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使用,多數家長存在誤區,了解清楚抗生素使用的4個常識

“抗生素”這個詞,爸爸媽媽們應該一點也不陌生,孩子得病,最常見的就是感冒發燒咳嗽。此時,抗生素便出現在家長面前,只是,抗生素真的是“萬能藥”嗎?孩子感冒必須得服用抗生素嗎?

抗生素的使用,多數家長存在誤區,瞭解清楚抗生素使用的4個常識

醫生在臨床中經常會遇到兩類家長,一些人非常依賴抗生素,甚至在帶孩子到醫院之前就會提前服用抗生素,來"控制病情"。而另外也有一些人一聽要給孩子吃抗生素就害怕、牴觸,該用的時候也不用,或者稍用兩天趕緊停藥。

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1.抗生素濫用在兒童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導致兒童身體裡的細菌耐藥性增強,時間一長,同類的抗生素便對這些細菌無可奈何,只能應用高級別的藥物,這樣就會導致一種惡性循環。

2.由於兒童本身各器官發育不全,抗生素很容易殘害或者潛在殘害兒童的身體器官,如許多抗生素是通過肝臟來代謝的,濫用抗生素就容易造成肝臟功能受損。

抗生素的使用,多數家長存在誤區,瞭解清楚抗生素使用的4個常識

3.兒童濫用抗生素最惡劣的影響是造成兒童體內正常菌群的破壞,降低兒童機體抵抗力,進而引起二重感染。

關於抗生素使用的4個常識

不要自行給孩子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處方藥,按說家長是沒有條件自己給孩子用的。但因為國內的處方藥管理不那麼嚴格,沒有醫生開的處方,很多藥店也會賣抗生素。孩子一發燒咳嗽,一些迷信抗生素的家長就自己上藥店給孩子買了;有的時候是上次醫生開的抗生素沒吃完,這次孩子病了,有的家長覺得上次是吃這個藥好了,這次再吃點試試;有的甚至是家長上次自己吃剩的,這次孩子病了,也給孩子吃著試試。

抗生素≠消炎藥

消炎藥和抗生素屬兩類藥物,抗生素不直接針對炎症發揮作用,而是通過殺滅引起炎症的微生物發揮作用。而消炎藥則直接針對炎症施效,臨床上通常把下面的兩類藥叫消炎藥:一類就是我們常說的激素,另一類是消炎止痛藥,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在很多人心中,抗生素似乎扮演著“炎症剋星”的角色。實際上,抗生素僅對由細菌引起的炎症起效,而對由病毒引起的炎症則無效。人體內存在大量有益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療無菌性炎症,藥物進入人體內後將抑制和殺滅有益菌群,引起菌群失調,使人體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局部軟組織淤血、紅腫、疼痛、過敏反應引起的接觸性皮炎、藥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抗生素的使用,多數家長存在誤區,瞭解清楚抗生素使用的4個常識

切勿同時使用多種抗生素

應當儘量避免同時應用幾種抗生素,因為不少抗生素藥物的作用能互相對抗,使藥效降低,並且可能產生耐藥菌株和不良反應,給人體帶來危害。正確的做法是謹遵醫囑,醫生開了什麼藥就吃什麼藥,不要自作主張盲目用藥。

按時服藥很重要

如果沒有按時服用,抗生素就不能很好發揮作用。因為抗生素進入人體,發揮作用需要一定的時間,必須嚴格按照醫生的處方說明按時服藥,不規律地服用抗生素藥物,會使細菌得以喘息和繁殖,帶來抗生素耐藥性問題。

需要用藥的病人沒有及時用藥,就可能導致感染擴散,延誤病情甚至導致病情加重,危害孩子的健康。國內濫用抗生素雖然很嚴重,聽醫生的意見吃抗生素有被濫用的可能,但作為普通家長,並沒有能力去分辨哪些情況是該用,哪些情況不該用,如果該用而沒有用,產生的風險會更大,所以最好聽醫生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