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觀瀾 兩岸領導人會面,需滿足兩個條件,落實四件大事

王義偉

關於兩岸領導人會面,最近的兩個星期,臺灣方面炒作得很熱鬧。先是上個月26日,蔡英文接受法新社專訪時表態願意同大陸領導人會面;接著本月2日,臺“陸委會主委”陳明通也宣稱,他們一直在促成此事,有大陸的學者來臺,他以老朋友的身份私下見面,也託大陸的朋友將這個意願帶到對岸。

為了營造良好氛圍,連一向自稱“臺獨工作者”的賴清德也改了口風,公開表態歡迎大陸游客赴臺旅遊。在此之前,賴清德一直稱大陸為“中國”,這一次,他稱大陸為“中國大陸”。

根據筆者的觀察,蔡英文方面想促成兩岸領導人會面,最早發軔於2015年11月在新加坡舉行的習近平總書記與馬英九主席的會面。當時的蔡英文發表聲明,表達了不排斥、希望與大陸領導人會面的願望。

今年3月,朝美領導人會晤的消息傳出,筆者相信蔡英文又一次被觸動了。有臺灣學者也推波助瀾,通過微信公號發表文章:《“金特會”能,為何“習蔡會”就不能?》,希望促成兩岸領導人會面。筆者注意到,這則微信公號截至7月9日,閱讀量為465人,點贊5人。

對於來自臺灣方面的這個信息,大陸方面沒有一口回絕,但是也表達了高度的不信任。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說:“兩岸民眾和輿論都持懷疑態度”;國臺辦主任劉結一針對陳明通的說法,更是直接反問提出問題的記者:“他說的話你會信嗎?”

不管別人信不信,從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和平統一的角度出發,筆者是希望看到兩岸領導人會面的。

當然,這樣的會面,需要滿足兩個條件,落實四件大事。

第一個條件:公開、正式地表態,認同“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

蔡英文方面反覆強調,希望在不預設前提的條件下和大陸領導人會面;陳明通也說,“見了面總是好說話”。這樣的說法,連臺灣學者都不認同。習近平總書記和馬英九主席的會面,前提是雙方均認同、接受九二共識;特朗普和金正恩會面,前提是雙方均認同棄核;蔡英文想和大陸領導人會面,沒有前提、沒有共識,還怎麼見面,還談什麼?

第二個條件,言行一致,不但接受、認可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也要以實際行動促進兩岸交流與發展。

具體而言,有四件大事需要落實:

一、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需要儘快通過與實施。

服貿協議是馬英九主政時談妥的,被一場民進黨支持的太陽花運動給攪黃了。持平而論,服貿協議對臺灣是利多,現在民進黨掌握著“立法院”席次的優勢,通過這個協議不難。

二、全面對接大陸“惠臺31條措施”,促進兩岸經貿文化融合。

大陸“惠臺31條措施”出臺後,蔡英文當局採取的是全面對抗策略,這樣的策略並不明智。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對於臺灣民眾而言,海峽兩岸,哪邊機會多就到哪邊發展,這是他們的自由。蔡英文當局不但不應該阻撓,還應該樂觀其成。畢竟,是臺灣的民眾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賺了更多的錢,這難道不是好事嗎?

三、全面修正對兩岸交流的阻撓做法,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一段時間以來,蔡英文當局連續拒絕了一些大陸人士赴臺參加交流活動,造成了很壞的影響。這樣人為的障礙,實在不應該。眼下就有一件事情,可以算是蔡英文當局是否有誠意的試金石:上海與臺北的雙城論壇是否能夠如期、順利舉辦。在此之前,臺灣已經拒絕上海一位官員赴臺了,這樣的限制如果繼續,雙城論壇怕是難以成行。

四、停止對統派力量的打壓。

蔡英文當局對統派力量的打壓,最過分的是將新黨的王炳忠等人打成所謂的“共諜”。這樁案件實在是匪夷所思,臺灣人看不下去,國臺辦發言人都評論說是“喪心病狂”。這種完全出於政治目的的打壓,可以休矣。

以上兩個條件、四件大事,都是造福兩岸、促進和平之舉,都在蔡英文的能力範圍之內。

那位一直在大陸活動、發微信公號呼籲兩岸領導人會面的臺灣學者最近要回臺灣了。他大概和陳明通很熟悉,所以他說回臺灣後要和“阿通”見面聊聊。

那麼,請你給阿通捎個話,再請阿通轉告蔡英文女士,只要滿足了以上兩個條件,落實了以上四件大事,兩岸領導人會面,自然水到渠成。

否則,大家就會覺得臺灣當局是在玩虛的。(主編王義偉 編輯嚴葭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