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ABT,區塊鏈下一個十年牛不起來?

幣市如同股市,不同時代有不同的主題概念,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兩三年。推動下一階段的主題,肯定不是已經被大家厭倦的舊故事,而是玩法完全不同的新故事。

上週李笑來錄音洩露後,很多人說這傢伙雖然是言辭粗鄙欲蓋彌彰,但的確道出了不少大實話,可謂“話糙理不糙”。

李笑來說破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所謂公鏈都是圈錢的把戲。儘管這個判斷過於絕對,但99%的情況下都是正確的。

爭奪主鏈的戰役

在過去兩年的微信朋友圈語境裡,最高大上的區塊鏈指點江山,就是“爭奪主鏈”,大意是區塊鏈就像操作系統,比特幣是第一代主操作系統,以太坊是第二代主操作系統,假如操作系統也如同區塊的鏈條環環相扣,那麼成為下一代的主要操作系統,就能成為主鏈,獲得像比特幣以太坊一樣巨大的市場價值。

成為主鏈,意味著千億美元級別的生態市值。

以生態依託的去中心化應用dApp代幣市場為例,在CoinMarketCap統計的828個token中,在以太坊上發行的token佔據了總數的90%,其他最大的幾個平臺dApp代幣都遠遠無法跟以太坊生態相提並論:Waves平臺有24個項目,BitShares平臺18個項目,NEO平臺有15個,Qtum平臺有11個,其餘公鏈都僅有個位數的dApp。

按照這些token的市值去看,在以太坊平臺上發行的代幣流通市值佔全部代幣市值的96%。從統計數字上看,除了以太坊以外,其他現有的平臺都沒有多少商業價值。

有生態就意味著有大量的用戶需要購買平臺幣做交易燃料,因此,最能忽悠的區塊鏈團隊都聲稱自己要打造下一代主鏈,假如比特幣是區塊鏈1.0,以太坊是區塊鏈2.0,那麼自己的項目就是區塊鏈3.0。還有更能吹的,眼看項目連概念都沒法自圓其說,就提前卡位,說自己的鏈是區塊鏈4.0甚至是5.0。

區塊鏈3.0的概念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於EOS能在一年時間內募集到價值40多億美元的ETH。EOS火爆銷售的關鍵因素有兩個:一是創新驅動泡沫(Innovation-driven bubble),源於人們對技術理想化的過高期望;二是分銷模式創新,EOS的超級節點本質上是一種代理分銷模式,只有購買足夠多的代幣才有資格獲得代理權。

一將功成萬骨枯,EOS銷售的巨大成功和操盤團隊洞察人性的暗黑手段,給公鏈項目樹立了一個遙不可及的行業標準,從此公鏈賽道封閉了。

比起EOS的40多億美元,其他公鏈項目拿到的一兩億美元(儘管已經非常巨大了)再也講不成“爭奪主鏈”的故事了。

不搞ABT,區塊鏈下一個十年牛不起來?

上圖是Coindesk整理的ICO Tracker交互圖,在這張圖中,每一個圓圈代表一個ICO項目,我們能看到兩個巨大的黃圈分表代表42億美元的EOS和17億美元的Telegram,它們的鉅額募資分別封閉了各自所在的賽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