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路昌吉情|杨成品:爱撒边疆育桃李 行李落处是故乡

援疆路昌吉情|杨成品:爱撒边疆育桃李 行李落处是故乡

援疆路昌吉情|杨成品:爱撒边疆育桃李 行李落处是故乡
援疆路昌吉情|杨成品:爱撒边疆育桃李 行李落处是故乡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如今的新疆,已没有“征马不知风土异,隔花犹自向人嘶”的陌生,也没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凄然,更不再有“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的紧张,而在这片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广袤热土上,那充满生机的绿洲,那淳朴善良的新疆各族人民,那跨越式发展的号角,吸引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响应中央援疆的号召,谱写新时代的“出塞曲”,而我正是他们中普通的一员。”

尽管在临行前已经做好了吃苦的打算,然而进疆后,面对两个小时的时差,深夜12点过后仍然无法正常入睡,早晨按福建时间6点30分准时起床;面对因为气候干燥而导致的嘴唇干裂,皮肤瘙痒,鼻子出血;每当夜深人静时,思乡的心绪涌上心头。但是每每想起自己肩负的使命,好强的性格和开朗的心态驱使我努力克服时差、水土不服、思念亲人等因素的干扰,在工作、生活上渐入佳境……

“选择到新疆支教,就等于选择了困难和挑战,就等于选择了吃苦和受累。”

第一次接触新疆的学生,立即被他们的组织纪律性折服:早晨国歌响起时他们立即停下匆忙的脚步庄严伫立着,打扫校园卫生时他们不怕脏不怕累,跑操、做操锻炼是富有青春活力的,午、晚间的自习是安静而又高效的,见到老师总是鞠躬问好、彬彬有礼,这里的学生是那么的纯朴无瑕!虽然有着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语言习惯,但相同的是这三尺讲台和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眸和澄净的心灵令我感动。

不过执教初期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远远超出了我的心理预期,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我可以通过以前积累的素材中选择,没有充沛的教学课时,我可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来平衡。可是依然有些问题,令我束手无策,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师生间的语言交流。刚开始教学时学生极不适应我“南腔”的教学语言,我也听不大明白他们“北调”的回答。年级第一次月考,学生成绩在年段排名倒数,让我焦虑万分、彻夜难眠。我打定主意一定要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面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夜深了,我静下心来冷静思考,面对两地的语言差异和习惯差异,我决定在课堂上采用少讲多练、多互动、多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验展示化学学科特点,本地老师不敢做的实验自己动手先做(如氢气爆炸实验等),同时大胆放手让学生上台演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好吃饱”,同时分层次布置家庭作业,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作业要求。课后我留在班级与学生们面对面沟通、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给我的课堂多提建议,这样既培养了师生感情又慢慢弥补了师生的语言差异。

为了不落下一个学生,我在班级中建立了一对一互助学习小组,让程度好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同呼吸、共进步。自习课上我主动进班辅导学生,解决学习共同体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解决的疑惑。慢慢的师生间语言差异越来越小,配合越来越默契,学生的成绩稳步提高,到了第四次月考,两个班级的化学成绩已经排在年级第一、二名了,令同事刮目相看。在年级召开的质量分析会上,我有幸作为教师代表向州一中初三年级的五十多位教师传授教学心得——如何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幽默型教师。

一位学生在QQ空间写道:在我初三年级学习过程中要感谢我的化学老师—杨成品老师,他是福(湖)建人,援疆老师,刚开始来的时候大家都不适应他的口音,后面慢慢改变了,杨老师活力四射,课堂效率极佳,大家都爱上化学课。到后来大家都非常配合他的南方口音,老师问选择什么答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选西(C),老师腼腆的一笑了之。有了杨老师,我的化学成绩逐步提高。这段留言更坚定了我的援疆信念——“一年半载援疆路,三生三世援疆情。”

“爱撒边疆育桃李,行李落处是故乡”。回首这一年,我见过冬天清晨黑黝黝的天空,明月还在空中,星星也来不及散场,我冒着凛冽的寒风踏着月光上班;也见过夏天清晨明媚的晨光,53路公交车和我的小自行车,陪伴着我往返于指挥部与学校之间,两点一线日复一日、无怨无悔。

来源 | 杨成品 昌吉州一中高级教师

(福州四中桔园洲中学援疆教师)

校对 | 雷 瑞

审核 | 仇建鹏 毕敬君

援疆路昌吉情|杨成品:爱撒边疆育桃李 行李落处是故乡

昌吉州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昌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联合出品

援疆路昌吉情|杨成品:爱撒边疆育桃李 行李落处是故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