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了解中醫

中醫作為我們國家民族文化的瑰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國人對中醫的認可和依賴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對中醫並不完全瞭解。我們對中醫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理解,由國家級名老中醫江楊青教授學術繼承人、“醫界書生”微信公眾號創始人、南京醫科大學醫學博士馬可訊主編的《零基礎學中醫》讓所有對中醫藥科學感興趣的普通人有機會能夠全面系統的瞭解中醫。

從無到有了解中醫

圖片來自網絡

想必和我同齡的人一定會有陪父母看《養生堂》這個欄目的機會,前幾年吹起的養生節目風再一次激發了很多人對中醫學習的熱情,不少中老年人定時定點的拿著本子和筆坐在電視機前等待養生節目的播出。有一次去醫院看病,在中醫科門口候診的時候聽見裡面的大夫對就診的阿姨說:“《養生堂》要是那麼有用您也不會到我這兒來看病了,您不能拿著《養生堂》裡的方子讓我給您開藥啊,出問題了算我的還是算《養生堂》的?”後來一問才知道原來不只一個老人拿著《養生堂》裡的單子來讓大夫按“方”開藥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不是說節目不好,而是我們對中醫的瞭解不夠多、不夠全面,甚至可能連基礎的中醫知識我們都不夠了解,我們都是靠我們的常識想當然的理解中醫這門科學。

在《零基礎學中醫》這本書中,作者通過三章二十課的內容讓我們瞭解了“神秘的”中醫、人為什麼會生病和如何尋找治病的良方。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說西醫是治標不治本,而中醫才是能夠真正的達到治標又治本,那麼中西醫真的是有這麼大差別嗎?《零基礎學中醫》這本書給力我們答案:西醫治療是依靠排除法,排除干擾源,如殺滅細菌,或修復損壞的硬件系統,如手術修補;中醫治療,是激發人體的自我修復能力,如中藥、針灸,也就是中醫的調理功能。

從無到有了解中醫

圖片來自網絡

通過《零基礎學中醫》這本書對中西醫治療方法的介紹,是不是很多人會覺得還是我們中醫好,不愧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瑰寶,但是中醫有沒有缺點呢,答案是肯定的。誠如書中所言,任何硬幣都有兩面,中醫的調理功能也有三個明顯的缺點:一是效果的確定性較低,二是調節幅度不如外科手術來得直接快速;三是調節的手段是有限的。

那麼是不是就說中醫不好了呢,當然不是,中醫倡導的是整體調理的方法讓人體維持在一個健康的狀態,不給疾病發生的機會,可見中醫理念的先進性,這也是中醫為什麼非常注重治療未病的原因。通過《零基礎學中醫》中篇的內容我們瞭解了我們身體會生病的原因,知道原因我們就能夠做到有備無患、防患於未然,通過《零基礎學中醫》下篇的學習我們能夠了解如何通過對中醫藥的瞭解學習尋找治病的良方以及如何培養中醫診療思維。

從無到有了解中醫

圖片來自網絡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中醫思維的傳承也面臨著自身發展的困境,如何通過中醫人的推廣讓越來越多的瞭解中醫,讓中醫思維更好的發揚光大,《零基礎學中醫》也給了我們答案。作為普通人我們不會通過一本書能夠扎針把脈、行醫問診,但卻能夠掌握一定的醫學知識在日後的生活中更好的瞭解自己的身體,更好的預防疾病,有明辨謠言和了解健康真相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