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習日本人愛乾淨的習慣爲何很難

要學習日本人愛乾淨的習慣為何很難

橋本隆則/文

本文是頭條號《橋本看日本》的獨家文章,今日頭條享有獨家版權,未經允許轉載侵犯今日頭條版權權益,將受到法律追訴。歡迎把文章轉發到朋友圈。

這兩天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是一位日本人來到上海開設收費的講座,專門教授日本的整理之術,據說在中國有大約10萬人具有2級整理師的資格,還有8千人獲得1級整理師的資格,借鑑日本的成功經驗,在中國已經形成一種共識。剛看到這則消息,筆者還與同事開玩笑,說自己也可以開講座,專門講日本5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日本企業的在世界上能夠成功,具有的內涵就是這5S精神,後來臺灣的企業家,韓國的企業也開始推廣,把這種內涵稱為“豐田模式”。

要學習日本人愛乾淨的習慣為何很難

日本足球隊在俄羅斯世界盃16進8的比賽中,最後一刻惜敗給歐洲洪魔比利時,比賽後隊員癱倒在草地上,主教練西野告誡隊員,永遠都不能忘記這一刻天空的顏色與草地的感覺。教練這番話已經在為下次世界作準備了。

要學習日本人愛乾淨的習慣為何很難

要學習日本人愛乾淨的習慣為何很難

要學習日本人愛乾淨的習慣為何很難

之後不久,日本隊是不是打掃了更衣室的事情引發巨大的爭論。事情是從一則推特開始,國際足聯的聯絡官發了一張照片說,日本隊輸了,但走的時候把更衣室收拾得乾乾淨淨,並且留下用俄語寫的“謝謝”,這位聯絡官說日本具有武士精神。(此推隨後刪除)馬上有人提出異議,日本隊在經歷了激烈的比賽,難道還要特地打掃更衣室,這樣也太做作了。爭論一直到日本隊回到國內才完全真相大白。隊長長谷部在回答記者有關更衣室的疑問時,他說更衣室是我們整理乾淨的,是由隨隊的職員們打掃。這個回答也澄清了一個事實,隊員們或許沒有參加,但是日本隊(隨隊工作人員)整理(打掃)的這個事實沒有錯。

同時世界各國的媒體由此談到了日本球迷在場內的撿拾垃圾,把空的飲料瓶以及食物容器都放在垃圾袋內帶走。世界主流的做法就是享受比賽,在比賽中喝飲料,吃食物也是享受比賽的一種樂趣,而喝剩下的瓶子與吃剩下的盒子都是隨地扔,因此日本球迷的這樣做法簡直是來自外星球。雖然日本球迷每次都是這樣做,但每次都成為媒體的焦點。

要學習日本人愛乾淨的習慣為何很難

要學習日本人愛乾淨的習慣為何很難

要學習日本人愛乾淨的習慣為何很難

回到文章的開頭,日本的整理術風靡中國的理由也可以理解了。記得3年前,一位日本寫的一本書被《紐約時報》重點介紹,成為一本世界的暢銷書,這就是《讓人生感覺到心跳激動的整理魔法》,讓全世界都知道了日本人的喜愛乾淨,喜愛清潔,對時間的遵守。筆者感嘆,過去5年的安倍右翼思想,軍國主義,慰安婦,過勞死,男尊女卑,論資排輩等等負面新聞,均被這條高大上的撿垃圾新聞給覆蓋了。

要學習日本人愛乾淨的習慣為何很難

要學習日本人愛乾淨的習慣為何很難

回到比賽結束後日本球迷自覺收拾場地後離開的事情,作為大阪櫻花隊的球迷,每一場主隊比賽後,主隊球迷都會留下在場內撿垃圾,因為他們認為這是自己的主場,絕對不允許被玷汙。筆者聽日本足球協會的一位朋友這樣評論,與其他國家足球俱樂部有雄厚財力不同,日本的足球俱樂部很多是市民俱樂部,還有一部分是從企業贊助變為職業俱樂部,經費一直是大問題,特別是運動場的維持費用,如果球迷能夠自覺地進行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對俱樂部來說就是減少了清掃,整理的支出,對球隊整體的運營也是一件好事。相同的事情在企業中也是一樣,通過整理整頓,把物品定點安放,扔掉不必要的物品,並且把工作周圍的場地掃乾淨,不經使自己的作業環境變好,而且作為企業的經營方也能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夠做到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的都是素質高的人。

東亞的文化其實是相通的,在大陸,特別是沿海城市,很多中小學校都有值日的規定,要求學生自覺留下來打掃整理教室,學生很認真地執行,但是回到家裡,就完全把這個拋到腦後。日本學生也是從小就這樣培養,只不過學校畢業以後,日本學生到了社會上還是自覺地保持這個意識。

要學習日本人愛乾淨的習慣為何很難

要學習日本人愛乾淨的習慣為何很難

要學習日本人愛乾淨的習慣為何很難

中國有句古話,個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而日本人卻是看到不乾淨的,或者亂堆放的,不清掃,不整理感覺非常不舒服。日本有個理論,如果一扇窗壞了不去修,不久所有的窗都會壞。筆者想說的是愛乾淨不是日本人的特權,世界上絕大多數民族的人都愛乾淨,但是日本人的乾淨不僅自己愛乾淨,還要讓自己周圍乾淨,這是日本人的思想,也是日本特有的文化。這才是日本最可怕的地方。

原名:日本人的愛乾淨與其他人為何不同

請關注橋本微信公眾號sinkanaoka 這裡有有趣 完全不一樣的大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