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各位考生:考的全會 高考必過 心想事成 旗開得勝

祝各位考生:考的全會 高考必過 心想事成 旗開得勝

祝各位考生:考的全會 高考必過 心想事成 旗開得勝

與你心中的文藝夢一起成長

再小的樹苗也能長成森林

正文

祝各位考生:考的全會 高考必過 心想事成 旗開得勝

今天,首批00後將集體步入高考考場參加人生大考。首先贈送所有考生一副錦囊:

考的全會

蒙的全對

高考必過

心想事成

祝旗開得勝

馬到成功!

大家記得轉給身邊的考生哦!

考生一定要帶!:)~

對於高考,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有一份自己獨家的記憶。然而問題在於,我們如何理解當今時代、不同階層的高考考生?

今天為大家推薦一部教育紀錄片——《高考》。這是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副總監史巖總導演的六集紀錄片。該片2015年在央視紀錄頻道首播,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大討論。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0的紀錄片,值得每位家長看一看。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觀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完整視頻。)

毛坦廠的日與夜

“衡水中學叫鑄造廠,我們這兒是修理廠。”

面對紀錄片《高考》攝製組的鏡頭,毛坦廠中學復讀班的老師程曉東如是評論。

毛坦廠中學被當地人稱為“毛中”。直到最近幾年,這所成立於1939年、身處大別山深處的高中才開始收到外界的廣泛關注。

雖然地處偏僻,但毛中的辦學規模龐大。這所學校共有24000多名學生,其中三分之一是高考復讀生。人數眾多的復讀生,也讓毛中成為程曉東口中的“修理廠”。

祝各位考生:考的全會 高考必過 心想事成 旗開得勝

每年六月初,聲勢浩大的毛中送考隊伍都會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而陪伴這些考生前往考場的,是數以萬計陪讀的家長。

毛坦廠的人口組成類似沿海發達城市。除了兩萬餘名學生和一萬多位家長,毛中引發的高考經濟也吸引了一萬多的外地人在校旁開店經商。而相比之下,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只有一萬左右。

祝各位考生:考的全會 高考必過 心想事成 旗開得勝

《高考》的前兩集,講的就是毛坦廠的高考故事。

印著各式高考標語的大紅橫幅,透過探頭監視學生的班主任,黑板上貼滿的保證書、檢討書……影片伊始,高考的緊迫性和嚴肅感就撲面而來。

在毛坦廠,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矛盾時常發生,一邊是焦慮的父母,一邊是不堪重壓的孩子。老師不得不在課業之餘,承擔起心理疏導的工作。

在有需要的時候,也會配合父母,到孩子的租住地來個突擊檢查,查看有沒有影響學習的電子產品和無關書籍,一旦出現這些東西,都會迅速沒收。

對毛中的批評常常見諸報端,但家長們卻普遍對毛中的管理格外滿意。對於學校採取的種種“非常”手段,他們也並不介意,甚至樂於配合。

“孩子吃不了苦,趁早不要送到這來!”有家長說。

走出大山

紀錄片第三集的標題是《久牽的孩子們》。攝製組將鏡頭對準那些遠離家鄉,跟隨父母在外打工的打工子弟。

而在第四集《走出大山》中,導演將鏡頭置於甘肅會寧,為觀眾呈現貧困學子的高考。

一次高考或許並不意味著什麼,我們大可以用一種輕鬆的心態嬉笑高考。但是當一場考試同社會流動、底層逆襲等等使命緊密相連的時候,人們也不得不變得沉重起來。

高考一直被視為公平的競技場。每一個有志向學的青年,都可以投身其中,經由這一渠道進入高等學府,積累個人的文化資本,進而實現個人的躍升、家庭的改變。

“知識改變命運”,並非泛泛之談,而是身邊左右、各色人等的現實軌跡。而在這樣的觀念指導下,越來越多的家長將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祝各位考生:考的全會 高考必過 心想事成 旗開得勝

數據表明,今天的高考仍然為階層上升提供了不錯的機會。《光明日報》2017年刊發的一份抽樣調查顯示,在全國重點大學中,來自中低收入階層的子女至少佔全部生源的六成以上。

與此同時,也有很多聲音認為“寒門再難出貴子”。2017年北京市文科高考狀元熊軒昂的一番話就引人深思:

祝各位考生:考的全會 高考必過 心想事成 旗開得勝

留學大潮下

中國每年有近50萬人選擇出國留學,他們當中的大多數都不用參加高考。

對於選擇出國的孩子,也並非意味他們不需要努力。雖然SAT等人們俗稱的“洋高考”與高考形式不同、範圍各異,但不變的是奮鬥和追求,相同的是潮流洶湧。

祝各位考生:考的全會 高考必過 心想事成 旗開得勝

從逐夢名校、全力備考的母女倆,到留學機構一呼百應的培訓教師,再到國際學校裡飽受譏諷的中文老師,還有那些漂泊海外、奮鬥異鄉的留學生,共同構建起了一幅留學大潮下的人物群像。

奮鬥、夢想、文化認同、融入異國,大潮終往何處去?

紀錄片的最後一集,是對高中校長們的採訪。什麼是好的教育?教育應該何去何從?不同的教育理念和觀點都在這裡交鋒。

《高考》這套紀錄片,反映了我們所生活的快速分層的社會。在這裡,不同人群因為身處不同階層,賦予了高考不同的意義。而我們也能發現,一個教育多元化的時代正悄然來臨。

這是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裡,想要處變不驚,還得以不變應萬變。也許《高考》這部紀錄片的價值恰恰就在於,它跳出了高考的思維和框架,從更為廣闊的角度來審視高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加客觀的視角!

祝各位考生:考的全會 高考必過 心想事成 旗開得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