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農村葬禮「擡棺」到墳地,今改用三輪,老人:對逝者不尊


6月25日早上,在山西運城一農村,一戶人家正在給剛去世的老母親舉行喪禮,現場鑼鼓喧天、人流湧動。熱鬧過後,一輛拉貨三輪車緩緩駛來,村民合力把棺材抬到車上……筆者自小在農村長大,以前村裡辦喪事,村民為表示對逝者的尊重,都是用肩膀扛著棺材硬生生走五六里路到墳地,中途還不能停歇。如今,為了省事省力省時間,村民早就習慣用拉貨三輪車往墳地裡運棺材。村裡不少老人認為,這麼做是對逝者極大的不尊重。

在農村人的傳統觀念裡,如果有家裡長輩去世,兒孫們必須盡力把排場弄大、讓老人家風風光光的“走”,才算盡孝。因此,農村人辦喪事,總會請來戲班子、鑼鼓隊,在全村人面前好好熱鬧一番,然後等喪禮完畢,再請親切朋友進蓆棚吃上頓好飯。陣勢越大、花錢越多,越能體現兒孫的孝心。

兒孫們為了表現內心極度悲傷哀痛,在把老人的靈柩運去墳地前,通常會在家門口舉行葬禮儀式。喪禮開始後,少不了要花重金聘請一位會哭的女戲子來“演”一場哭戲。首先,披麻戴孝的女戲子右手拿著話筒,左手牽引著家屬,用淒涼的語調替家屬訴說著對“媽媽”的懷念,情到深處時哭喊流淚,語調聲嘶力竭,漸漸的,在場人哭成一片。在旁觀的村民看來,哭聲越大,一家人對逝者的感情就越深厚。


哭戲結束後,村裡的鑼鼓隊便開始上場表演。“咚咚隆咚,咚咚隆冬……”一聲聲震天動地的鑼鼓聲,寓意著和親人離別的悲痛之情感天動地。

之後是軍鼓演出,這是近些年城裡傳進農村的新花樣。村裡婦女們頭戴太陽帽,身穿海藍色制服,腳踏黑皮鞋,認真觀察指揮者的手勢、認真聽不同節奏的哨聲,進行不同曲目的演奏。

喪禮結束後,家屬們便開始準備把棺材運到墳地裡。周圍村民熱心幫忙,用粗麻繩把棺材固定在鐵架上,然後接上貨運三輪車。

三輪車在前牽引,不少年輕人紛紛踩在鐵架上,扶好棺材,隨車出發前往墳地。孝子賢孫則按照血緣的親屬遠近,男女兒孫們分為兩撥,身穿孝衣,手拿孝棍,按照順序依次排列在車後面,徒步走向墳場。

在過去,為了表示對逝者的尊重,村裡人往往會採取“抬棺”的方式把棺材運到墳地。七八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用厚實的肩膀扛著棺材、邁著穩健的步伐。雖然前往墳地的路途遙遠,但為了讓逝者走的安心,抬棺者一路上都不能停歇,因此到了墳地的時候,抬棺者往往都會累的大口喘氣。直到十年前,雖然那時已經有了農用三輪車,但人們為了表示尊重,還是會用最原始的人力抬棺材。


但是不知什麼時候,“人力”抬棺卻無聲無息的消失了,如今村民們早已經習慣了利用三輪車去運送棺材,變“抬棺”為“拖棺”。雖然這種方式省時省力,但村裡不少老人都不認同這種方式,他們認為抬棺累歸累,但這是對逝者的一份尊重。如今人們習慣用拖拉機、乃至三輪車去送棺材,雖然簡化了流程,但卻沒了那份“人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