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香丸通古今

人類對香氣的喜好,乃是與生俱來的天性,有如蝶之戀花,木之向陽。香丸,作為眾多香品中一種,為人所情有獨鍾。

香道美學 | 一粒香丸通古今

較之其它香品,香丸的最大優勢是有香不見煙。一般的香品在使用時都是直火燻燒,會出現煙霧。煙霧會汙染環境,影響房屋傢俬清潔,其PM2.5還會給呼吸道帶來危害。這些香品不太適宜在封閉的居室裡使用,更不適宜長時間使用。但香丸是隔火燻烤,古代人放在爐灰的隔火片上,今天可以放在電香爐上。因為只發香氣沒有煙,所以可以24小時連續燻烤,始終保持居室裡有香氣。香丸的這一特點早被宋代的楊萬里指明瞭,他在《燒香》一詩中寫道:“詩人自炷古龍涎,但令有香不見煙。”古代的香丸多放在熱香灰中使用,古人有時也將香丸做成香餅狀,類似棋子。

香丸的歷史

  香丸是中藥蜜丸的一種,是通過燻烤出來的香氣令人安神、定氣、愉悅的文化用品,客觀上可以起到促進健康的作用。

蜜丸早在漢唐時期就已廣泛應用,以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和藥王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作統計,加入蜂蜜製作的丸藥就佔丸劑的95%。對蜜丸的應用歷代文獻多有論述,《神農本草經》卷一記有“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者……並隨藥性,不可違越”,《蘇沈良方》雲“大毒者須用丸……”,此外尚有“丸者,緩也,不能速去之,其用藥之舒緩而治之意也”,“煉蜜丸者,取其遲化”等論述。意即蜜丸可以緩和藥的毒性,延遲藥效。另外,蜂蜜煉製後粘合力強,與藥粉混合後丸塊表面不易硬化,有較大的可塑性,製成的丸粒圓整、光潔、滋潤,還能防止藥材有效成分的氧化變質。

香丸歷史與蜜丸的歷史同步。查閱傳統香方,可見《漢建寧宮中香》、《唐開元宮中香》、《宣和御製香》等,可知香丸的利用自漢代開始。由北宋陳敬所著《香譜》中收集有香丸的香方共221種。香方中的香粉配伍少的2種,多的20多種,其香氣各有千秋:

有模擬花香的,如《梅花香》、《杏花香》

有模擬名貴香料的,如《龍涎香》

有名妃公主的專有香方,如《唐貴妃帷中衙香》、《壽陽公主梅花香》

有歷史名人的專屬香方,如《丁晉公清真香》、《黃太史四香》

有寺院道觀專用香,如《唐化度寺衙香》、《日用供神溼香》

有行政機關專用香,如《宣和內府降真香》、《內府龍涎香》

香道美學 | 一粒香丸通古今

香丸的使用方法與保存

  香泥是香丸保存的傳統方式。即將用各種香粉與煉蜜合成的大約500克左右的香泥存放進瓷壇,封好不使漏氣,放在地下室或陰涼處窨49天以上。用時適量取出,根據所需時間長短、空間大小決定香量。

一般來說,每1克香丸的香氣可以充滿15平米的空間,並持續2小時。其空間環境要求通氣不通風、沒有生鮮花木、主客不擦濃郁的香水。古時將香丸放在有炭的香爐或手爐裡燻燒,此時要注意不能把香丸放在炭火上或離炭火太近。要放在離炭火大約2公分的灰上。現在一般用電燻爐。將熱度調至150度為宜,並調好定時器以保證用電安全。原則上來說可以24小時不間斷享受香丸給我們帶來的香氣,但應注意室內通風換氣。薰香時間以3小時為宜。夜間為陰刻,人的身體虛弱,特別適於薰香;陰雨天及寒冷季節也特別適於薰香;不見陽光的房間也特別適於薰香;茶會前後人體寒涼也特別適於薰香。

香道美學 | 一粒香丸通古今

北宋陳敬的《陳氏香譜》香方

1、壽陽公主梅花香:南朝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喜愛梅花如醉如痴,因傳奇的“梅花妝”故事流傳千古而被尊為“梅神”。她得梅花神髓,由她配製的“壽陽公主梅花香”方被歷代制香家讚譽為“梅香三絕”之一。“壽陽公主梅花香”由9味香藥和成,其主原料有白梅、檀香。其中的白梅又稱綠萼梅、綠梅花,多產於江浙,味酸氣平,入肝、肺二經,可舒肝和胃化痰,安神定魄。

2、春消息:由南朝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配製,是其“梅香三絕”之二。梅花亦稱報春花、春消息。在自然環境純淨的古代,早春開放的梅花所散發的香氣恐怕異常濃郁迷人。為了在沒有梅花開放的季節裡也能享受到梅花的香氣,古人用各種香藥配製出了多款梅花香。“春消息”由5味香藥和成,其主要原料有丁香、零陵香、甘松。其中丁香多產於印度尼西亞,味甘辛、氣熱,入胃腎二經,可以治療心腹冷痛。

3、雪中春信:由南朝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配製,是其“梅香三絕”之三。此款香丸的香氣清新飄逸,有白雪的清涼和梅花的芬芳。在《陳氏香譜》中模擬梅花香的香方還有很多,比如江梅香、勝梅香、梅蕊香等。“雪中春信”由6味香藥和成,其主要原料有香附子、鬱金香、檀香。其中的香附子味辛微苦微甘氣平,入肝三焦經,可理氣解鬱。

4、楊貴妃帷中衙香:楊貴妃集天子寵愛於一身名流千古,其用香的故事亦很是著名。據載,在朝廷因安史之亂逃避四川的途中,唐玄宗無奈賜死楊貴妃,匆匆掩埋。回宮後的唐玄宗令改葬楊貴妃,只見屍體已經腐爛但隨葬的銀香球仍完好,於是唐玄宗將其拿回宮中日日以物託情。古人習慣在夜晚的帷帳裡點香,可以助眠保健,以免陰氣傷身,這款香即是在夜晚用的。“楊貴妃帷中衙香”由9味香藥和成,主要原料有沉香、棧香、雞舌香,其中的沉香味辛苦氣溫,歸胃、腎、肺經,能降氣溫中,暖腎納氣。

5、龍涎香:龍涎本是一種珍貴的香料。生活於南印度洋一帶的抹香鯨經常會吃進一些帶吸盤的章魚,為了保護胃粘膜,抹香鯨會分泌一些胃粘液將其包裹,最後排出體外。當此物漂至海岸,乾燥後就成為了珍貴的龍涎香料。其香氣十分柔和純正。因極其難得,古人們不得不人工配製出多款龍涎香。除此之外,還有古龍涎香、小龍涎香、楊古老龍涎香等。楊萬里《燒香》中有頌“詩人自炷古龍涎,但令有香不見煙”。《龍涎香》由10味香藥和成,主要原料有木香、丁香、肉豆蔻,其中的木香又稱青木香,味辛苦氣溫,歸脾胃經,能行氣導滯。

6、笑蘭香:蘭花是中國古人崇尚的四君子花木之一,其香氣高潔且可傳到很遠的地方。古人家的客廳必擺置蘭花。“笑”其實是“肖”的諧音字,“笑蘭香”即象蘭花的香。看來古人崇拜蘭香,希望能經常聞到此香氣才配製出了多種模擬蘭花的香丸。除此之外,還有勝蘭香、蘭遠香等。“笑蘭香”由6味香藥和成,主要原料有白檀、玄參,其中的白檀,味辛氣溫,歸脾胃肺經,能止心腹痛,散冷氣,引胃上升。

7、丁晉公清真香:丁晉公既是北宋的宰相丁謂(966~1037)。丁謂曾任福建採訪使,大造龍團鳳餅茶以為貢品。丁謂還曾被貶官到海南島,掌管海南島的沉香業,他作《天香傳》詳述中國用香的歷史、產地、香材之優劣,是對沉香評鑑的第一人,並確立了文人對於香味“味清且長”的品評標準。此款“丁晉公清真香”就曾是丁謂親自配製的。《丁晉公清真香》由3味香藥和成,主要原料有玄參、甘松,其中的玄參,味甘苦成氣味寒,歸肺胃腎經,能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滋陰。

8、清遠香:在書齋裡用香最忌諱有煙,因為書齋的面積一般不大,且相對封閉,有煙的香會使讀書人感到辣眼。清遠香是在書齋裡用的一款香品,其中配有增加清涼感的茅香、白檀、龍腦。這可以讓讀書人精神集中,不易疲倦。“清遠香”由10味香藥和成,主要原料有茅香、甘松、元參,其中的茅香又稱香茅、檸檬草,味辛氣溫,歸太陰經,能辛溫通氣、和中解表、抑制流感病毒。

9、百花香: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如果你走到田野,會嗅到百花吐出的渾然濃郁的香氣。古人們想留住這種百花的香氣,於是,就配製出了這款香方。想起來,這款由10中種香藥合成的香方不知經過了多少次的修改和試驗。而千年後的今人卻只是享受而已。“百花香”的主要原料有甘松、沉香、丁香,其中的甘松味辛甘氣溫,歸脾胃經,能理氣止痛,開鬱醒脾。

10、野花香:秋天裡的原野上有一片片的小野花,它們在秋風裡搖擺著散發出迷人的香氣。秋天過去就是冬天,恐怕古人們更是珍惜這野花的味道。這款模擬野花的香丸極其甜美且香氣持久,嗅到它的人無不露出幸福的笑容。“野花香”由7味香藥和成,主要原料有丁皮、龍腦,其中的丁皮味辛氣溫,歸脾經,能治中寒脘腹痛脹、水谷不消。

11、靈犀香:靈犀香的配方十分簡單,主要原料有雞舌香、甘松、零陵香。其中的雞舌香即指母丁香,因為其外形類似雞嘴雞舌而得名。產自於南亞的丁香樹有很好的香氣,其花蕾叫公丁香,是上等的香料,其果實就叫母丁香,其樹皮叫丁皮,也是著名的香料。靈犀香中的零陵香是中國最古老的四大香草“蘭惠椒桂”中“惠草”,香氣及其誘人,味辛甘氣溫,可治感冒頭痛,胸腹脹滿。

12、梅花香:在流傳下來的近千種香方中,模擬梅花的香方恐怕是各類模擬花香方中最多的。冬去春來,報春的梅花受到古人的格外關注,甚至用她比喻堅韌不屈的品格。這款梅花香的主要原料有白檀、甘松、零陵香、茴香。其中的茴香即大茴香、八角、大料,是料理的常用香料。茴香是我國的傳統香料之一,味辛氣溫,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