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在身边 山西徐沟背棍

“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背棍爱煞人。”一句广为流传的民谚,生动地传递出徐沟背棍的魅力,而徐沟背棍被誉为“空中芭蕾”。

徐沟背棍,属于太原地区传统的年俗。而上棍表演是女孩子最大的夙愿,化上戏妆,穿起凤冠霞帔,在高空中抖动水袖,看上去是件很美的事情,但只有走近她们,才知道个中心酸。由于年龄(女孩儿多不超过10岁)和天气原因,往往一场表演下来,她们或被晃的呕吐不止,或被冻得缩成一团,根本没有人们看到的那样风光。

非遗在身边 山西徐沟背棍

太原市动物园背棍表演

徐沟背棍是一种无言的戏剧,因为内容都是取材于民间传说,传统的戏剧,但它又不是简单的把故事戏剧的某个场景固定下来,而是把戏剧的内容,人物情节,道具,经过提炼以后,浓缩成一个场景。然后由壮年将铁棍托高,就像是表演空中舞蹈,这就需要托棍的人使用巧力,将棍子要颠起来,但不是依靠人的身体颠,要求上身绝对不动,手往腰这里一推,单让棍子往肩膀上一压,使棍子弹起来以后既有弹性,又很平稳。这也像是流动的杂技,许多高难度的动作是你无法想象出来的。

非遗在身边 山西徐沟背棍

2011年非遗文化宣传展示

绑棍既要绑出奇巧的结构,又要绑出表演者舒展端庄的体态,过去的老艺人绑棍都要搭席棚。据说怕观众过早发现棍式结构的秘密,失去观赏的神秘感。

“徐沟背棍”经过辈辈相传,不断创新,吸收了西方芭蕾的“托举”,民间高跷的“凌空”,形成了现在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飘逸的舞蹈动作,伴随着独具特色表演步伐,在展现艺术魅力的同时又让人为其中蕴含的民俗特色所折服。

非遗在身边 山西徐沟背棍

太原市卧虎山动物园

杂技的惊险,舞蹈的飘逸,戏剧的浓缩,吸引了无数的观众。近几年来徐沟人以朴实的臂膀把背铁棍扛到了北京、深圳等地表演,并多次被搬上银幕名扬海内外。民间艺术背铁棍已成为旅游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今徐沟的儿童比过去幸福多了,从小接受艺术教育,幼儿园已成为背棍小明星的摇篮。

“徐沟背棍”,作为山西一项传统的表演项目,相信会同平遥古城一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的汾水文化,与锦绣太原城一样,欢迎人们的到来!

非遗在身边 山西徐沟背棍

太原市动物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