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路上的故事」激發內生動力 增強脫貧信心——白銀市推進精神扶貧工作紀實

「脫貧攻堅路上的故事」激發內生動力 增強脫貧信心——白銀市推進精神扶貧工作紀實

景泰縣龍灣村依託黃河石林自然資源,發展旅遊產業,使當地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和創業,增強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能力。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宋秉棣

「脫貧攻堅路上的故事」激發內生動力 增強脫貧信心——白銀市推進精神扶貧工作紀實

平川區寶積鎮響泉村依託全省美麗鄉村示範點建設,進一步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宋秉棣

「脫貧攻堅路上的故事」激發內生動力 增強脫貧信心——白銀市推進精神扶貧工作紀實

靖遠縣北灣鎮富坪村著力建設蔬菜種植基地,培育富民產業。圖為村民搭建鋼架蔬菜大棚。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通訊員宋秉棣

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陳泳 通訊員宋秉棣

當前,白銀市還有179個深度貧困村、3.48萬戶14.64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11.45%。針對部分貧困群眾仍存在等靠要思想、缺少內在發展動力等問題,白銀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積極搭建“精神扶貧”的有效載體,塑造“勵志向上”精神力量,補齊部分農民群眾“精神短板”,努力傳播文明新風,尋找精神扶貧良方。

 新時代講習所:思想一變“天地寬”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好日子是幹出來的”。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

走進靖遠縣北灣鎮富坪村蔬菜種植項目基地,一座座正在建設的蔬菜大棚拔地而起,施工現場挖掘機、推土機等大型設備機聲隆隆,搭棚的群眾揮汗如雨、忙碌勞作……處處湧動著發展富民產業的熱潮。

而這在一年前,村民們還顧慮重重:沒產業、沒技術、對收益心裡沒底……

“經過多次入戶瞭解,我們歸納總結出兩方面問題:一是‘思想’問題,一是‘技術’問題。”北灣鎮黨委負責人說。

針對問題,富坪村開辦了“新時代講習所”,從群眾最關心、最關注的問題入手,向群眾講政策、講技術、理思路、算細賬、解疙瘩,引導和鼓勵貧困群眾樹立自力更生、戰勝困難的信心,激發內生動力。經過努力,原本對發展蔬菜種植持觀望態度的群眾堅定了信心,目前全村正在建設蔬菜日光溫室達87座。

如今,白銀市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講習所”活動,準備在設施農業發展上“大幹一番”。會寧縣大溝鎮厙弆村通過“新時代講習所”,讓廣大貧困戶吃上“精神食糧”,將村集體建設的1200座大棚順利承包給村裡的332戶貧困戶。

為了讓“新時代講習所”發揮更大作用,白銀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探索打造“智慧黨建+新時代講習所”、建立脫貧攻堅“面對面”互助組等模式,積極邀請黨員幹部、技術專家、致富能人等,以現身說法的形式,開展政策法規、實用技術、種養技能、創業經驗等“點菜式”授課,實現村、鎮授課“全覆蓋”,用群眾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講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把黨的好政策和農業技術帶到了群眾家門口,為廣大貧困群眾注入脫貧致富的強勁“精神動力”。

如今,“富腦袋”“健精神”的“新時代講習所”在白銀市廣大農村地區日漸火爆,鼓勵貧困群眾苦幹、實幹,形成“好日子是奮鬥出來的”共識。

“八個一”工程:文明新風“撲面來”

移風易俗、涵養鄉風文明,是脫貧攻堅面臨的重大課題,是能致富、不返貧的基礎所在。

“以往礙於面子,借錢送禮,現在村裡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統一了辦事標準,再也不用攀比了,大家都拍手叫好。”平川區共和鎮毛卜拉村村民張明說。

生活在白銀區四龍鎮民樂村的一位村民說:“春節前娶兒媳,在村紅白理事會的主持下,一切從簡,花費大減,比起以前經濟壓力小多了。”

曾經在白銀廣大農村盛行的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婚嫁模式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許多群眾自覺抵制天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移風易俗、勤儉節約、喜事新辦,厚養薄葬、和諧文明的文明鄉風正在樹立。

這一變化,得益於白銀市大力開展的農村精神文明“八個一”示範工程建設。

近年來,白銀市堅持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以“鄉風民風美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為目標,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深化農村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依託各級美麗鄉村和文明村鎮,打造以文明村鎮創建、“五星級文明戶”創評、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講堂、志願服務隊、文化廣場、好人榜等為實踐載體的“八個一”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程,有效推動了白銀美麗鄉村建設的進程。

目前,全市已建成“八個一”示範工程省級示範點16個、市級示範點25個。在“八個一”工程示範點的引領帶動下,全市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文明村鎮創建逐年擴大。共打造全國文明村鎮8個、省級文明村鎮33個、市級文明村鎮60個。

“五星級文明戶”評選穩步推進。共推選出“五星級文明戶”10743戶,發放道德信用貸款6032餘萬元。

村規民約實現全覆蓋。各村結合村情,全部制定完善了村規民約,移風易俗蔚然成風。

道德講堂引領初見成效。市級以上文明村均建成道德講堂,常態化開展道德講堂超過380次。

學雷鋒志願服務常態化。各村成立了學雷鋒志願服務隊,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農村註冊志願者達5.4萬人。

文化廣場建設大力推進。全市69個鄉鎮全部建成綜合文化站,文明村實現了鄉村舞臺、文化廣場、農家書屋和群眾性自發文藝隊全覆蓋。

好人榜宣傳效應廣泛深入。各村設立了“孝道文化牆”“凡人善舉榜”,湧現出一批新鄉賢、身邊好人、孝老愛親模範等先進典型。

通過“八個一”示範創建和典型引路,在弘揚自強不息、自力更生、扶貧濟困傳統美德的基礎上,倡導現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變落後風俗習慣,有力推動了文明鄉風的生成,激發了貧困群眾奮發脫貧的熱情。

文明鄉風激發出強大的力量,於“潤物細無聲”中展開一幅“村民富、村莊美、村風好”的鄉土畫卷。

文化惠民行動:精神文化“雙豐收”

6月12日晚,華燈初上,平川區寶積鎮馮園村文化廣場上人潮湧動。平川區新時代脫貧攻堅慰問演出隊來到這裡,為老百姓送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大餐,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

村民馮樹荃連連稱讚:“能在家門口看到這麼精彩的節目,著實高興。”

舞臺上,演員們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黨的政策,將精心編排的文藝節目送到群眾的家門口;舞臺下男女老少紛紛匯聚一堂,感受著文化惠民帶來的快樂,整場演出持續兩個小時,現場人頭攢動,觀眾掌聲和喝彩聲不斷。

據瞭解,本次精神扶貧送文化演出活動計劃利用兩個多月時間走進鄉鎮村社演出30多場次,為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鼓舞信心,使廣大群眾充分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白銀市建立市縣村三級文藝宣傳隊,精心編排群眾喜聞樂見的多種文藝節目,深入鄉村開展精神扶貧送文化活動,市級文藝宣傳總隊每年赴全市每個鄉鎮演出不少於1場次,縣區級文藝宣傳隊每年赴本縣區每個鄉鎮演出不少於2場次,各行政村脫貧攻堅文藝宣傳小分隊確保週週有活動。

同時,全市依託各行政村文化陣地,深入開展“三下鄉”“千臺大戲送農村”“送歡樂下基層”、戲曲進農村、農村電影放映、“我們的節日”等主題文化活動,把精準扶貧政策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道德經典等內容融入表演中,極大豐富了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

今年以來,省級文化文藝小分隊來白銀慰問演出20餘場次,市縣成立文化文藝小分隊30餘支,開展活動130多場次;共推出文藝演出、文體賽事、民俗文化、文化下鄉等群眾性文化活動120餘項。

精彩的系列文化活動生動展現了“脫貧攻堅”的精神力量,讓廣大群眾感受到了“文化惠民”政策的溫暖,實現了精神文化的“雙豐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