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吉岛沉船事件想到电影中那些生死一线的海难结局

从普吉岛沉船事件想到电影中那些生死一线的海难结局

传媒大眼导读

7月5日,两艘载有共127名中国游客的游船在泰国普吉岛附近海域突遇特大暴风雨后发生倾覆事故,目前中国游客共有78人获救、16人遇难、33人仍处于失联状态,搜救工作正在全力进行中。消息一出,立即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

对于事发原因和责任,泰国官方将此归咎于“凤凰号”船长和船只所有者的违规操作。当地5日上午直到下午2、3点,事发海域艳阳高照,下午4点左右风云突变,出现了极为恶劣的天气情况。一名在海面漂浮一夜的幸存者回忆说:“我向前游着,告诫自己不要睡着。但是不管我游多久,永远就只能看到小岛的三分之一,当时心里就真的只能求菩萨了。”

从普吉岛沉船事件想到电影中那些生死一线的海难结局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灾难哪个会先行到来。身边陆续有人发帖坦露自己的后怕:“上个月刚刚去过同一个地方,坐过同一艘观光船。”不同的时间竟让生命出现不同的结局,不免让人唏嘘不已。而普吉岛的海水,一面是冠绝世界的清丽绝色,一面又是褫夺生命的黑色旋涡。我们能做的只有为遇难者祈福,以及对自己的安稳生活加倍珍惜。

对生命戛然而止的反思,对大海不可控的恐惧,对灾难过往的怆然回望……人类从未停止过努力。大量的影视作品以海难为主题,甚至屡屡将真实的灾难事件重新翻拍成电影。那些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们,又要如何从阴霾的记忆中走出?这些都是影视作品不断追问的永恒母题。

以爱情视角切入真实海难,背后展现的是求生者的强大意志力

灾难片尤其是真实事件改编的灾难片,总是显得格外震撼、揪心。比如根据1976年中国特大灾难事件改编的《唐山大地震》,基于2010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改编的《深海浩劫》,以及根据1912年泰坦尼克号游轮撞上冰山导致沉船事件改编的《泰坦尼克号》等。

就在今年,也有一部根据真实海难事件改编的最新灾难片《惊涛飓浪》在6月初于北美上映。故事取材于曾轰动全美的“太平洋飓风海难事件”。影片开头大量地呈现了海域的明丽绝色之景,画面看似无比惊艳,可大海转眼间就收回了所有的美好,展露出穷凶极恶的另一面。

从普吉岛沉船事件想到电影中那些生死一线的海难结局

1983年,女主塔米与男主理查德订婚,开启了横渡太平洋的航行。船行3周后,他们遭遇全球强度排名前十的顶级飓风。女主在浮木上醒来时,身受重伤的男友已经奄奄一息。除了小罐花生酱和罐头,他们周围是无尽的死寂大海,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与《泰坦尼克号》相似,《惊涛飓浪》同样是在真实灾难题材的框架上加入了爱情情节,可是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人类在置身灾难时的求生信念与强大意志力。这部电影对灾难面前人性的深度刻画,足以震撼无数观众。

灾难过后,有多少“人祸”值得影视作品去寻找真相?

每一次灾难来袭,舆论总会有一个援助周期。当热度一过,大多数人都将回归正常生活,很少有人还会选择继续关心死难者的后续生活。这些新闻被媒体推向风口浪尖,又迅速会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信息快餐”的时代,话题的更新永远比你想象的更快。又有多少人会不断追问真相?

今年上线的一部海难题材的韩国纪录片《那天,大海》,就是这种值得敬畏的良心之作。该片以当年“世越”号沉船事故为背景,记录的是导演耗费四年时间去挖掘灾难背后的真相的全过程。

作为一部纪录片,影片中并没有选择第一视角的主观讲述,而是用大量的证据说话。回顾灾难本身,没有谁的生命是空无一物的,何况是那些正准备着开始人生最灿烂旅途的高中生们。他们的生活本该无限多彩,可惜一切对于登上韩国“世越”号客轮的那325名中学生来说,却是一次死亡之旅。在2014年4月16日上午的这场灾难中,多达304人无端丧命。

从普吉岛沉船事件想到电影中那些生死一线的海难结局

该事故一再进入大众视野,时间恰巧赶上2016年底朴槿惠“亲信干政门”丑闻爆发后。韩媒当即爆出:“世越”号沉没当天朴槿惠不在办公室,而是进行了7个小时的整容注射。这样的政治丑闻让人气愤不已,可对于那些已经逝去的年轻生命来说,这样的愤怒又有什么意义呢?

按照媒介的发展历程来看,电影本身也是一种媒介传播的具体形式。《那天,大海》摆脱了人云亦云的媒体发声,用近乎“自虐”的方式挖掘真相,首次公开了“世越”号幸存者的另一种证词和资料,开创了一部纪录片推翻海难真相的首例。

犹如海明威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中开篇诗句所说的那样:“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份……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该片承担了大众监督的功能,也让更多的人重新反思那样一段不堪回首的灰色历史。

对大海与生俱来的恐惧,裹藏了人性深处的某种焦虑感

灾难片是电影市场中一个重要的影片类型。最近几年来,无论是美国的《萨利机长》、《勇往直前》,还是韩国的《釜山行》、《隧道》,又或者是俄罗斯的《火海凌云》,英国的《空中营救》,西班牙的《海啸奇迹》,都有着数量庞大的观众基础。

尤其是以海难作为主题的电影作品,几乎每一部都有着不俗的口碑。这源自于人们对深邃海域与生俱来的一种恐惧心理。以轮船遭遇巨浪沉没的事件为背景的《海神号》,展现了迷宫般的船舱寻人;《惊涛大冒险》中海上搜救队面临的巨浪危机,让人不忍直观;揭开泰坦尼克号神秘面纱的电影,甚至被直接定名为《深渊幽灵》;《大不列颠号》里的爱情故事与惊险的沉船细节,成了影史上的永恒经典;《大白鲨》看似将故事集中在一只恶鲨身上,其实展现的是人们对海底世界的未知恐惧……

从普吉岛沉船事件想到电影中那些生死一线的海难结局

人们沉醉于大海的无边魅力,而强烈的比例反差又让人类自身显得那么的渺小。当一种美的力量让我们无所适从时,往往会压迫出人类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危机意识。此外,大海又具有一定的隐喻,人们将无处安放的恐惧化作影视作品后展现在大银幕上。表面美丽宁静,实则暗藏危机,戳中的恰恰是人性深处的某种焦虑感。

从普吉岛沉船事件想到电影中那些生死一线的海难结局

值得肯定的是,无论情节有多惊险刺激,甚至可能要面临生死一线的痛苦抉择,可这些电影中所表现的人在极端环境下折射出的人性之光,也往往是最令人动容的。让我们一起期待普吉岛沉船事件中能有更多的人被救起,祈福他们也能拥有像电影主角们一样的意志力与好运,战胜这不可抗的命运巨轮。

从普吉岛沉船事件想到电影中那些生死一线的海难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