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片精读|《色·戒》十年:中年危机与历史的科幻性

好片精读|《色·戒》十年:中年危机与历史的科幻性

根据同济大学张念教授分享录音整理

整理丨阿歡 她影


《色·戒》这部电影,我非常喜欢,甚至用“伟大”来形容它。

因为它非常丰富,它可以有不同的维度,让我们进入画面。我们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可以扑入画面中,成为它的一部分

好片精读|《色·戒》十年:中年危机与历史的科幻性

01

关于这部影片,有三个文本可供我们讨论。

第一个文本,无疑是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她写于1950年,但是她经历了30多年的挣扎和犹疑,在80年代出版《惘然记》的时候才把它公布于世。

对她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小Case,很微末的东西。因为她对于笔下情感都很冷淡,距离很远。

张爱玲的《色·戒》,对于情欲缠斗的节奏,其实是写得非常的局促和急促的。这里面只是一种非常不堪的、委屈的、阴森的、谄媚的男女关系,她是带有这种情绪的。

而影像,给予了我们更广阔、更深入的尺度。

好片精读|《色·戒》十年:中年危机与历史的科幻性

第二个文本,我们在大陆是看不到的,那就是胡兰成的《渔樵闲话》。

因为它涉及到一些敏感内容,在大陆版本的胡兰成回忆录《今生今世》当中,《渔樵闲话》这一节被全部删掉。在这里面,他主要是在回忆他在汪伪政府时期,和人打交道的一些经历。这些人有丁默邨、李士群、周福海、汪精卫等。

那么为什么要找胡兰成《渔樵闲话》这个回忆录呢?

因为我们知道,张爱玲也好,王佳芝也好,她是在这样一种男人所构成背景的氛围里面打交道。

好片精读|《色·戒》十年:中年危机与历史的科幻性

譬如张爱玲小说当中提到了两个历史人物的名字,一个是周福海,一个是李士群。而在胡兰成的回忆录里面,就曾经写到过周福海和李士群家里的布置。

《色·戒》小说一开始,特务头子家里面的景象,和胡兰成在《渔樵闲话》里回忆的周福海和李士群家是一样的。想来是他回来转述给张爱玲听了,张爱玲便在作品当中也写到了。

胡兰成书里对此下过这样一个判断:“满堂金玉,人见物之鄙

好片精读|《色·戒》十年:中年危机与历史的科幻性

他怎么这样说?

1941年12月珍珠港战争爆发,整个二次大战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折,彼时的上海处于日据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胡兰成曾跑去跟汪精卫讲过整个世界的格局,但是汪精卫不愿意听。

可以想见,在当时那样一个紧要关头,整个世界格局发生着这么重大的变化,实际上是决定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生死攸关的命运。但汪精卫坚持的是他的那种充满浪漫主义的英雄主义,他不愿意听这些话。所以说,在这样一个背景氛围面前,我们看到世事风流,成败决定英雄。

我们在大历史的书写当中,看到的永远是胜利了的男性英雄

02

第三个文本,也就是我们最终看到的影像,李安的《色·戒》。

他拍这样一部作品,当然不是出于纯粹的男女私情这种小儿女的情怀。

因为从他整个的影像的叙述当中,譬如电影一开始的警犬巡逻镜头,可以看出他是希望把这样一种男女的情欲故事,带入一种更深邃的、更诡异的历史迷局当中。这使得整个电影文本比小说文本的容量更加宽广。

好片精读|《色·戒》十年:中年危机与历史的科幻性

前段时间上映的《敦刻尔克》,它也是讲二战时期的一个故事。

这个片子有意思在于,它不是讲这个故事谁赢谁败,也不是大场面,而是只局限在一个小小的海滩。就在那个小小的海滩的尺度上,也没有讲敌人轰炸,没有波澜壮阔的格局。

它全片只有一个节奏让我们保持注意力,就是心跳的节奏。那种声音,其实是在展示一个战争故事里面,人内心节奏的急、缓、松、紧。我以为我安全了,实际上又落入虎口了,的节奏在其中彰显。它是更具有音乐性一种节律。

所以时常会想,我们也经历了战争,可为什么我们就是没有(不管是大场面的,还是像《敦刻尔克》)这样的战争片?我们没有战争片。

但是我后来又想,李安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是把《敦刻尔克》狭小尺度上的这样一种心理的、精神的节奏,他放到人的床上。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性活动过程当中的那种音乐般的节律,他展现出来了。

好片精读|《色·戒》十年:中年危机与历史的科幻性

我们情欲的节律,我们的恐惧、喜乐和忧伤,是同构的。

只不过《敦刻尔克》的尺度是沙滩,而《色·戒》的尺度是床。

它展现的,不是我们现下看到这样一段历史的谁对谁错、民族大义,它不是这样一种主题。它是在影像的律动当中,将那些秘密,那些依然飘荡在城市上空的惊魂气息,穿过80年的时空,展现在你眼前。

03

然后再来探讨下关于王佳芝的身份真相。

好片精读|《色·戒》十年:中年危机与历史的科幻性

我们知道,我们作为女人、作为间谍、作为革命同志、作为爱国青年……我们作为什么,这是我们的一个身份认同。同时这代表着,我要干什么?我活着、我行动的意义在哪?

但是我们发现,到王佳芝这里变得非常非常充满歧义——王佳芝究竟想要什么?王佳芝究竟是谁?她,在演谁?

她在演的过程中,是把她演的当真了。当真了之后,同时她又撤退回来,在这样一个心理的往返里进进出出。

好片精读|《色·戒》十年:中年危机与历史的科幻性

她到底想要什么?她是要完成刺杀任务,是需要爱情,还是性满足,还是“鸽子蛋”?

张爱玲在小说里面说,六克拉的钻石也只有豌豆大,但实际上六克拉可不止豌豆大。到李安的电影里面,他又真的还原成六克拉,叫“鸽子蛋”。

这个“鸽子蛋”的变化,使得这个电影的尺度扩展了。这个女人究竟想要什么,就像历史的谜题一样——历史究竟想要什么?

包括她和易先生的情欲运动,不再是小说里那样局促的缠斗,其背后所牵涉的乃是历史迷局当中的缠斗。我们能在电影里面探测到一个更深的政治图谱,甚至是世界历史的图谱,还有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缠斗的图谱,这里面的结构其实是一样的。

好片精读|《色·戒》十年:中年危机与历史的科幻性

所以关于王佳芝的身份探讨,分为两个层面。

其一,她是谁?她是爱国青年,还是一个叫麦太太的怨妇,或者色情间谍?

其二,她是叛徒吗?她到底背叛了谁,还有最后她究竟是不是爱情的圣徒

在《色·戒》的影像当中,我们跟随着这样一种节奏和背景,来探测王佳芝的故事。探测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或者叫它爱情事故也好,是如何地发生?它是如何在时间线中,一层一层地绽放了出来……

04

在李安的这部电影里面,王佳芝实际上变成了他自己。

这要回溯到他的“中年危机”。

曾经他在台湾受排挤,然后在美国又是家庭主夫,寂静无闻,直到终于有了作品得到承认,他拿了奥斯卡奖,人生达到巅峰。达到巅峰之后,便有了危机。

这种危机是指——“我找不到任何意义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我都拿了,我还要什么?除非说,我挣点小钱,拿着我的名气到处去勾三搭四?”

但这对李安来说可能也没多大意义。他要思索——我该如何走下去?

他在一个成功的巅峰之上,一个中年人突然发现所有的意义都耗尽了,于是他会想,我该如何重新开始?

王佳芝是他自己的心灵线路图

好片精读|《色·戒》十年:中年危机与历史的科幻性

这时的李安想要重生,他在进行一场自我的精神革命,他要去找到自己刚出发的时候对电影的信仰。所以他的笔触一开始就在讲,刚开始出发的那个清白、善良的“我”。

这个精神形象是什么?就是他。

当我们看到王佳芝最初那双干净的、羞涩的眼睛,我们同时也会想到,从晚清绽放出来的,从一颗老树上发新芽的现代中国。抽枝发芽,充满了清新之气,这是我们的出发。我们的国家如何出发的,我们个人的心理就如何出发,倚着这样一个纯洁、善良、清白的面孔。

好片精读|《色·戒》十年:中年危机与历史的科幻性

然后,在个人和历史之间,王佳芝通过一个爱人注视的眼光,在羞涩与心动当中,找到自己。

这是一个孤苦伶仃,身世飘零的女孩子。父亲不要她,一个人在香港念书,她不知道自己是谁,没有任何支持,但是她唯一的力量就是——她是白纸,这很重要。

她清白、善良,她是白纸,她无知

好片精读|《色·戒》十年:中年危机与历史的科幻性

她就像我们抽枝发芽的新的中国,告别王朝,同时又在自我憧憬。

李安此刻也是借着影像在说——我成功了,达到一种权力的顶峰,像个王。但其实王拔剑四顾,看到的是茫然景象。所以,我想重新回到起点,重新开始,憧憬的时候想,当初我拿起来的那个脚本是什么?

电影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王佳芝她没有自己的脚本,她想干什么永远是别人塞给她的

“哎,我们要搞给美人计,你来”,人们呼唤她“王佳芝!王佳芝!”,她上台演戏,感觉到他人的目光,然后她才有了自我。

对着美人计这个任务,对着一张空镜子,她真的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这时候她面对镜子开始描画自己——她要做一个子虚乌有的麦太太。

好片精读|《色·戒》十年:中年危机与历史的科幻性

她描画自己的美貌,通过一个子虚乌有的角色,描画自己。她要从清白、善良的这种虚无当中凸显出来——你们可以看见“我”,在这样一种他人的目光中。我们少女的那种羞涩,那种怦然心动,实际上是初次和世界照面时候的这样一种情怀。

但是她的这帮同学,王力宏扮演的爱国青年,在鼓励她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首诗是汪兆铭的。

汪兆铭晚清刺杀亲王的时候,写的绝命诗。这个青年是要去刺杀汪伪政府的人的,但是这个时候,驱动革命青年的力量是汪精卫写的诗。

好片精读|《色·戒》十年:中年危机与历史的科幻性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是男人说的,女人围绕在他周围。

个人剧场和历史剧场之间,晚清时我们中国人的那种豪气,这个历史形象是男性的,这是“阳”的层面。

而在“阴”的层面,审美的判断力在这样一个暧昧的、宽广的、模糊不清的地带,我们看见历史的另外一个面容是——清白、善良的她对着镜子在装扮

05

再来看王佳芝和易先生之间的博弈。看李安怎么安排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男人,一个有他所谓政治理想的男人,与这个女人之间,心理战术是如何展开的。

在饭店时,两个人开始对话了。

好片精读|《色·戒》十年:中年危机与历史的科幻性

这个位高权重的男人,他说了一句台词:“人要是留心的话,任何小事都是大事”

这句台词一落,下一个镜头就是特写,王佳芝那个高脚杯上的口红印。这是劣质口红才留下这么一大块的口红印,易先生是知道的。在当时上流社会的,富有教养的太太,她会悄悄地擦掉。

易先生在上流社会,他知道女人是有什么规矩,所以他说了这句话。

因为王佳芝在这里扮麦太太扮得很起劲,但是这个权高位重的、阴险的、能审时度势的男人他把一切看在眼里面。他那时就已经知道,你不过是无数个女间谍当中一个。

。。。。。。。。

最近的文章:

徐克和袁和平的这部烂片为什么不变成烟灰炸掉?

一部奥斯卡提名电影二十年前神预言了袁立手撕电视台这事儿

60岁的智慧,30岁的风韵:下一个十年,我还是我

没错,黄晓明真没拖这部剧的后腿

年终总结|你今年最喜欢的女性视角电影

《芳华》拍不出来的东西,都在她的人生和作品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