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軌跡的改變,有時往往令人意想不到

對於一個小說愛好者來說。我還是比較喜歡能夠引人思考的小說的,我從不認為看小說就是單純的看熱鬧。花了近兩週的時間看《時間停止的那一天》,並沒有帶來期待的震撼和思考,卻也讓人慨嘆人的一生往往很脆弱,因為有時人生軌跡其實有時往往會被非常小的一件事改變。

人生軌跡的改變,有時往往令人意想不到

圖片來自網絡

對於經常看書,尤其是暢銷書的朋友們來說,對《時間停止的那一天》的作者蕾秋·喬伊斯一定並不陌生,蕾秋·喬伊斯,英國BBC資深劇作家,《星期日泰晤士報》專欄作者。作為劇作家,於2007年獲 Tinniswood 最佳廣播劇獎。她還在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皇家國家劇院擔任主要角色。喬伊斯於20年的舞臺劇和電視職業生涯之後轉向寫作,2012年出版小說《一個人的朝聖》,該書入圍 2012年布克文學獎及英聯邦書獎,目前已暢銷三四十個國家。2013年出版小說《時間停止的那一天》,2014年出版《一個人的朝聖》相伴之作《一個人的朝聖2:奎妮的情歌》,繼續掀起閱讀熱潮。《時間停止的那一天》是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2017年發行的蕾秋·喬伊斯一部新作。

剛開始翻開《時間停止的那一天》這本書看完前兩章時其實有一些懵,一直往後看也有些雲裡霧裡的感覺,看到最後才發現《時間停止的那一天》是兩個故事的穿插,這種設計有些新奇,但也有些讓人迷惑,我個人覺得閱讀起來有些辛苦,但如果我提前看一下圖書簡介可能會更好。

翻開《時間停止的那一天》你會被書中的內容帶到1972年的英國,11歲的男主人公拜倫就讀於溫斯頓私立男校,過著按部就班的紳士生活:,用正確的口音說話,學到正確的知識,與上等人打交道,之後進入牛津或劍橋,然後可能會重複他父親的生活……而拜倫在學校好友詹姆斯告訴了他一個這一年時間會多兩秒的消息,而這個消息徹底改變了他和他家庭的生活軌跡。

在拜倫的家庭遭受不幸之後,他的好朋友詹姆斯就離開了他們生活的地方,繼續過著按部就班的生活直到退休;而拜倫在經歷失去母親、父親,與妹妹分離之後,拜倫變成了吉姆,在《時間停止的那一天》的另一個故事中擔任主角,讓讀者從另一個瞭解了這個故事的發展,而拜倫在歷經多年的苦難和內心的痛苦之後,他又能不能從吉姆的身份中脫離出來,找回原來的自己呢?

合上《時間停止的那一天》其實我沒有感受到過多的感動,而是感受到生活的脆弱,人生的軌跡居然會被一條兩秒鐘的消息所改變,還是我們的生活隱藏的東西太多,所以才會輕易被外物改變。《時間停止的那一天》告訴我們無論怎樣,愛都是救贖和放下最好的良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