成績讓虞海霞感到驕傲,原本她以為,女兒會在病痛的陰雲中度過暗淡的一生。現在虞海霞發給記者的郵件中,女兒的名字後面寫著“飛魚之翼”。小時候,虞海霞曾以楊紅櫻和張海迪的故事來感染女兒,雖然現在沒有走上作家或醫生的道路,但女兒在游泳競技中找到了自己。

「典型人物」成都脑瘫女孩破全国纪录!全国残疾人游泳大赛获2金2银 背后故事感人肺腑

7月7日中午,虞海霞從什邡將女兒接回成都。下午,她和丈夫一起送女兒到補習學校然後離開。“放學後,她就要自己回家。”隨著年齡增長,虞海霞希望女兒能更加獨立,“把孩子養大,最終目的是讓她自立,靠自己去面對紛繁的世界。”

「典型人物」成都脑瘫女孩破全国纪录!全国残疾人游泳大赛获2金2银 背后故事感人肺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