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清朝皇帝一頓飯能吃2隻羊和5隻雞?而且還要加餐才能吃飽!

民以食為天,皇帝也不例外。那麼清朝的皇帝是如何吃飯的?他們每頓飯都吃些什麼?

揭秘:清朝皇帝一頓飯能吃2只羊和5只雞?而且還要加餐才能吃飽!

其實清代管理皇帝膳食的機構有內務府下屬的御膳房、御茶房、內餑餑房、酒醋房、菜庫等。其中僅御膳房就有正副尚膳、正副庖長以下370餘人及太監數十人。宮中膳食有份例規定。皇帝每日份例為:盤肉二十二斤,菜肉十五斤,豬油一斤,羊兩隻,雞五隻,鴨三隻,時令蔬菜十九斤,各種蘿蔔六十個,苤藍、幹閉甕菜各五個,蔥六斤。調料玉泉酒四兩、醬及清醬各三斤、醋二斤。

揭秘:清朝皇帝一頓飯能吃2只羊和5只雞?而且還要加餐才能吃飽!

另外每餐麵點,8盤240個各種餑餑要用白麵三十二斤、香油八斤、白糖核桃仁及黑棗各六斤,芝麻、沙橙若干。皇后及皇貴妃以下妃嬪、皇子等依等次遞減。如無特殊情況,嚴格按份例供應,不得擅自增減。

揭秘:清朝皇帝一頓飯能吃2只羊和5只雞?而且還要加餐才能吃飽!

清宮中正餐為早膳(早6時至7時)和晚膳(午12時至下午2時)。晚上6時另有一次晚點。其他時間可隨意加餐。御膳膳單需由御膳房在皇帝用膳數日前開出,交由內務府主管大臣審批,而後照單準備。皇帝獨自用膳。

揭秘:清朝皇帝一頓飯能吃2只羊和5只雞?而且還要加餐才能吃飽!

用膳時由御前侍衛向御膳房傳膳,御膳房將膳食放在膳盒裡或膳桌上,由侍衛抬送至用膳地點。太監按規定布好菜點,經過驗膳(插銀板)、嘗膳等程序後,皇帝始用。用膳時,皇帝坐北朝南,面前為一長方形上下兩層大膳桌,桌上佈滿精美食具和菜餚,太監報菜名,皇帝有中意者,太監便盛入皇帝碗碟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