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日美動畫

不管其他國家的人願不願意承認,也不管今天的日本動漫如何風靡全球,現代動畫電影起源於美國,確切的說是起源於迪斯尼這個夢幻王國。1937年,也就是在創始人沃爾特·迪士尼成立製片廠後的第十一年,迪斯尼推出了影史上第一部長篇動畫電影《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白雪公主》的經典意義無論怎麼形容都不為過,它不但讓沃爾特·迪士尼本人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更是對全球少年兒童乃至成年人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在從秀蘭鄧波兒手裡接過小金人的那一剎那,沃爾特絕不會想到,《白雪公主》的巨大成功深深刺激了大洋彼岸的四個動畫人——以萬籟鳴為首的萬氏四兄弟——中國動畫電影的鼻祖。

震驚於《白雪公主》精良的製作品質,萬籟鳴深感中國的動畫產業時不我待。1940年,萬氏兄弟在當時尚是淪陷區的上海完成了中國也是亞洲第一部有聲動畫長片《鐵扇公主》。

而萬氏兄弟同樣也想不到,在《鐵扇公主》上映兩年後,在日本,一個年僅15歲的中學生在看了這部動畫長片後深受感動並立志要做動畫家,他就是日本戰後動漫產業的奠基人手冢治虫。

可以看出,歷史就是這樣,偶然中又充滿著必然。《白雪公主》刺激出了《鐵扇公主》,而《鐵扇公主》又觸動了手冢治虫,而手冢治虫又影響了日後名滿天下的宮崎駿。

1985年,在宮崎駿、高田勳和鈴木敏夫三人第一次合作創造出《風之谷》的第二年,在德間書店會長德間康快的資助下,吉卜力工作室誕生了。從此之後,這家日本的迪斯尼為全球的動畫愛好者奉獻出了眾多經典作品,吉卜力這三個字也就和迪斯尼一樣成了夢與狂想王國的代名詞。從這開始,筆者將會梳理一下日本和美國這兩個動畫大國的產業發展歷程並按時間排序呈現關鍵年份的經典作品。

1988年是日本動畫史上一個值得書寫的年份,這一年宮崎駿的合作伙伴高田勳拍出了那部賺足眼淚的《螢火蟲之墓》,片子裡表現出的日本人的受害者心態讓很多的國人不爽。而我想說的是——高田勳是日本人,自然不會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可我們中國人自己為什麼就拍不出《螢火蟲之墓》這樣的電影呢?

而同樣在這一年上映的《光明戰士亞基拉》則一舉奠定了大友克洋同宮崎駿比肩的動畫大師地位——一般認為日本動畫四大監督分別為宮崎駿、大友克洋、押井守和今敏,後兩人的事蹟下文會提到。而《亞基拉》和好萊塢的科幻動作片《銀翼殺手》一樣都是屬於“未來式”的電影。

二、動畫電影走進主流的90年代

1991年是世界動畫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年份,這一年迪斯尼推出了載入史冊的經典動畫《美女與野獸》。如果說《白雪公主》開闢了動畫電影這一全新的電影類型,那麼《美女與野獸》則讓動畫電影取得了和真人電影平起平坐的地位,雖然奧斯卡動畫長篇獎要10年後才設立,但此時,好萊塢已經無法輕視動畫電影的巨大魅力了。

也就是在這一年,在宮崎駿執導了三部膾炙人口的長片(天空之城、龍貓、魔女宅急便)之後,高田勳推出了自己在吉卜力的第二部長片《歲月的童話》。與大多數青春片不同,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童年,用溫暖清新的色調,講述了一個恬淡平凡的故事,當片尾音樂響起的時候,我頓時淚流滿面,好的藝術作品真的是跨越國界的。

時間來到1994,這是一個連上帝都想看電影的年份,經典作品如火山岩漿般噴薄而出,拋開其他作品不談,單就動畫來說,這一年迪斯尼推出了那部曠世經典《獅子王》,漢斯季默大氣磅礴的配樂非洲大草原上的傳奇整整影響了一代人,輻射全球。而迪斯尼也憑藉《獅子王》登頂巔峰。

但就如同中國人所說的物極必反一樣,當迪斯尼的高層正陶醉於《獅子王》給他們帶來的無上榮光的同時,他們絕對想不到,此後迪斯尼將進入長達19年的低迷期。

《獅子王》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製片人卡森伯格居功至偉,也使他在迪斯尼內部的威望如日中天,而正是這種如日中天的威望讓當時的迪斯尼主席埃斯納感受到了威脅,趁卡森伯格羽翼未豐之際用一筆天價遣散費將其踢出迪斯尼。卡森伯格一怒之下聯合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和大衛格芬成立了夢工廠,專注於製作動畫電影。可以說是迪斯尼自己一手促成了一個危險的競爭對手,埋下了日後衰落的種子子。

可以說夢工廠的成立只是迪斯尼面臨的第一重挑戰,《獅子王》之後的1995年,又一部跨時代的動畫電影誕生,它就是喬布斯所執掌的皮克斯工作室推出的第一部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

《玩具總動員》的影響並不在電影本身。首先它改寫了動畫電影的製作方式,如果說《米老鼠》賦予動畫片聲音,《白雪公主》賦予動畫片色彩,那麼《玩具總動員》則賦予動畫片3D!在《玩具》之前動畫電影基本靠手繪,而在這之後電腦CG技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於動畫電影的製作當中。

其次它改寫了動畫產業的競爭格局,在這之前是迪斯尼一家獨大,而在這之後則是迪斯尼、夢工廠和皮克斯三足鼎立。而《玩具總動員》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也為日後喬布斯重返蘋果積累了足夠的資本。

而在1995年對大洋彼岸的日本動畫同樣意義非凡,四大監督中的另兩人押井守和今敏都在這一年大放異彩。前者推出了神作《攻殼機動隊》,裡面對賽博空間和未來世界的陰冷寫實的描繪直接啟發了四年後的好萊塢科幻經典《黑客帝國》,感覺《攻殼》的原著作者士郎正宗簡直就是釋迦牟尼轉世。科幻感十足的未來都市、充滿佛理禪機的對話,再加上川井憲次詭異而又不失大氣的配樂《傀儡謠》……這樣的作品想不是神作都難。而後者作為大友克洋的助手參與了《回憶三部曲》的製作所積累的經驗使其在兩年後執導出被譽為日漫版《穆赫蘭道》的《未麻的部屋》。

而這一年的吉卜力推出了和《歲月的童話》一樣的寫實題材少女動畫《側耳傾聽》。與吉卜力其他魔幻作品不同,側耳傾聽將故事背景放在了現代都市,片中中學生月島雯和天澤聖司之間清純真摯感人的感情打動了無數人,感覺和《側耳傾聽》相比,《山楂樹之戀》根本沒資格稱純愛。可惜該片導演近藤喜文英年早逝,不然真的很可能成為宮崎駿的接班人。

三、

進入新世紀以後的2001年,卡森伯格領導的夢工廠動畫在經歷了幾次試錯之後,終於摸準脈門推出了大火的動畫電影《怪物史瑞克》,《怪物》的成功可以歸結為兩個字——反諷,或者說是顛覆經典,導演準確地把握住了觀眾的心態,知道觀眾已經厭倦了迪斯尼式的英俊王子和美麗公主完滿大結局的老套故事,反其道而行之,演繹了一個怪獸和醜陋公主的故事。可以說卡森伯格用這種反類型的設定狠狠地抽了老東家迪斯尼一記響亮的耳光,上演了一出好萊塢版本的王子復仇記。

而在這一年,宮崎駿也推出了自己的巔峰之作《千與千尋》,成為目前為止唯一的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日本動畫。千尋和白龍二人所創造的票房記錄(日本)至今無人打破。不過不得不指出的是,《千與千尋》也可以說是宮崎駿職業生涯的分水嶺,在這之後,宮老爺子再也不復當年之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千與千尋》就相當於是吉卜力的《獅子王》。不過與迪斯尼不同的是,後者可以憑藉好萊塢強大的電影工業重新崛起,但吉卜力恐怕就很難做到這點了。原因下文會提到。

也正是在這一年,奧斯卡組委會正式設立了“最佳動畫長片”這個獎項,前兩屆的獲獎者毫無疑問就是《怪物史瑞克》和《千與千尋》,而之後的兩年則完全被皮克斯把持(海底總動員和超人總動員)。

時間來到2004年,這一年,精彩的依舊精彩,夢工廠再接再厲推出《怪物史瑞克2》依舊成功,是當年的全美票房冠軍。宮崎駿推出《哈爾的移動城堡》,大友克洋和押井守二人9年磨一劍,分別推出了《攻殼機動隊2》和《蒸汽男孩》。但我想說的並不是他們,而是一位初出茅廬的年輕導演——新海誠。可以說新海誠開闢了一個新的時代,之前的日本動畫監督都堅持手繪創作,而新海誠則越來越多地將CG技術運用於動畫製作。這一年他推出了自己的長篇處女座《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不過這部片子的票房和口碑似乎表明新海誠尚沒有能力駕馭這樣大格局的作品。這位31歲的新導演在這一年還在不斷地試錯,摸索屬於自己的發展方向並在三年後大放異彩。

而隨之而來的2006年無論對東方還是西方的動畫王國來說都有著非同一般的重要意義。

先說美國,2006年對於美國動畫產業的重要性只有11年前的1995年能夠與之相提並論,這一年發生了一件石破天驚,足以改變整個行業格局的大事,就是迪斯尼74億美元收購皮克斯。由於交易是以換股的方式進行的,喬幫主搖身一變成為迪斯尼的最大個人股東。而皮克斯的靈魂人物,有當代沃爾特迪斯尼之稱的約翰拉塞特則成為了迪斯尼的動畫總監。可以說迪斯尼7年後復興的種子在這一刻就已經埋下了。這場大交易之後很多人擔心迪斯尼的官僚作風會拖累皮克斯的創新精神,而之後幾年的事實則證明這種想法是杞人憂天。應該說皮克斯後來的衰落和迪斯尼的併購並無直接關係。這一年皮克斯推出了《賽車總動員》,和之前的作品一樣優秀,將美國的汽車文化演繹得淋漓盡致,可惜在當年的頒獎季輸給了喬治米勒的《快樂的大腳》。

而2006年的日本動畫是屬於今敏的,他在這一年推出了自己的封神之作《紅辣椒》,光芒完全蓋過了其他人,並和押井守的《攻殼》系列一樣直接影響了四年後克里斯托弗諾蘭的神作《盜夢空間》。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傳奇未能延續,《紅辣椒》竟然成了今敏的最後一部作品。四年後當《盜夢空間》紅遍全球的時候,今敏患絕症辭世,成為四大監督中最早離世的一位,而他生前籌劃的遺作《造夢機器》也因此擱淺。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日本動漫和好萊塢電影的差別。由《造夢機器》的擱淺可以看出,雖然日本動漫和好萊塢電影一樣獨步全球,無與爭鋒,但前者的工業化水平遠不及後者。像迪斯尼收購皮克斯那樣大手筆的資本運作在日本動漫界簡直不可想象。庫布里克大神辭世後,其好友斯皮爾伯格可以完成其未了的心願,執導《人工智能》。但日本卻找不到一個動畫監督能完成《造夢機器》,徒留遺憾。

但毀滅與新生往往是對孿生兄弟,在《紅辣椒》成為今敏遺作的同時,另一位新銳導演細田守推出了自己的長篇處女作,與紅辣椒一樣都是改編自日本作家筒井康隆原著的《穿越時刻的少女》,一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大概就是日本動畫長盛不衰的秘密吧——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而接下來要說的這兩部動畫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分別產自07年的日本和08年的美國。

如果說06年的日本動畫屬於今敏,那麼07年則毫無疑問屬於之前提到的新海誠。這一年的新海誠一鳴驚人,推出了感動全亞洲的經典之作《秒速5釐米》。《秒五》正式確立了新海誠的個人風格,它的畫面美得被網友形容為——每一幀都可以用來做壁紙。新海誠也獲得了“壁紙狂人”的稱號。而畫面的精美只是一方面。該如何形容《秒速5釐米》呢?我很喜歡的一句評價就是——這是一部一個人在深夜靜靜看完會淚流滿面的電影。這是一個和初戀、回憶、時空、距離有關的故事,準確地擊中了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那部分。看這部動畫的時候我腦海裡會反覆出現陳奕迅那首膾炙人口的名曲《好久不見》,新海誠和陳奕迅的風格也非常相似,他們都揭示了同一個道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甚至我有時候幻想,如果新海誠在聽過《好久不見》後會不會把《秒五》的結尾改動一下,修改後的結尾應該是這樣的:列車過後,鐵道對面的明理並沒有消失不見,而是依然站在那裡,她也認出了貴數,二人幾乎同時微笑著脫口而出——好久不見。之後影片結束,後來的情節走向任由觀眾遐想。當然,這只是我的想象而已,並且再次相遇也並不代表他們二人就能在一起,畢竟明理已經訂婚了。

在接下來的2008年,吉卜力推出的《懸崖上的金魚姬》已經很明顯地昭示了宮崎駿在走下坡路,而被迪斯尼納入麾下的皮克斯卻依然在動畫王國裡叱吒風雲,生龍活虎,推出了不但在皮克斯,甚至放眼整個動畫領域都無可質疑的No.1《機器人瓦力》。關於《瓦力》,有一句影評非常到位——看過此片,有一種此生無憾的感覺!很難想象務實的美國人會拍出這樣一部浪漫到骨子裡的動畫。瓦力和伊娃在浩瀚太空共舞的畫面看得我淚流滿面,實在太震撼了!當看到在地球上獨自孤單了幾百年的瓦力遇到了伊娃的時候,我想起了一句話——我之前所有的等待,都是與這一刻有關的現在和未來。而每個喜歡瓦力的人,都值得信賴。因為,他們喜歡的,是最乾淨的人性。

而08年對於好萊塢而言還有另一層重要意義,就是超級英雄電影開始大放異彩,並主宰了未來N年的全球票房排行榜,直到今天。這個我會在另一篇“超級英雄”的電影專題詳細分析。

在接下來的09和10年,皮克斯依然風頭無兩,《飛屋環遊記》和《玩具總動員3》依舊牢牢把控著奧斯卡小金人。轉折點出現在2011年。這一年,皮克斯的精神領袖喬布斯去世,這個動畫王國彷彿一下子就失去了靈魂和情懷,變成了一架只會吃老本的賺錢機器。當年的《賽車總動員2》甚至讓人難以相信是皮克斯出品的,在頒獎季輸給工業光魔的《蘭戈》也就在正常不過了。雖然在下一年依靠《勇敢傳說》重奪小金人,但和皮克斯的巔峰時代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2013年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動畫電影的大年,這一年,夢工廠推出了零差評動畫《克魯德一家》(引進大陸被翻譯成《瘋狂原始人》),迪斯尼在沉寂19年後終於重新雄起,推出了超越《獅子王》的神作《冰雪奇緣》,這一年,宮老爺子在推出《起風了》之後再一次宣佈退休;這一年,新海誠在兩年前不成功的嘗試之後再次迴歸擅長,將故事背景放在大都市東京,推出了畫面比《秒速5釐米》還美的《言葉之庭》。

《瘋狂原始人》可以說是夢工廠動畫中口碑最好的一部,典型的閤家歡電影,老少咸宜。幾乎挑不出任何毛病。如果沒有下半年的《冰雪奇緣》,妥妥的來年小金人。可惜遇上後者只能徒喚奈何。

如果《瘋狂原始人》可以用“完美”來形容的話,那麼《冰雪奇緣》則可以用“偉大”來形容。大氣磅礴的《Let It Go》在影院想起的瞬間,似乎也在向世人昭示著迪斯尼一個新時代的來臨。的確,《瘋狂原始人》之後,迪斯尼的老冤家夢工廠也開始走下坡路,2014年第四季度淨虧損2.342億美元,卡森博格也無力迴天,不得不在兩年後將夢工廠賣給環球。而迪斯尼也最終從腹背受敵的夾縫中挺了過來,重回動畫王國的巔峰。

《冰雪奇緣》之後,迪斯尼開始了一路開掛的旅程,14年與漫威(和皮克斯一樣卓越的公司,也是下一篇超級英雄電影專題的主角)合作的《超能特攻隊》繼續毫無疑問地摘得小金人,15年在沒有推出新作的情況下才讓皮克斯的《頭腦特攻隊》搶了先。不過《頭腦特攻隊》也確實很出色,彷彿又看到了皮克斯早期經典作品的影子,如果一直保持這個水準皮克斯應該也會中興,可惜後來又重新回到了吃老本的老路上,繼續賣情懷。不知道最新作品,還未上映的《墨西哥亡靈節》(大陸翻譯成《尋夢環遊記》)質量如何。

時間來到了距離我們最近的2016年,這一年的3月,迪斯尼推出的《瘋狂動物城》簡直可以用橫空出世來形容,幾乎讓所有看過的觀眾都驚掉了下巴,人們之前或許無法想象一部動畫竟然可以承載如此龐大的世界觀和政治陰謀,雖然此時只是3月份,距離來年頒獎季還十分遙遠,但人們已然斷定《動物城》的獲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後來的事實也果真如此。

而下半年的8月份,新海誠終於厚積薄發,以一部《你的名字》站到了日本動畫王國的頂峰,票房達到了令人瞠目的200億日元,僅次於宮崎駿的《千與千尋》,甚至把宮老爺子刺激的拋棄了之前言之鑿鑿的退休宣言,要重出江湖再和年輕人比個高低。雖然在我看來《你的名字》的結局過於理想化,不如《秒速5釐米》來的真實,但它毫無疑問和《瘋狂動物城》成為了2016年東西方動畫的雙壁。

而在筆者落筆的此刻,2017年10月,在全世界範圍內尚沒有誕生一部能夠和去年的《瘋狂動物城》相媲美的動畫電影,明天的小金人花落誰家,只能任由人們去猜測了^_^

小結與展望:

25年的動畫產業發展歷程誕生了無數經典作品,絕非短短的一篇文章所能承載。故筆者在此僅僅是著重梳理了美國動畫三巨頭髮展史和以宮崎駿為代表的幾位日本動畫監督的職業歷程。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人們在提到吉卜力的時候總喜歡拿它和美國同行相提並論,比如日本的迪斯尼,日本的夢工廠,日本的皮克斯。其實吉卜力和這三家都很像,行業地位類似迪斯尼,三駕馬車的管理架構和是不時爆出的財務危機類似夢工廠,而在純真和夢幻方面又類似皮克斯,約翰拉塞特與宮崎駿之間也是惺惺相惜。歸根結底日本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動畫公司只有一個吉卜力,形影單隻。並且更嚴重的是宮崎駿、高田勳和鈴木敏夫三人年事已高,而米林宏昌和宮崎吾朗等後輩現在還無法獨挑大樑,因此後繼無人的吉卜力未來何去何從很難預料。不過吉卜力畢竟不能代表整個日本動漫,日本動畫王國的地位依然牢不可撼。

文章的末尾還要展望一下中國的動畫產業,2015年的夏天,當《頭腦特工隊》在北美上映三週後,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一部叫《大聖歸來》的國產動畫電影橫空出世,巨大的成功瞬間點燃了人們內心已經熄滅多時的對國漫的熱情,但要斷定2015年就是國漫復興元年則為時尚早,這個問題太複雜,在這裡不展開說。不過回溯一下國漫當年是如何走向衰落的或許能更好的理解今日國產動畫的尷尬局面。

前面說過,萬氏兄弟啟發了手冢治蟲,二戰後中國動畫長期以來都是領先於日本的,像《小蝌蚪找媽媽》這樣的水墨動畫當時的日本人無論如何都做不出來。轉折點發生在1961年——中日兩國動畫產業的分水嶺之年,這一年萬氏兄弟推出了職業生涯的巔峰之作《大鬧天宮》,此後再無新作。原因眾所周知。而手冢治虫則在這一年成立“蟲製作所”,帶領日本動畫人一騎絕塵,將中國動畫遠遠甩在身後。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鬧天宮》之於萬氏兄弟相當於《千與千尋》之於宮崎駿,所不同的是後者走下坡路的僅僅是吉卜力工作室,而前者影響的則是整個中國動畫產業。因此說到底還是中國動漫人才的匱乏,萬氏兄弟和特偉(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幾乎就代表了整個中國動畫,而萬氏兄弟又恰恰忽視了對接班人的培養,導致了中國動畫人才的青黃不接與斷層,因此今天就只能做做《喜洋洋》和《熊出沒》這樣沒有靈魂的東西。所以中國動畫的復興最終還是要依靠一大批有理想有使命感的人才。希望中國動畫人未來能夠重回《大鬧天宮》時代,與美日兩個動畫大國並駕齊驅,續寫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