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蚊黑科技

文·圖/沈臻懿

面對傳播疾病重要元兇的蚊蟲,人類與之鬥爭的腳步從未停止。從蚊蟲的生理習性而言,

只有雌性蚊蟲才會叮咬人或動物並傳播病毒。減少病毒傳播的有效途徑,即是將雌性蚊蟲體內的病毒予以限制。

為此,在現代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一項專門針對滅蚊的黑科技也橫空出世,力求通過雌性蚊蟲“不孕不育”的方式來實現滅蚊,並減少病毒傳播的目的。

滅蚊黑科技

簡單來說,這一滅蚊黑科技的目的,即是利用細菌來感染蚊蟲,從而令其無法順利繁殖下一代。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一種名為“沃爾巴克氏體”受到了科學家們的關注。

沃爾巴克氏體,又稱之為沃爾巴克氏菌。其是一種在自然界昆蟲中所發現的細菌,寄居於生物體的細胞之內。沃爾巴克氏體寄居在宿主體內後,可以改變宿主激素、影響宿主產卵數量並改變宿主性別等。科學家們經研究發現,沃爾巴克氏體甚至還能令蚊蟲“不孕不育”。

滅蚊黑科技

這一滅蚊黑科技在應用時,首先即是要將能夠令蚊蟲“不孕不育”的沃爾巴克氏體注入至蚊蟲卵之中。此後,需要將這些經過人工培育的蚊蟲進行篩選,區分已被感染沃爾巴克氏體的雌性蚊蟲以及未被感染沃爾巴克氏體的雄性蚊蟲,從而建立起穩定的能夠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蚊株。感染了沃爾巴克氏體的雌性蚊蟲,會被科學家按照不同批次在特定地點予以釋放。

滅蚊黑科技

研究發現,蚊蟲交配後,雌性蚊蟲會將雄性蚊蟲的精子儲存起來,從而不斷對自身的卵子進行受精。這就意味著在野外環境中無沃爾巴克氏體的雌性蚊蟲只要曾與被沃爾巴克氏體感染的雄性蚊蟲交配,其所有後代均將無法孵化與繁育。

考慮到雄性蚊蟲本身並不會傳播疾病,故通過大量釋放被沃爾巴克氏體感染的雄性蚊蟲與野外雌性蚊蟲進行交配,能夠令蚊蟲無法繁衍後代而使得種群數量控制在傳染性疾病爆發的臨界點指標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