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故事·文化」儋州詩詞雅韻悠揚!

核心提示

儋州素有“詩鄉歌海”之美譽。自宋以來,儋州人沐浴蘇東坡的陽光雨露,繼承東坡遺風,喜歡舞文弄墨,雅韻悠揚。清道光年間成立的桄榔詩社是儋州歷史上最早的詩社,開啟儋州的一代詩風。此後儋州詩詞走過綿長而輝煌的歷程。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弘揚國粹,再創輝煌。2002年8月,儋州榮獲“全國詩詞之鄉”稱號。本期,我們通過我市蘇學專家韓國強先生的講述,一起走進儋州詩詞的精彩故事,感受詩詞之鄉的經典魅力。

桄榔詩社 流光溢彩

桄榔詩社是儋州歷史上最早的詩社。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州城紳士李文彬發起重修桄榔庵,得到知州張繼鄒的大力支持,捐廉銀助役。

桄榔庵是蘇東坡謫居儋州的故地。他在桄榔庵度過三年謫居生活,創作了晚年的錦繡詩文。桄榔庵經歷風風雨雨,幾經興衰,清乾隆年間又一次被大水沖垮。

桄榔庵重修歷時三年,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冬竣工。桄榔庵重放異彩,李文彬倡立桄榔詩社,徵詩慶賀。

桄榔詩社的成立是儋州文壇的盛事,徵詩慶賀意義更大。清賜進士李熙詠午甫為此專作序文讚歎:“東坡何在乎?在後人興起之心耳。”“東坡不死,亦後死者不忍死東坡也。”“倡立吟社,詠歌嗟嘆之。詩帙具在,賢嗣梅樵先生出而重刊之,不忍死東坡亦即不忍死乃父也。”後有李文彬之子李培英作“跋”,瓊山優貢王國憲作《題桄榔詩社詩後》。

桄榔庵重修落成徵詩得到島內外社會名流的積極響應。以“重修桄榔庵落成”為題,收錄於1935年《儋縣誌》的詩共有26首。其主要作者有感恩縣教諭黃綸誥、定安縣教諭李元中、定安縣拔貢黃性謙、萬州學正李閎中、大埔舉人邱對勤、瓊山拔貢王廷傅、瓊山優貢王國憲、瓊山歲貢馮先標、儋州廩生李芳徽,以及州城人李文彬父子等。

這次徵詩活動,清嘉應(今廣東梅州市)舉人黃綸誥的詩作奪得頭籌。其詩深表對東坡遭遇的同情,謳歌東坡居儋的功業,抒發緬懷東坡的情懷:“先生之庵在茲土,先生之靈與終古。登斯堂也仰高山,四座春風欣鼓舞。”

這次徵詩活動的宗師主評為廣東大埔舉人邱對勤。他曾掌教瓊臺書院。他給黃綸誥的獲獎詩評語為:“吹竹彈絲,聲聲入破。一往深情,音節俱古。”

李文彬的詩給後人留下桄榔庵重修後的美景:“忽見溪山改舊觀,雕欄碧檻起林端。迴廊窈窕環修竹,傑閣嵯峨漾月瀾。是處亭臺別有天,開拓蠻村無瘴煙。”邱對勤對李文彬的詩也高度評價:“前後層次,一絲不亂。作長七古,法應如是。入後低徊唱嘆,尤為得神。”

邱對勤對參賽詩作的評語妙語連珠。如評李芳徽的詩:“英思壯採,風逸煙高”;評莫敬謙的詩:“珠零錦粲,情藻葩新”;評黃學禮的詩“風流自賞,平易近人”,等等。

一次徵詩,贏得滿紙珠璣流傳。桄榔詩社開啟儋州詩壇璀璨的篇章。

盛行唱和 詩化傳情

詩歌是中國人表達情感的最古老的方式。文人雅集,酬唱傳情,這種高雅的文化活動,中國歷史上有史記載的有兩次,一是東晉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謝安等四十二位名流高士會稽山陰的蘭亭舉行風雅集會,流觴曲水,賦詩飲酒。二是宋神宗元豐初年,駙馬都尉王詵的私家花園邀請蘇軾、蘇轍、黃庭堅、米芾、秦觀、李公麟等16位文化名人集會,作詩填詞,史稱“西園雅集”。

儋州文化與中原文化一脈相承。自從蘇東坡“文明開儋耳”,儋州人就喜歡雅集,吟詩唱和。1935年《儋縣誌》有清代儋州進士黃河清與餘州牧的唱和。 1983年秋,廣東省委常委楊應彬到儋縣檢查工作,寫了《瞻仰古儋州東坡書院》和《南海水產公司》兩詩。儋縣人聞訊,奉和詩作近千首。儋縣文化館編印成《東南唱和詩選》。 1987年冬,時任海南建省籌備組組長的許士傑在《羊城晚報》發表組詩《紀念蘇軾貶儋八百九十週年》。儋縣人又興致勃勃地起來唱和。儋州人成立編委會,編輯出版《徵鴻詩選》,署名者達二百多家,1998年冬,中華詩詞學會副秘書長晨崧訪問儋州,作《謁東坡書院》等詩,儋州詩界又掀起一股唱和之風。2004年春,時任海南省財政廳廳長的陳海波有感於當年響應儋縣委和團縣委的號召,在“五四”坡開荒造田的壯舉,作《集會感懷》,引發故鄉人的踴躍唱和。儋州鄉土研究會把唱和詩作,編印成《鄉土情》。2008年秋,海南省委常委周文彰(弘陶)的一首絕句《吊羅山瀑布》傳到儋州,許多人聞訊奉和。儋州中華詩聯學會收集編輯成《儋州詩人奉和弘陶先生〈吊羅山瀑布〉原玉》一書出版。近年來,陳海波博士相繼寫作《笠屐圖感懷》《賀瓊中女足奪冠》《儋陽樓》三首詩,儋州詩友又聞訊唱和,儋州鄉土文化研究會收集編成《詩海揚波》。更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紀50年代末,唐虞政與董必武長達18年的和詩雅事。

2011年1月3日,詩友光臨敝舍聚會,大家倡議作詩句首嵌“韓園雅集”。曾老傳魯先開腔:“韓文人事又逢春,園地奇蘭萬象新。雅士觀光心欲醉,集成蘇學有靈根。”我家庭園種下幾十個品種的蘭花。時值春天,安諾蘭、墨蘭、蝴蝶蘭、文心蘭等爭奇鬥豔,清香飄溢。不久前,我家被評為海南首屆十大“書香家庭”。麥振國兄深有感觸地吟唱:“春到韓園喜事多,高朋雅集任吟哦。人才優秀韓夫子,舉盞同聲祝賀歌。”黎庶安老師從另一個角度吟詠:“韓家春暖迓諸賓,園裡芝蘭香醉人。雅韻悠揚三大本,集名‘同道’見真情。”“同道”,指的是魯夫、吳廉心、林振強和我相繼出版的詩詞合集《同道集》。雅集過後,蘇少道、謝敏、吳紹裡、流雲飛雁、韭菜飄香等詩朋網友聞訊也發來詩作。“韓舍甘霖報早春,園中蘭卉笑迎人。雅堂更喜賓朋醉,集薈詩箋帶酒痕。”(蘇少道)“韓室詩情流十里,園墟春意發眉端。雅談又見東坡影,集鳳邀蘭共樂歡。”(流雲飛雁)詩友的清詞玉韻帶來深情厚意,我感動地湊成一詩致謝:“韓氏悠閒志未休,園蘭培養百株幽。雅人春訪揮神筆,集韻篇篇醉我眸。”

通過詩歌來傳遞情感,這是儋州盛行的方式。韓園雅集酬唱,只是儋州唱和百花園中一朵小花,詩友們從中感受到中華詩詞在儋州大地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儋州人唱和之風自古至今長盛不衰,成為當今詩壇一道亮麗的風景。

兩次盛會 佳篇層出

儋州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令人神往;儋州的詩詞普及與繁榮,引人注目。中華詩詞學會鑑於此,相繼在儋州舉辦兩屆中華詩詞研討會。

這樣的盛會在同一個地方召開兩次,在全國絕無僅有。

第一次盛會,即全國第15屆中華詩詞研討會。這次盛會於2001年10月25日在我市藍洋溫泉度假村隆重舉行,歷時四天。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詩人、學者、專家180多人歡聚一堂。他們當中有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孫軼青,名譽會長李銳、霍松林,常務副會長梁東,副會長楊金亭,顧問蔡厚示、丁芒、林從龍,中華詩詞學會組聯部部長晨崧,馬來西亞《沙巴文苑》會長黃玉奎等。

第二次盛會,即全國第28屆中華詩詞研討會暨王佐蘇軾詩詞研討會。這次盛會於2014年11月14日至18日分別在臨高碧桂園和儋州新天地酒店召開。中華詩詞學會新會長鄭欣淼、名譽會長鄭伯農,顧問周篤文,常務副會長李文朝,副會長李玉臻、宣奉華、趙京戰、星漢、楊逸明、鍾振振,《中華詩詞》雜誌執行主編高昌等代表近兩百人出席會議。

兩次盛會分別出版《全國第十五屆中華詩詞研討會詩文選集》(上下冊)、《寫在天涯的詩》。

當今吟壇的名流放聲歌詠儋州的風景名勝,感嘆儋州的鉅變。鄭欣淼的《儋州懷蘇東坡》:“老去投荒意緒殷,天教滄海矗崑崙。和陶清句水雲境,勸稼至言黎漢村。載酒堂傳讀書種,桄榔林記逐臣魂。斯人不幸斯文幸,南國彬彬風雅存。”星漢的《沁園春·訪東坡書院》:“揖別天山,抖落黃沙,來訪大蘇。正藍天麗日,椰林高挺;青山碧水,蕉葉長舒。載酒堂前,東坡井畔,仰對蒼蒼試一呼。君真健,在邊州荒邑,另闢新途。收回春夢當初,與父老田間共畫圖。看佳兒良友,同施教化;煙簔雨笠,自是農夫。恩怨風吹,時光有限,不使餘生筆硯蕪。君知否,倘陽關四望,我也教書。”梁東的《詠松濤水庫》:“青山懷抱裡,秀水出平湖。蘭舫耽佳趣,詩心入畫圖。松濤無激浪,南國有明珠。告慰東坡老,人間道不孤。”宣奉華的《藍洋冷熱泉》:“藍洋奇絕處,咫尺兩清泉。熱井烹茶釅,冷流激骨寒。溫馨融臘雪,澤潤綠鄉園。羞照塵間態,炎涼瞬息遷。”

此外還有孫軼青的《熱帶植物園》、蔡厚示的《儋州吟》、丁芒的《松濤水庫觀捕魚食魚》、周嘯天的《蝶戀花·東坡書院》、星漢的《水調歌頭·甲午初冬謁寧濟廟》、林峰的《鵲橋仙·儋州東坡書院》、晨崧的《遊松濤水庫船上即席賦》、王澍的《臨江仙·儋州》、鄭邦利的《儋州行》、賙濟夫的《觀洋浦古鹽田二首》等佳篇為儋州詩壇增添光彩。

詩賽風行 激發熱情

儋州人酷愛舊體詩詞,詩詞創作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儋州的詩賽活動如催化劑,激活詩詞的繁榮。

自清代桄榔詩社的成立,至1917年清末廩生吳開第創辦王五對館,後來改為王五詩社。這一時期儋州辦起的詩社有木棠、大成、新州等24個。陳有壯接管王五詩社後,主評詩賽,為促進儋州詩詞的繁榮作出了貢獻。在改革的春風雨露的滋潤下,儋州的傳統詩詞如雨後春筍繁衍起來。東坡詩社、田園詩社、新州詩社、木棠詩社等14個詩社相繼恢復或成立。這一時期,多數詩社做到每月徵集並評審參賽詩聯一至二次。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儋州相繼成立儋州詩詞學會、儋州中華詩聯學會、儋州鄉土文化研討會。詩詞活動掀起又一次高潮。

根據吳紹裡、張開秀的《田園與詩鄉》一文的統計,從1917年至1949年,儋州舉辦詩聯賽各達280多次,其中參賽詩作達11萬多首。吳紹裡收集儋州歷屆詩聯作品編成的鉅著《歷屆獲獎詩集》和《歷屆獲獎聯集》入選詩聯作品達3萬多首(副)。

從2009年起,儋州市委老幹局和儋州鄉土文化研究會舉辦了8屆“老幹部杯”詩文大賽。老幹部踴躍參賽。

興辦詩社,開展詩賽,促進儋州人詩詞創作的熱情。據1935年《儋縣誌》記載,明代有《曾泰階(開)先生詩選》等;清代有《陳碧塘(烺)先生詩集》《張治堂(績)詩集》《唐典初(丙章)先生詩集》《鄭蘭升先生詩集》《吳家翰先生詩集》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有《端澄齋詩集》《雨池詩集》等專著。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儋州的詩詞創作百花齊放,光彩奪目,作品結集出版已成為一種時尚。據不完全統計,有《小草集》《駿翔詩選》《煌劍風騷》《歲華集》《謝良裘詩詞選》《景廬詩稿》《心絃淺草》《浪花潮》《晚霞集》《吟鞭淺草》《春江流韻》《野草集》《源園吟草》《歲月留痕》《山泉集》《秋興集》《林聲集》《閒居詩稿》《徵鴻詩選》《儋耳詩壇》《儋州吟萃》《同道集》《儋州歷代詩詞選》《我本儋耳人》《詩意儋州》《霜葉紅》等近百部詩詞專集出版。這種文化現象在海南省內極為罕見。

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孫軼青到儋州出席全國第15屆中華詩詞研討會,看到儋州詩詞創作的盛況,驚歎“歌鄉詩海非虛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