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记不住怎破?

看书记不住是很多人在看书过程中都面临的一大痛点。

我分享一点自己的经验:

一、善于总结

我每看完一小节,都会在结尾处总结出几个要点或主要思想。看完一章,再总结这一章的要点,章节总结一般会写半页到一写左右。

二、写读书笔记

看完一本书,要学会写读书笔记,就是所谓的把书读薄,我一般会根据章节笔记来写整本书的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不是把每章内容总结的手写板集合成文档版,而是梳理主要观点整本书的思路。

比如,《未来简史》一书的思路就是人类信仰的变迁,《人类简史》的主要观点就是虚构的能力创造了人类文明。

三、学而不思则罔

如果想更深刻的记忆,就需要加入自己的思考了,这时读书笔记就变成书评了,好的书评,比如刘瑜的书评,都是因一部分文字概括书的主要观点,然后谈自己的思考。

如果没有思考方向,曾有位老师给我指导过三个思考方向:

1、书与书的联系

比如,我看内藤湖南《中国史通论》就想到了他学生的书《宫崎市定中国史》,同时书的核心观点唐宋变革论,葛兆光在《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续编》有介绍和延伸,并延伸到包弼德的《斯文》一书。

2、书与自己的联系

最近我在读《独生》时,把生命中身边很多悲剧故事和书联系起来了,找到了制度原因。思想和人生经历的交融最容易加深理解和记忆。

3、书与世界的联系

学习到的理论,浅则现学现用,用来分析身边的问题和现象,比如我学习进化论,就用来分析明星出轨问题。

四、教是最好的学

教是最好的学,所以我经常会给人分享和转述书的主要内容和思考,比如和朋友分享,或者参加读书分享会。分享对记忆和理解的要求最高,只有深入理解和记住了才能顺畅的分享。

五、读得快忘得快

现在大家都追求效率,读书一个比一个快,但是读得快也容易忘得快,因为人的记忆规律就是这样的,所以三天把一本书读完,不如一个月同时读十本书,每个人中间要懂得停歇,有时间消化,当你隔断时间在拿起时,你需要回忆看过的内容才能继续,可以加深理解,最好以章为单位,保证理解的整体性。

六、读书时为了记住

讲了这么多方法论,现在才抛出最重要的观点,也就是读书不是为了记住,所以实在记不住也不要太过于纠结和苦恼。

读书思考的最重要,所以养成动笔的习惯,把思考写的书上,我买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乱写乱画帮助思考。

当然,书里的知识很重要,但是不是最重要,我们记忆力有限,更多是学习书本作者的思考方式,视角和方法,但是最最重要的是对智慧的启迪,这个就有点虚,很难说清了。

所以,就算你做不到上面那些,不要紧,看完书,把笔记和划线的快速游览一遍,然后发条朋友圈用一句话概括书的核心观点和自己的心得体会就行了。

读书,切忌功利,是自我警醒,也送给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