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神之子朱棣,靖難之役中的三場詭異的大風

按照我國的五德終始說,大明王朝應屬火德,“明”這個國號就代表了“三重火”:明是漢人王朝,漢朝是火德,稱為炎漢,這是一重;明朝天子姓朱,朱就是紅色,紅色屬火,第二重;“明”字拆開是日月,“日者陽之極也”,日配硃色,又一重火。可在朱棣靖難之役中的三場詭異的大風來看,他應該是“

風德”“三重風”才對。

風神之子朱棣,靖難之役中的三場詭異的大風

第一場詭異的大風,白溝河大戰,南軍主將李景隆會合平安、郭英等將,集六十萬大軍對陣北軍朱棣。兩軍剛一接觸,大將平安就率先衝鋒,打了朱棣軍一個措手不及,陣勢瞬間瓦解,北軍被打的四散奔逃。郭英又在北軍逃跑的路線上埋了地雷,北軍差點崩潰,成祖親率三騎斷後,等到休戰已經半夜,朱棣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迷了路,他下馬趴在地上查看河流的走向,辨明方位後,渡河回到軍營。

第二天兩軍復戰,平安、瞿能率大軍衝擊北軍後翼,朱棣軍後翼崩潰,北軍大將丘福衝擊李景隆中軍失敗,朱棣親率大軍攻擊南軍左翼,等他抵達敵軍左翼時,卻發現自己後面殺聲四起,原來李景隆早就看透了他,從後面包圍了朱棣,被困的成祖奮起反抗,弓箭射盡、寶劍砍斷、馬換了三匹,身上的戰袍都被鮮血染紅,兒子朱高煦來救援也被圍在軍中,眼看就要玩完的時候。

風神之子朱棣,靖難之役中的三場詭異的大風

突然間,天地變色,妖風四起,這大風起的詭異,吹的也詭異,竟然吹折了李景隆的帥旗,六十萬南軍直接給吹蒙了,風之子朱棣抓住機會,縱火發動總攻擊,將南軍擊潰,平安敗走西逃,李景隆潰敗南竄,是役斬南軍數萬人頭,溺死白溝河者十餘萬。

第二場詭異的大風,夾河大戰,南軍統帥盛庸率軍二十萬,遭遇朱棣軍於夾河,甫一交手朱棣手下排行第三的大將譚淵就被擊敗,戰死亂軍之中。北軍受到嚴重打擊,在大將朱能和張武的殊死拼搏下,才少卻南軍,朱棣仗著侄子朱允炆的“毋使負殺叔之名”的護甲下,帶軍十餘騎,暮探盛庸軍營,夜宿南軍營外,第二天起床後從容離去,盛庸軍礙於建文帝詔書,不敢放一槍一箭。

風神之子朱棣,靖難之役中的三場詭異的大風

第二日雙方在夾河岸邊,排兵佈陣,南軍西南向佈陣,北軍東北向佈陣,雙方都沒有想到,就在佈陣方位完畢的那一瞬間,這場戰役的勝敗已經決定,雙方在沙場上鏖戰良久,互有死傷,難解難分之際,突然間妖風又起,這風吹得又是詭異,飛沙走石,而且專門向南軍吹,吹的盛庸二十萬大軍眼不能睜,朱棣又一次乘風發動總攻,盛庸軍四散潰逃。

第三場詭異的大風,滹沱河大戰,朱棣率軍攻打真定守軍吳傑,朱棣使詐誘使吳傑軍出城襲擊北軍,雙方與滹沱河畔佈陣,吳傑列陣西南(熟悉吧,和盛庸一樣),第一天,未來的朱成祖又利用侄子給的護甲,率十數騎兵,查看吳傑軍營。

風神之子朱棣,靖難之役中的三場詭異的大風

第二日一早,朱棣以少量兵力攻打吳傑軍三面,進行牽制,親率主力進攻東北隅,突入其陣,遭到吳傑等部的拚命反擊,死傷甚眾。就在此時,妖風又雙叒叕起,大風拔樹而起,吹得還是南軍,北軍乘機進擊,吳傑潰敗。朱棣督師四面圍攻,斬首6萬餘級。追至真定城下,再擒其驍將鄧戩、陳鵬等人。

風神之子朱棣,靖難之役中的三場詭異的大風

三場大風吹去了南軍近四十萬大軍,使整個靖難之役的局面為之反轉,朱棣燕軍由弱轉強,乘勝追擊,攻破北京,一登大寶。這樣宛如民間故事一樣的事情要是不被記錄在史冊裡,實在令人難以置信。朱棣宛若風神之子一樣得到庇佑取得了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