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第1到第3季,難怪這麼好看,原來是這些人操刀

2108年2月春節期間,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3季又來了。

當年,作為美食界的網紅、紀錄片中的爆款,《舌尖上的中國》第1、2季都撩動了海內外廣大吃貨的心。

這部紀錄片系列的主要幕後人員,大多是中國紀錄片領域的良心和央視紀錄片頻道的擔當。與前兩季相比,第3季的主要班底中少了被抓的原總監製人劉文和離走的原總導演(總編導)陳曉卿,以及一些執行層面人員。

舌尖第1到第3季,難怪這麼好看,原來是這些人操刀

陳曉卿

劉文和陳曉卿兩人都是安徽人,都曾在央視幹了二十多年,都是編導、拍攝、製片的多面手,都曾是北京廣播學院(今中國傳媒大學)攝影專業畢業的,都是紀錄片創作界的“老司機”。

舌尖第1到第3季,難怪這麼好看,原來是這些人操刀

陳曉卿拍攝紀錄片《龍脊》

前者在3年半以前因涉嫌經濟問題被調查停職,曾任中央電視臺記錄頻道總監,職業生涯獲得了中國紀錄片界眾多大獎。

後者是個能寫會拍的電視人,高考前曾夢想自己一支筆寫完這一生,沒想到竟在拍攝中找到了紀錄片美學的靈魂,於平常挑剔的一日三餐中成就了一個吃貨的最高人文境界,最大的貢獻就是讓全天下的吃貨不再覺得“好吃”兩個字難以啟齒,不再覺得“吃貨”兩個字難聽。自去年10月離開央視後,曾任央視紀錄頻道節目運營部主任的陳曉卿目前自己創業,創辦公司,從自己不願意醉心的管理角色中解脫出來,在追求內容美與形式美更加極致融合的路上,專心致力於紀錄片創作這塊更擅長的事情。

舌尖第1到第3季,難怪這麼好看,原來是這些人操刀

陳曉卿

舌尖前2季的總顧問一個是沈宏非,畢業於暨南大學新聞系,為擅寫飲食男女的大陸專欄作家;另一個是蔡瀾,為香港著名美食家與才子,分集顧問有董克平等。

而舌尖3的顧問陣容更為豪華,總顧問彙集了4位美食與烹飪界大佬,有中國烹飪理論大家、第一批被評為烹飪專業副教授的四人之一的邱龐同(另三人是陶文臺、張振康和聶鳳喬),著有《中國菜餚史》 、《中國麵點史》 、《知味難 中國飲食之源》等書;有精通中國飲食淵源的歷史學家、考古學者、百家講壇人物王仁湘,著有《飲食與中國文化》、《飲食考古初集》等,並主編《中國史前飲食史》;有世界中餐業聯合會(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秘書長尚哈玲;有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邊疆。另外美食總顧問是集中國烹飪大師、魯菜烹飪大師、中華國際名廚、世界烹聯國際評委於一身的高炳義,顧問有章武、二毛。

作為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1季執行製片人、《舌尖上的中國》第2季總製片人,朱樂賢還曾與陳曉卿合著一部記載百姓民生史與個人家國史的書,叫做《甲子》,對60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進行了點滴記錄。目前,離開央視的他,擔任騰訊視頻紀錄片內容運營中心副總監。

舌尖第1到第3季,難怪這麼好看,原來是這些人操刀

朱樂賢

《舌尖上的中國》第1季的執行總編導(總導演)任長箴,也是驚豔四座的開篇之作《自然的饋贈》導演。她是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編導專業畢業,原是中央電視臺《人物》編導、《留住手藝》執行總導演、奧運會奧組委體育展示執行總導演、北京電視臺紀錄片《北京記憶》主編、東方衛視紀錄片《生活萬歲》執行總導演。和朱樂賢、陳曉卿一樣,她也已離開央視。

舌尖第1到第3季,難怪這麼好看,原來是這些人操刀

女導演任長箴

《舌尖上的中國》第1季執行總編導還有張銘歡,他原是《人物》的編導,被任長箴推薦進舌尖團隊。另一個執行總編導閻大眾也兼做主攝像師。編導還有程工,攝像還有白波、董向陽、王成龍、何建軍、李萬華、張華等人,前期調研有龔瑜、徐丹、高路等人。

《舌尖上的中國》第3季的出品人則是中央電視臺現任臺長慎海雄,是杭州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畢業;總監製之一的魏地春是央視副臺長,是80年代末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的法學碩士;另一總監製是央視副總編輯張寧,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監製梁紅也是國內外獲獎甚多的電視人,是中央電視臺《講述》欄目製片人,是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的才女。

舌尖第1到第3季,難怪這麼好看,原來是這些人操刀

央視科教頻道副總監梁紅

舌尖3的節目監製陣容也和前兩季一樣,是汪飛舟、馮雪松、史巖、石世侖,不過之前監製還有周豔。

馮雪松是位回族的70後,曾任社教中心欄目編導、總編導、主任編輯、紀錄片導演,現任中央電視臺澳門記者站首席記者,作品有大型紀錄片《20世紀中國女性史》,紀錄片《日子》、《尋找方大曾》、大型電視文獻片《使命》、大型新聞報道集《澳門迴歸祖國五週年》等。

舌尖第1到第3季,難怪這麼好看,原來是這些人操刀

馮雪松

作為3季不變的監製,央視紀錄頻道副總監史巖和央視紀錄頻道節目管理部主任石世侖與陳曉卿共同推出了多部作品,包括央視紀錄片《京劇》(監製周豔、陳曉卿、石世侖)、央視紀錄片《超級工程——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巡禮》(總製片人陳曉卿,製片人周豔、史巖、石世侖)等。

作為2018大型紀錄片《創新中國》總導演,史巖不僅是央視知名紀錄片欄目《天網》製片人與創辦人,而且從事電視媒體工作二十多年,長期擔任紀錄片導演和製作人,創作出一批獲國家級獎項的優秀作品,包括大型文獻紀錄片《宋慶齡》、電視紀錄片《改革開放二十年》、電視紀錄片《正陽門外》等,也是紀錄片《對照記:猶在鏡中》、《京劇》、《如果國寶會說話》、《青歌賽》總製片人以及多個紀錄片評選獎項評委。

舌尖第1到第3季,難怪這麼好看,原來是這些人操刀

史巖

除編導大型歷史紀錄片《大國崛起》、《復興之路》、《中國故事》外,石世侖還是多屆央視3.15晚會總導演以及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總導演。

舌尖第1到第3季,難怪這麼好看,原來是這些人操刀

石世侖

周豔也是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副總監,這個70後的浙江人畢業於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是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的碩士,之前是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紀錄片導演和撰稿,作品有紀錄電影《豐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雪域明珠》、電視紀錄片《半個世紀的迴響——抗美援朝五十週年》、《求索與創新——新中國電影》、《輝煌》等;後來調任到央視擔任經濟頻道紀錄片創作室製片人、中文國際頻道總監助理、紀錄片頻道副總監,是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與《復興之路》執行總編導、撰稿,是大型系列人物片《中國故事》總撰稿,是大型電視紀錄片《公司的力量》總撰稿、製片人。

舌尖第1到第3季,難怪這麼好看,原來是這些人操刀

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副總監周豔

從舌尖1到舌尖3,不變的還有配音主角,就是曾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的配音表演藝術家李立宏。象牙塔中不懈耕耘的他,將那渾厚沉穩的聲音傳遍億萬屏幕。他現在是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導演表演系副教授、表演教研室主任,主要教演員藝術語言基本技巧課程。

舌尖第1到第3季,難怪這麼好看,原來是這些人操刀

舌尖上的中國第1-3季解說人李立宏

舌尖3總策劃周塬也是撰稿,曾經是人文紀錄片《海之南》的總導演。另一位撰稿喻江是個湘妹子,為央視編劇、作詞人、劇本創作者,也是《飛魚秀》節目主持人喻舟的姐姐。她畢業於武漢大學新聞學院電視新聞本科專業,是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的文學碩士,曾是榮獲總理接見的首屆“全國十佳大學生”和“全國三好學生標兵”。策劃有陳江、胡愛忠、王偉達、韓任偉、劉偉鵬等人。製片統籌是張東昇。

擔當舌尖3攝影重任的是荷蘭人Benito Strangio以及央視攝像記者安同慶,而前兩季的原班攝像人員全都缺席。

而陳曉卿之後,舌尖3總導演的大棒交給了劉鴻彥這位比陳更年輕一點的女將。劉鴻彥最初進入央視《東方時空·生活空間》欄目從事紀錄片創作,後來任新聞頻道長紀錄片欄目《紀事》製片人。2017年4月接手紀錄頻道任項目二組製片人,負責歷史文化題材重點項目《舌尖上的中國》(第3季)的拍攝製作,擔任製片人、總導演,作品還有《紀事》、《敢問蒼穹》、《中國人的活法》、《中國人在非洲》、《我們這五年》等紀錄片。

舌尖第1到第3季,難怪這麼好看,原來是這些人操刀

劉鴻彥

導演是名字像女生的江西老俵駱永紅,曾就讀於江西師範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現為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理事、新銳媒體部副主任,京華時報圖片總監。作為發起人之一,曾創建中國新銳媒體視覺聯盟並擔任首任輪值主席。

舌尖第1到第3季,難怪這麼好看,原來是這些人操刀

駱永紅

總的來說,不管是前兩季,還是舌尖3,其主要製作人員不少都是來自中國傳媒大學或者其他名校的新聞、傳媒等與內容、信息製作相關的專業,大多都是科班出身的電視人或者新聞人,大多都是在紀錄片領域沉澱多年以上的資深人士,都是願意接受一個又一個挑戰中成長,都是專業、專注的能夠耐住寂寞、剋制浮躁與誘惑的一群人。


想要有所成就,有所作為,就要像他們一樣,對自己的某一個領域熱愛,並且趴在這個崗位上幹得夠久,挑戰更多任務。在一個行業,一個領域,不幹上個十年八載,不做出點成績,還真不容易混出點樣子。

動不動就跳槽就挪窩的人,最好具備了有本事的翅膀再去另謀崗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