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樓市新聞頭條

房貸利率:房貸利率的上漲仍在繼續,至2018年5月,首套房的房貸利率已經實現連續上漲17個月。當前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6%,相當於基準利率1.143倍,環比4月上升0.72%,同比去年5月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4.73%,上升18.39%,增長近兩成。同時,很多城市的首套房利率上浮15-20%已經常態化。

解讀:房貸利率的上漲原因眾多,除了是銀行成本上漲的因素之外,通過上調房貸利率給樓市降溫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未來,房貸利率繼續上漲也會是大概率事件。對於購房者,需要房貸利率破6%,達7%的心理預期。

6月8日樓市新聞頭條

6月8日樓市新聞頭條

租賃市場:伴隨著行業熱度的上升,有關“租金上漲”、“天價租金”項目這樣的案例也開始關注。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的《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也重申堅持房地產調控目標不動搖,並且明確提出要穩房價、控租金……

解讀:租賃市場是一個相對透明的細分市場,價格的變化也相對理性。自2016年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城市的租金收益率從2%緩步下降至1.5%。而按照市場的邏輯,在高房價的背景下,租金會持續上漲,因此要控租金,首先得把房價壓制回幾年前的水平,租金的回報率才能得以提高。

深圳房改:深圳啟動第二次住房制度改革。6月5日,深圳出臺《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深圳計劃將住房分為市場商品住房、政策性支持住房以及公共租賃住房三大類,佔住房供應比例依次為40%、40%、20%。這一新政透露出了一些新的信號。

解讀:深圳房改是解決房價上漲過快、住房供需不平衡、結構不合理、保障不充分等問題的新思路。在住房制度頂層設計上做方案,對過去過度強調市場化進行糾偏,以城市、產業、人口、住房協調發展為基礎提出建設人才住房,以租賃住房為主體。未來會取得什麼樣的成果,我們還需要靜待觀察。

上海:樓市供求關係將處於中長期短缺狀態。

解讀:供應量與房價的關係很緊密,也是房價趨勢的重要決定因素。當前,很多城市已經存在庫存量過低的問題,這也是房價近期再次暴漲的重要原因。加上土地成本的上漲,調控樓市的壓力驟升。

長沙:近日,長沙市一樓盤在對外公示的剛需搖號排序名單中,一名出生於2006年的12歲購房申請人和一名出生於1933年的85歲購房申請人引起廣大市民質疑。他們具不具備購房資格,是不是屬於首套剛需購房者?經過初步調查後,長沙市住建委公佈調查結果稱,兩個家庭成員房屋狀況符合剛需優先購房條件,購房資格認定合法有效,並否認開發商存在“黑幕搖號”“內部認購”等行為。

解讀:“西安房變”,使得購房者對一些環節不信任很正常。樓市過熱的情況之下,房子過於搶手,購房人的心態焦躁的問題也會顯現出來。因此,銷售環節就需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南京:南京市公證處公佈的信息,南京市備受矚目的河西四盤(仁恆綠洲新島、海玥名都、保利天悅、升龍天匯)在搖號之前,搖號名單就上演了一波三折的“好戲”。名單從最開始傳聞登記有近1.25萬組,但是報名登記了6700組的升龍天匯由於重複報名、虛假信息,當天剔除了3000組,只有3771組報名名單上傳到了官方網站,但是上傳之後,又發現有漏報的情況,又加上了108組購房人。到6月3日,南京公證處最終出爐的名單,各家都有被剔除的購房人,最終11275組人參與本次的河西四盤775套房源的搖號,6.9%中籤。搖號名單加加減減著實讓人忙碌了一把,但如此之低的中籤率也就不難解釋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了。

調控:“五一”前後,住建部就房地產調控問題密集約談12個城市。目前,已有成都、哈爾濱、貴陽、長春、佛山、西安、太原、大連、徐州9個城市作出回應。9個城市中有5個城市出臺限售政策,分別是長春、哈爾濱、貴陽、太原、徐州;明確提出限購新政的只有太原、成都兩個城市;西安則是在現有限購政策基礎上,明確公寓在限購範圍內。

解讀:紅五月出現之後,樓市調控的需求加大。就地方而言,不能僅僅為了土地財政收益,放任樓市瘋狂。不約談,也要主動出臺實質的調控政策。

西雙版納:西雙版納景洪市發佈《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意見》通知。在景洪市中心城區規劃區內購買的新建商品房和存量房自繳納契稅之日起滿兩年方可上市交易。同時對同一項目購房者,只憑購房者本人有效身份證最多出售兩套商品房。

北京:今年的5月北京土地市場再次遭遇“零成交”的尷尬。回看過往,這種冷清的局面上一次出現在2016年3月和8月,彼時的北京市場陷入了“供地荒”。今年北京土地市場總體供應情況不容樂觀,今年前五個月,北京共產生13塊土地供應,而在去年的前五個月,這份數字超過40宗。從2012年至今,北京市總共流拍土地37宗。但2018年前5月,土地流拍數量已經達到6宗,是去年的3倍。在拿地成本高、附帶條件多、利潤低、政策前景不明等多重因素疊加的影響之下,房企在京拿地熱情大減,反而轉戰二線城市開啟了大規模的“曲線救國”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