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韓城日報」《韓城報》——我一生的良師益友

「我与韩城日报」《韩城报》——我一生的良师益友

韓城傳媒網

民生/社會/時訊/熱點

「我与韩城日报」《韩城报》——我一生的良师益友

初識《韓城報》是在象山中學圖書館,那是1958年,我上初二,由於我愛好語文,尤喜寫作,飯後常去圖書館尋覓精篇彩章,邂逅了《韓城報》,我覺得報紙副刊上的文章短小精悍,很有生活氣息,體裁多,題材廣,便把它當作範文,讀著讀著,便仿照著寫,寫好就寄(送)。然後我再去圖書館看報就留意我的文章,後來還真的見報了,使我興奮不已。以後寫得多了,便常有文章見報。老師的鼓勵、同學的誇獎,使我一時小有名氣,當了班報委員,在少隊部當了小記者,直到1961年困難時期《韓城報》停刊,四五年間我在報上共發表了二十多篇文章,成為我少年時代的輝煌,是《韓城報》教我寫文章,引我走上文學路。

後來有三十年沒有“老師”的指導,文學之路就此中斷。是機遇成全了我,又能與《韓城報》結緣。1993年7月,我村管報刊收發的老者病逝,村上安排我接替此項工作。分發中我意外發現,村上為村民訂閱的報紙除了《渭南報》《陝農報》,還有《韓城報》,遺憾的是已到51期,整整少讀了一年。這多年,我的工作未間斷,讀《韓城報》、保存《韓城報》的習慣未間斷,為《韓城報》寫稿的熱情未間斷,從找不到報社到成為報社的常客,從忠實的讀者到特約通訊員都得益於韓城報人的指導和幫助,都是讀報用報的結果。

正當《韓城報》處於鼎盛時,由於政策變化,2003年底韓城報同其它市縣級報紙一樣,被迫停刊了。市上領導高瞻遠矚,英明決策,一方面以出版《渭南日報·龍門特刊》的名義,保留下了宣傳陣地和新聞骨幹,一方面以計劃單列的特殊優勢積極申辦。2013年2月26日申辦成功,當年7月1日正式創刊《韓城日報》,成為韓城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特大喜事。

獲得公開刊號後的《韓城日報》由原來的週三小報改為週五大報,無論從內容、排版、印刷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它與時代同步,與韓城的發展變化同步,而且信息量更大,內容更豐富,版面更精彩,韓城文化挖掘得更深,好多文章可讀性、知識性很強,讀了使人耳目一新,如“秀才比驢多的真實含義”,《韓城中學新址建築記》等文章,開拓了讀者的知識面。《記者走基層 美麗鄉村行》欄目深得讀者喜愛,成為讀者遊韓城的嚮導和珍貴資料。近三年多來,韓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韓城日報》忠實記錄韓城歷史性變化的各項大事,內容更加精彩,新聞更加豐富,版面愈加美觀。和韓城的巨大變化一樣,《韓城日報》也成為陝西地方報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覺得《韓城日報》還有提升的空間。一是應加強宣傳力度,應抓住適當的會議,重要的活動、有利的場合,大力宣傳《韓城日報》,散發《韓城日報》,使《韓城日報》家喻戶曉、擴大影響、增加稿源。二是通過教育部門,抓住學校這一文化陣地,動員老師,特別是語文老師要多寫稿,多薦稿,發揮文化人的特長。三是多登與韓城有關的新聞,壓縮國內國際新聞版,使《韓城日報》充分發揮宣傳韓城的作用。四是增加基層鮮活的新聞,使韓城的工作形成上行下效、上呼下應的格局。

從十五六歲的少年開始與《韓城報》結緣,到如今七十五六的老年還能為《韓城日報》寫稿,是我這輩子的自豪和驕傲,《韓城日報》已成為我離不開的精神食糧。如果說我在文學方面有點成績,那都是《韓城報》給的。感激《韓城日報》,感謝韓城報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