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小河的夏天》:成長路上的美麗與哀愁

《西小河的夏天》:成長路上的美麗與哀愁

《西小河的夏天》絕對是這個夏天最應景的一部電影,它以兒童的視角重新審視了當下中國父與子的現實情境,同時片中的“祖孫情”也刻畫得格外動人。正如片名裡帶的那個“河”字,看這部電影你有一種洗滌心靈迴歸純真的感動,而片中所展現出的成長路上的美麗與哀愁,也像一抹風緩緩的撫慰著人心。

儘管這是導演周全的第一部長片作品,但《西小河的夏天》技法上卻相當老練,首先從劇本上來講,影片就做得極其紮實,無論是戲劇的衝突還是高潮點,都設置得十分精妙,尤其是將兒童眼中的成人世界刻畫得十分真實,有幾分無奈,又有幾分古板。影片的格局不算很大,基本聚焦在一個小小的古鎮,但導演通過古鎮上的不算多的人物身上,讓人窺見了中國父與子微妙的關係,以及個體在成長路上所經歷的困惑與解答。

整部影片因為足球這個載體串起了所有人物的關聯,10歲的曉陽有著非常執著的足球夢,但他與父親頗為刻板的父子關係讓他始終壓抑著自己的這份小小的夢想。與此同時,家裡所遭遇的細微的變化也讓這個少年開始了小小的青春期叛逆,他開始選擇與父親的對抗,並與隔壁的爺爺成為了非常好的朋友,在這個對抗的語境裡,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千百年以來父親對兒子那種天然的壓制,以及父子間那種頗為僵硬的交流語境,對於曉陽與父親來說,他們幾乎是無交流的,或者是無意義的交流,也正在這種天然的不對等關係中最終讓曉陽一步步展開自己的叛逆之旅,最後在某個時刻父子終於達成了和解,完成了他成長路上的第一步。

無論是小鎮上恆久不變的面貌,還是曉陽生活中細微的小變化,這些在導演的視角中,都刻畫得十分有人情味,對於這位紹興的導演來講,他無疑將這種江南水鎮的特色捉摸得十分透徹,在片中無論是一花一草,都無疑彰顯出了雋永的生命力,對於這部電影來說,這也是劇情之外,另一個非常好看的點,關於江南古鎮的風韻,在片中也格外的動人。

影片的最後也對中國式家庭關係做了非常精準的呈現,曉陽的父母在河邊的石板路上那段無聲的交流無疑道出了夫妻關係的精髓,在經歷這小風波之後,夫妻的那種微妙關係在這段戲裡有著非常精準的表達,無疑,導演是一個非常有生活氣息的人,在片中,他也展現出了自己對於人倫關係的理解。

小演員給這部電影帶來了諸多生氣,尤其是扮演曉陽的小演員,無疑將少年的那股青春活力與困惑都詮釋得十分清新,扮演怪爺爺的顧寶明也算資深老戲骨了,與他的老少祖孫情也非常有火花,值得一提的是扮演曉陽母親的譚卓,這位資深實力派演員無疑在片中有著非常出彩的表現,無論是在家庭,還是舞臺上,她都精準地把握住了這個角色的精髓,著實讓人著迷。

無疑,《西小河的夏天》中關於成長路上的美麗與哀愁是相當迷人的,對於這樣一部優秀的電影,絕對是你今年最不可錯過的一道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