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乞丐來討錢,她喊兒女們:拿掃把出來!

遇到乞丐來討錢,她喊兒女們:拿掃把出來!

大家好,我是木葉翩躚,每天分享因果故事。

分享到第508個因果故事了哦,還沒有看過前面的507個因果故事的朋友,請關注“知因識果”。

今天的故事,來自一位“知因識果”的粉絲分享,故事中的“我”,指的是分享人。

故事發生在廣東某市,時間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當時有一戶人家,在我們那裡是大戶,因為他們家原本就是地主,更有海外的親戚,所以生活很富足,在當時,大部分人都掙扎在貧困線上時,這一家人已經有錄音機彩色電視機了,都是從香港帶回來的。

當時還沒有改革開放,外地許多農民由於貧困無法維持生活,拖兒帶女地出來討飯,因為她家富有,所以常有討飯的人到她家門口來討飯。

按理說,這一家衣食無憂,給點吃的不是什麼難事,但這一家的女主人是堅決不給的,不僅不給,還鼓動周圍的街坊鄰居們不要給,誰要是不聽她的給了,她就罵人,說人家裝闊。

有一天,一箇中年男人帶著幾個小孩上門討錢,他們個個衣著襤褸,蓬頭垢面。

這幾個小孩中,有一個小孩樣子很不對勁,臉色通紅,還不時發抖。

男人敲開她的家門,說他的兒子發高燒,希望他們家能可憐可憐他們,給點錢讓他帶孩子去看病。

女主人看了他們幾眼,沒好氣地說他們是裝窮來騙錢的。

遇到乞丐來討錢,她喊兒女們:拿掃把出來!

村人也圍觀過來,村裡的人看那孩子臉色十分差,確實是病得不輕,但大家都沒錢,於是跟女主人說:“孩子都病成這樣了,不像裝的,你就給點錢給他去看病吧。”

女主人不僅不給,很不客氣地叫他們趕緊走開,並叫自己的兒女拿掃把出來驅趕恐嚇,說不走就要打人了。

當時,那個男人氣得發抖,臉色通紅,眼淚都掉下來了,然後他轉身帶著孩子們走了。

至於這幾個人後來怎麼樣了,沒人知道。

大家只覺得這女主人實在是太過分了,不給也就罷了,何必還做得這麼絕?

女主人一家,原本是地主出身,家中房產甚多,解放後,他家的一些房產被充公了,由村委會分配給需要的人,其中有一間房子,分給了一個無兒無女,無父無母的孤寡老人居住。

老人一住多年。

後來,政策變了,他們家的房產又可以拿回來了,於是他們就開始驅趕老人。

但因為當時老人的房子是由村委分配的,還沒分配下新的房子,老人就求女主人,求她寬限些時日,等分配的房子下來了他再搬,因為他現在就搬的話也是無處可去。”

但女主人哪肯通融?強勢逼迫老人離開,老人不走,她的女兒們就隔三差五地到老人家裡來破口大罵。

有一次,她帶著幾個兒女,還有一些外面請來的人來威脅老人。

當時老人臥病在床,他們拿了梯子,要上房揭瓦,還用大錘子砸牆壁,說要拆牆,當場就把老人嚇得尿褲子了。

遇到乞丐來討錢,她喊兒女們:拿掃把出來!

老人實在是驚嚇不輕,從此天天跑到村委會里下跪磕頭求幹部們儘快給她安排房子,舊也行,破也行,只要能住人就行。

村委會也無奈,當時並沒有多餘的空房,只好給他分配了一間很破爛的房子,老人迫不及待地搬進去了,雖然破爛,但他從此就不用擔驚受怕了。

只是,或許是經過這一嚇,老人沒到半年就去世了。

諸如此類地事情,女主人做了不少,這一家做事總是太絕,一點都不給別人留餘地。

後來,這個女主人得了癌症,為了治病,錢花完了,沒能治好,她每天都痛得死去活來。

她家日子越過越差,連看病的錢都拿不出來了,她就到處借錢,但卻沒有一個人肯借給她,最後,她是活活痛死的。

她的幾個子女,在母親的影響下,大部分都自私自利,尖酸刻薄,比她有過之而無不及,做事也都很絕,人緣很差,運氣也很差。

後來,這個大家庭中,陸續出現早逝的情況,兒女、女婿、媳婦、子孫都不齊全,原本風光無限的大家,沒落了。她的這些子孫都沒有出息,做著比別人辛苦很多倍的工作,卻得到極少的工資。

和這一家相反的,是另一個家庭。

在當時,這家庭非常貧困,夫妻倆生了七八個兒女,靠開個小店面生活,日子過得很清苦。

遇到乞丐來討錢,她喊兒女們:拿掃把出來!

但這家男主人心腸非常好,因為那幾年討飯的人多他就每天在店面裡準備一包餅乾和一瓶熱開水,遇上來討飯的,就讓他們坐著,吃點餅乾,喝碗熱開水。

有時候遇到一些生病的乞丐,他會把自己僅剩點的錢給他們去看病。

有一次,我父親經過他的店面,看到幾個衣衫襤褸的人坐在那裡狼吞虎嚥地吃東西,他在忙前忙後地倒開水,還不停地說:“慢點吃,慢點吃。”

我父親覺得奇怪,就過去和他搭訕,男主人說:“雖然我幫不了他們什麼忙,但能讓他們吃點東西,喝完熱水,休息片刻也好。”

有時候,有些乞丐會再次回來,而他實在沒有東西可給他們吃了,就給他們倒開水喝。

後來,這一家的日子隨著子女的長大,慢慢好起來了,男主人一直活到90多歲,前兩年的時候無疾而終,而他的妻子現在80多歲了,還活著,他的子孫都有出息,日子過得紅火富足。

木葉翩躚感言:

《易經》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用到“必”字,十分肯定積善或者不積善一定會有不同的果報,道出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定律。

祖上無德,感召來的子孫多是敗家子,討債來的,因為祖上無德不能載物,所以縱使有家產千萬,也能很快敗個精光;而祖上積德行善,厚德載物,感召來的子孫也是有福報的,即使開始清貧,也能逐漸興旺發達。

故事裡的兩戶人家,男女主人剛好是兩種不同的品行,所有才有了後面子孫不同的處境。

對父母來說,什麼父母感召來什麼樣的子孫;而從子孫的角度來說,前世什麼樣的福報,就投生到和自己福報相當的家庭,兩者都是相互吸引而來,皆是因在前,果在後。

有些人不明白,就會大呼:父母作惡跟子女有什麼關係?子女無辜受害。

記住:你要是不曾種下惡因,福報要是夠好,又怎麼會感召倒這樣的父母?

因果面前,沒有誰是無辜的,都是自作自受。

所以,斷惡修善,才是正道,畢竟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你以後要承受的。

往期推薦:

如果您身邊有因果故事,或者自己經歷過的,也歡迎給木葉翩躚提供素材,感恩~

怎麼找到木葉翩躚?請直接點開以下文章:

《知因識果故事集》電子書收錄了知因識果分享的前200個故事,免|費的,需要找木葉

遇到乞丐來討錢,她喊兒女們:拿掃把出來!

(需要電子書,找木葉,請點後面的“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