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前集體裝病?揭祕二戰時日本第1窩囊廢師團

標題:打仗前集體裝病?揭秘二戰時日本第1窩囊廢師團

相信各位觀眾小夥伴們看到我們這個標題不禁心裡會想,這肯定是騙人的,在二戰的時候日本作戰的士兵幾乎每個人都是變態,在戰場上跟亡命之徒一樣,肯定不可能會出現打仗的時候集體裝病的,因為戰場上性命攸關,怎麼可能跟兒戲一樣的?但是小編今天要跟大家講的確實有這樣一個軍團,特別的廢物。

打仗前集體裝病?揭秘二戰時日本第1窩囊廢師團

當時的日本軍隊中有兩個極端,一個是戰鬥力超強的軍隊,另一個是以戰鬥力超弱聞名的軍隊,他曾經號稱“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它就是二戰時期日本的大阪第四師團,曾經有日本的歷史學家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叫做《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在文章中把這個師團調侃的體無完膚!

知道今天21世紀,日本仍然保留著這個師團的編號以及編制,這個師團1888年的時候就成立了,但是當時因為士兵資源十分的匱乏,組成這隻師團的主要人員基本上都是來自大阪的商販菜販之類的,但是確是後來侵華戰爭中資歷最老的一批部隊,這隻部隊下面有四個聯隊,沒支聯隊裝備都十分的優秀,堪稱是日軍精銳中的“精銳”。

打仗前集體裝病?揭秘二戰時日本第1窩囊廢師團

而在19世紀末期,這隻軍隊上戰場沒多久,“窩囊廢”的美名就傳遍了當時日軍的整個部隊,尤其是當時的核心部隊第八聯隊,當時日本跟沙俄打日俄戰爭,這隻部隊屢戰屢敗,甚至在日本部隊內部有“不怕輸”的部隊的美譽,從沒打過勝仗,逢打必敗。

在沙俄戰爭結束之後這隻部隊退居二線,直到後來侵華戰爭爆發,這隻部隊因為其在日俄戰爭中顯赫的戰績導致在侵華戰爭中不再受到重用,失去了上前線的機會,但是這也不代表這隻部隊沒有將功補過的機會,為了給自己挽回一點顏面,這隻師團曾經做過以下蠢事。

曾經1933年的時候這個師團的其中一個士兵在日本大阪市內闖了個紅燈,跟當地的日本警察發生了衝突,有趣的是指揮官覺得氣不過,這是有辱日本天皇陛下的尊嚴,於是帶人把大阪的警察局給砸掉了,指揮官想以此來彰顯自己的英勇,沒想到後來被當地大阪的居民詬病了半個多世紀。

打仗前集體裝病?揭秘二戰時日本第1窩囊廢師團

後來1937年盧溝橋事件爆發,國內正式進入了抗日戰爭,因為日軍島國人口資源相對匱乏,部隊人口相對比較稀少,於是被丟棄了5年的第四師團又被啟用,指揮官還是當時那個人,之後第四師團開始了長達兩年的訓練,目的就是為了不要屢戰屢敗了。

而訓練了兩年的時間之後,這隻師團有了第一次露面的機會,指揮官想著這次可以大展身手了,在1939年的時候蘇日兩軍在邊境發生了衝突,當時駐紮在偽滿洲國的第四師團被下令緊急增援前線,被下令了的師團有兩個,其中第二師團在接到命令之後快馬加鞭連夜趕路,趕了四天的路之後成功支援到了前線,但是沒一會兒就被打下來了。

打仗前集體裝病?揭秘二戰時日本第1窩囊廢師團

而第四師團呢?第四師團去哪兒了?第四師團接到命令之後並沒有動身,在聯絡員接到支援的命令之後,指揮官把這個命令告訴給了當時駐紮的官兵了,突然之間營中“疾病爆發”,第四師團在得到支援的消息之後,作戰官兵以及底下士兵突然就生病了,全軍放眼望去有近四分之三的人生病,這些人全部要求留守駐紮在偽滿洲國。

憤怒的第四師團隊長親自坐診醫務室,最終勉勉強強組織好了部隊開始向前線進發,而第四師團裝病不成就開始消極行軍了,第二師團這段路走了四天的時間,第四師團花了兩倍多的時間,走了有8天,而且來的時候是一整個師團,到的時候缺斤少兩,很多人在行軍的途中都掉隊了,令人捧腹大笑的是在抵達前線的當天,蘇日宣佈停火,而得到消息的第四軍團軍心振奮,就連那些“生病”的官員都一個勁的趕往前線,還有很多官員在抱怨沒有打上仗。

後來第四師團在回來的時候是最完整的一支部隊,第二師團最先趕到,被蘇聯打的是丟盔卸甲,而第四師團精神抖擻裝備完好,日軍做新聞宣傳,報紙上本來寫“無敵的皇軍第四師團”,後來日軍宣傳部的部長氣憤不過,把新聞報道里面的“無敵”改成了“無傷”,實在是好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