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青蛙」這款遊戲看似很無聊,玩的人卻那麼多?

近日一款日本手遊「旅行青蛙」登頂APP store免費遊戲排行榜病刷爆朋友圈,這款遊戲以養青蛙為主題,但大多數時候,你都見不到這隻青蛙。。。就是這樣一款看似無聊的遊戲卻刷爆朋友圈,為什麼會這樣?

網友霍老爺 :

旅行青蛙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的“反社交”,在幾乎每個軟件恨不得時時刻刻與你產生聯繫的年代,那隻一言不合就離家出走,自己旅行的青蛙簡直是一股清流。

這個大眼萌的青蛙,過著安逸又快樂的生活。有自己的石頭洞做的小屋子,屋內是溫馨的木質結構,外面養一地幸運草。靠種草就能養活自己的它,過著隱士高人般的日子,做做飯,看看書,還有幾個好朋友,不由得讓我想到《陋室銘》的景象。它最大的愛好就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與路邊野花合照,與東京的景點合照,還能帶回土特產來。

對於這種生活,我想和孔子一起感嘆一句:“何何陋之有?”

生活在現代快節奏的我,每天不是上班就是下班,多麼想當一隻如此幸福的小青蛙。我不能享受的生活,就讓我的“蛙兒子”來享受吧——把自己不能完成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也許是每個家長的通病。把自己想擁有的東西投射到像孩子一樣的小青蛙身上,來滿足內心的需求,所以這個遊戲才會是“治癒系”。

網友新世相:

我採訪了幾位身邊人,想知道這隻青蛙,到底治好了城市青年的什麼病。

本來以為都是女玩家,結果不少男同事也在養蛙兒子。我問他為什麼入迷,他說:

“我不是喜歡當爸。我是羨慕它。”

一、

“旅行青蛙”這款遊戲看似很無聊,玩的人卻那麼多?

總覺得平時生活裡,被好多速度好快的事情包圍,應接不暇,頭昏腦漲。

蛙蛙讓我心安理得地慢下來。沉迷蛙蛙,就是在享用古典情懷的慢與宿命感。

蛙窩在房間吃飯看書寫信,一寫就是幾小時:好羨慕它,我也喜歡一個人待著,社交一次心累三天那種,但又不得不應付。

網上有攻略說,蝴蝶喜歡去北方,想要交蝴蝶朋友可以買專門的道具,去北方碰碰運氣。

“旅行青蛙”這款遊戲看似很無聊,玩的人卻那麼多?

但是我知道蛙不知道啊。如果我是蛙的話,自己收拾好了行囊,出門還是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可能一輩子都碰不上蝴蝶。

甚至可以推出一個結論,找個合拍的男/女朋友真的很難。

但當你真正意識到了有多難,也就能釋懷一些:它讓我產生宿命感,好像我自己要去哪裡,會遇見什麼人,也被某種東西確定好了。乾著急也沒啥用。

我真的蠻喜歡這個蛙在那寫信,羽毛筆,寫很久,但是信箱門口只能收信又沒有寄出功能。很像是那種無主情話——我在遇見你之前已經把想說的話都準備好了。

“旅行青蛙”這款遊戲看似很無聊,玩的人卻那麼多?

這遊戲,就是從前慢嘛——車,馬,郵件都慢,一生都不一定碰得到一個人。

二、

“旅行青蛙”這款遊戲看似很無聊,玩的人卻那麼多?

特別好的地方是:我們彼此不強制佔用太多時間,但我記掛著它,它也記掛著我。

蛙雖然從來不跟我說話,但會帶好多特產,還要找別人拍照為了給媽看,很欣慰的。

有一次,本以為又要面對一個空落落的家,結果發現他在桌前大口大口吃飯,真的好可愛好開心啊。

“旅行青蛙”這款遊戲看似很無聊,玩的人卻那麼多?

不玩的時候,心裡也會掛念它。這種感覺挺新奇。

之前看過一個很精準的說法,對旅行青蛙來說,“關掉遊戲才是真正地玩遊戲,打開遊戲是為了更好的關掉遊戲”。

對我來說,在關掉遊戲的那段時間,想象蛙兒子正在幹啥,和吸蛙的大家一起討論自家兒子可能在幹啥,才是最最開心的時候:這就是所謂的“老母親”感吧。

三、

“旅行青蛙”這款遊戲看似很無聊,玩的人卻那麼多?

養了蛙後,對他每次出遊都很期待:他會寄回來啥,帶回什麼驚喜,在旅途上會遇到什麼朋友。

刨去重複的,兒砸已經去過 15 個地方了。它們具體在哪兒,我也不是很熟,但看著就莫名高興。

有張明信片是很早就得到的:小小的蛙背對著我,望著高高的寺廟。感覺那也是我出去看世界的心

情。

“旅行青蛙”這款遊戲看似很無聊,玩的人卻那麼多?

從下水道發回來的那張也很喜歡:很驕傲,我蛙勇敢探索陰暗的水溝。

“旅行青蛙”這款遊戲看似很無聊,玩的人卻那麼多?

如果遊戲能升級的話,是不是可以加入一點故事線。設定一隻勇敢好奇的蛙,旅途上遇到好的事不好的事,都能看到。

實在不行的話,讓我看看他的日記也好呀。

過了 30 歲以後,常感覺時間窗在關閉,畢竟結婚生小孩就在眼前,現在連養只狗都覺得自己不咋自由。

養了蛙以後,確認了自己依然對世界保有好奇,如果有機會自己依然會毫不猶豫去更大的世界看看。

四、

“旅行青蛙”這款遊戲看似很無聊,玩的人卻那麼多?

我就是很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上最好的學校,學最有前途的專業,男朋友也很拿得出手。

何時何地,我都渴望保持主動性及掌控感。贏的時候超開心,輸的時候能情緒低落一星期。

玩了蛙蛙之後,我開始琢磨,我或許也可以學著佛一點。

剛開始,很激動的,盼著馬上就能拿好多明信片。結果蛙第一次出去了很久,居然沒有帶任何寫真回來,很惱怒。

實在沒忍住,看攻略調了時間。兩個小時內,拿到了最高級的道具,還收到 60 張明信片!有短短的一陣還挺開心的,有種發財的快感。

“旅行青蛙”這款遊戲看似很無聊,玩的人卻那麼多?

但過了十分鐘我就冷靜下來了:我這種激素養蛙,可能完全抵消了這個遊戲的意義。

更諷刺的是,等我把時間調回現在,又停滯了。

停滯的這幾天,我會觀察蛙。他現在出不了門了,但情緒也沒啥波動,專心坐床上看書。

這個和《戀與製作人》區別就很大了:給野男人花錢,就能控制遊戲快慢。整個人被催得不行不行的。

我蛙呢,花錢不花錢區別不大,在家還是在外表情也沒啥區別。

我覺得蛙是一隻成功的蛙。

對了,你蛙給了你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